查看原文
其他

通识·征文 | 优秀作品文段选摘

General Education

            @ 伍浩宇

集百家所长,通古今之识

在我们孙其信校长的《大国三农》中对农业树立了更正确的认识、更执着的追求。整个上课的过程,就仿佛陷入了金色的麦田、青色的海洋,既感受到了农民伯伯播种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也从国家层面到个人层面讨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历程。从农业的历史文化到农业的结构构造,再到农业的具体实施及各方面的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使我们每个学农的学生,对农业有了新的认识,以及新的感悟。

CAU

@  夏小涵

暮春携绿农,通识落成诗

缘起中农,相遇通识,天光共赴。

当“为求学问之通达,辨善恶价值”的通识课遇上麦田里的守望者,竟是冰雪下的嫩芽破土而出绽放新花。农大通识课自有“通古今以成格局,识世变赓续稼穑”之理想,在麦香涌动的原野上,西风拂卷衣袂,农人们俯下身,成为时代浪潮翻涌的基石,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纯粹的剪影,成为倾付人间以柴米油盐的浪漫。

农大最具特色的通识课就是其独特开展的农业相关的课程,我学习过《农业法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等通识课程,收获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可以说我对农村、农业、农民有了新的认识,或者说,是一种敬畏之情。老师们几乎不需要课本,不需要课件,知识在他们的脑海里自成体系,农业的发展史如画卷一般在我面前铺开,从土地到人民,到国家,到党的领导,到不断改进的上层建筑,一个大国就是这样一步步壮大。

我农通识的魅力在于它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自由的;在这里也没有学分的压力,它是超越功利性与考核性的。它希望你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品质,它希望你成为人格健全、视野开阔、自由发展的完整人。

2021年的冬天,北风吹卷起雪花,气候寒冷依旧;但我农通识却如春天站在那里,带着她的草长莺飞清风明月,风骨中满载着憧憬与诚挚,我依然期待着与她相遇,与美好相遇。


CAU

@ 朱雯

全球事务与发展:

一扇连接国际事务的窗口

——记我与我农通识的美好相遇


初识《全球事务与发展》,是在2021年的春季学期。在上这门课之前,我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门课可以给我带来如此大的收获,如此多的惊喜,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我的大学时光。它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始终对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保持好奇与敬畏”,也成为了我这一生不断向前的勇气与动力。至今难以忘却。

这门课就像是一扇通向纷繁复杂的外间世界的真实之窗,我们推开它,看到全球各种国际事件与象牙塔般大学生活的紧密联系,见到各种真实的国际谈判与规则协商,深刻理解各种国际纠纷的底层逻辑,着眼于各种全球热点问题的事后复盘与总结。

对我来说是每周忙碌学业生活中唯一的一抹亮色,是坎坷时的内心力量,宁静时的纸上河山。

他们骨血中未冷的少年情怀也让我真真正正明白了时光有限,青年时光尤为短暂,更要珍惜这一斛春光。

CAU


隋如意

我与《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美好相遇

我一直以为,政治就是政治家的统治工具,“肉食者谋之”的事情,政治离我太遥远,我只要知道国家的大政方针就可以了,至于政治为何而来,并不重要。在我的猜想中,中国政府与政治这一门课程只是对于我们高中政治学习的一个乏味的扩充,是一门十分枯涩的、充满空话套话的课程。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的每一话,都有着自己对中国政治的深度思考。例如,曲老师在讨论中提出的“高级知识分子能否真正做到为普通百姓发声”,何老师在课程讲述中让大家思考的“党委、党组、党总支、党支部的区别”等,都引起了我的深入思考。

子曰:“君子不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政府与政治,老师所传授给我的,绝对不仅仅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对政治制度和政治问题的思考方式。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亮点就是打破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参与竞争、共同合作和刻苦钻研的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此外,在两位老师的课堂上,热烈而又轻松的气氛,师生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畅所欲言,我认为这才是每一个学生所期待的课堂。我觉得,这才是一流课程的真正含义,共勉共进,师生情厚。

@李杭梅

从“当代中国的农业、农村与农民”

再看见“三农”

张孝德教授说乡村是“中华民族信仰圣地”“民族文化生发之根”“耕读礼乐教化之所”。其实仅仅是乡村美景,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在乡村,有一种来自大自然的磅礴而柔软的力量。你可以看见绿芽从树枝上悄然伸长,你可以看见田间整齐的稻苗,“春风十里”,便“荠麦青青”;你可以听见知了鸣上一个夏天,你可以听见大雨透过泥土汩汩的流水,艳阳一照,就温暖了整个人间;你可以看见叶黄了又枯,你可以看见高高的树上挂满硕果,“红藕香残玉簟秋”,带来多么美的“闲愁”;你可以触碰干净的雪花,迎着寒风在广阔的田野上冥想,想起了“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等待“寒风又变为春柳”,再“条条看即烟濛濛”。乡村的每一个春夏秋冬,都值得去品味。

我们自然不能将乡村再变成城市,我们要做的是传承乡土文明,活化乡村文化。乡村的青年愿意留在乡村、城市的青年愿意去到乡村,才能有更多的像三农课的每一位老师一样的建设乡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

CAU

 

霜降之后,秋意正浓时,我有幸作为《农业工业化:现状与未来》的助教全程参与了这门通识课,感触颇多,欲借此文抒发一二。

《农业工业化:现状与未来》用讲故事的方法,围绕农业工业化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什么是农业工业化,为什么农业要工业化,农业工业化要怎么做等问题。为了摆脱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带来的生产困境,将农业生产从田间地头转移到工厂车间内,从而发展出了农业工业化模式。

通识课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跨学科交流平台,《农业工业化:现状与未来》这门课程也一直在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加强沟通。课程要求同学们自由组队,自由选择品种,并就该品种如何实现工业化的设想进行汇报展示。

为同学们开启了认识农业工业化的一扇窗,为同学们的思想之渠注入“源头活水”,以理论的融合激发了同学们的创造活力。

——张志豪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是我与中国农大通识课相遇的第一感想。像是在平凡学习生活中开启的一座幽深小院,其间喝茶论道,赏曲斗诗,竹影清浅,暗香浮动,让我看见了另一种模样的人世间,从而有了纵览古今之平台,有提升自我之途径,有志同道合之伴侣,更让我明白何为风雨急而车马慢。

——张玉真

我仍记得当我得知第一台3D血管打印机是我中国农大研发出来时的震撼与自豪。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离我向漫谈告别的时候也越来越近。一股浓烈的不舍漫上心头,老师的讲话逐渐模糊,我只在遗憾那没认真听的几节课,遗憾还未尽兴体验便要结课了。最后一刻,三位老师一齐站在讲台上向我们鞠躬,我们也纷纷鼓掌,认真地向这门课、向这些可爱而又认真的老师们告别。

——颜泽天

❉❉❉

由点及面,行云流水,让人直呼过瘾。曾经我以为“西南联大”早已逝去,哪成想今日得见联大遗风

——王娇扬

❉❉❉

对于刚进入农大的我来说,丰富多彩的通识课是我在专业课以外的心灵家园。

先为“无用之人”,后为“有用之才”,一直是我的努力方向,成才先做人,而通识课虽看似对于专业发展无大用,可是所接触到的一点一滴各个学科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角度,都是在为成为“有用之才”做铺垫,青年人啊,只管在三月四月耕耘,在七月八月自有答案

——孙凡力

❉❉❉

我常常思考:能不能让园艺学也跟上时代的脚步,融入先进的科技、智能的机械来让园艺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学科交叉”和“交叉科学”的意义重大,有时候用单一的思维无法解决问题,而换个方式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学校开设通识课,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在本专业遇到困难的未来,能够用灵活变通的思维来分析解决,抓住突破口,给困难以致命一击。

——裘镓阳

❉❉❉

当我发现存在这么一种可能,学生完全能自主选择所热爱的知识领域,能以多元化的视角全方位的领略不同学科亦或是知识之间的参差与精华,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便欣然踏入了通识课程的大门。

希望能紧随我农通识课教育理念,于短暂的大学生涯中丰富学识、开拓视野、磨炼品行,跳脱信息茧房的桎梏,去拥抱未知与挑战。

——潘锦华

❉❉❉

各方精英,各种滋味,绝对让人耳目一新。而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更是让你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有简单的课前小游戏,脑筋急转弯、猜灯谜、飞花令、知识竞答,紧扣本堂课的主题,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三农课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了三农的美,更让我们看到了三农的难。

——廖宝蕊

❉❉❉

《社会学的邀请》这门课程告诉我,这是一门既理性又感性的学科,她的理性在于她需要非常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与分析,需要时刻以一个清醒而敏锐的头脑和眼光来俯视时代的变化;而她又是感性的,她用富有温暖的怀抱关怀着每一个在尘世中浮沉的灵魂,用纯粹无暇的心灵感受着每一个时代在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的阵痛,用柔和的双手抚摸着每一个受到创伤的个体,而当传统民俗文化受到冲击而面临消逝之时,她会忍不住哭泣,双眼中流出的泪水滴落在大地上,开出了花。

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海侠老师捧着一束花送给孙庆忠老师时眼中流下的泪水,从农大走出去的海侠学姐含着泪说的“我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一定蕴含着更多我现在还无法理解的深切感情。

——李尧

❉❉❉

命运多舛的贝多芬用《欢乐颂》和《命运交响曲》道尽了他的坎坷抗争与不屈服,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宣誓了其至死不渝的天真与单纯,肖邦则用一首接一首唯美的钢琴曲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手速证明了他在音乐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钟鸣,磬响,余韵悠长,自千古走来,想告诉后人什么呢?从古墓里爬出,又走到了南方古镇的少数民族聚集区看五花八门的民俗,听淳朴嘹亮的民歌,那客家围屋里新嫁娘的哭唱至今是否还流传着,述说着对母亲的不舍?终于迈进了近代,随着锣鼓锵锵锵,登上舞台的是评剧,一场《花为媒》让我这个一直对戏曲不大感冒的小白拍案叫绝。

曲里曲外,课里课外,中外音乐,经典咏唱,永唱不朽!感谢我农通识,让我邂逅一方音乐的殿堂。

——李容英

❉❉❉

比深耕某个领域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于可迁移能力得到提升。我心中的农大通识教育是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的存在,感谢相遇,让我在这片沃土中成长得更好。

——李暖 

❉❉❉

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课前的暖场,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惑,以至于“愤悱”之态;进而老师们深入浅出地讲授相关的知识才能形式有效的“启发”;最后师生间平等地对话沟通则是让学生可以有机会、有能力做到“举一隅可以三隅反”;最后的结课大汇演则是让学生在温故知新的同时,将各个主题串联起来以达升华回扣三农,这一时代命题之效。

农大的通识课成为桥梁,化为纽带,串联起代代师生,通达古今,辨识世变,追求农大稼穑人的中国梦。农种三粒埋心田,辛劳耕耘得万顷。

 ——孔德泽

❉❉❉

我刚刚步入中国农业大学,对农业的发展以及未来未来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始终认为农业是传统的精耕细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种辛勤的劳做,是一项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活动。但在农业物联网总论这节课上,刷新了我对农业的认识。在这堂课上,我看到了完全不需要人力的农业,无人机的应用,物联网的应用,大数据的应用,机器人的应用等,真正的解放了人类劳动。

我是一名农学院的学生,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更是每一位农院学子所必须致力于考虑的问题。农业是人类发展之根本,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真真正正的让互联网惠及农业。

——胡兢

❉❉❉

老师还鼓励我们自己畅想农业工业化的未来,组成小组,进行专题探讨,从课内到课外,从输入到输出,我从这门通识课上深深体会到我农培养新农林人才的用心和细致。

我与我农通识的美好遇见,也许止于四年,但,一定不止于四年。

——贾宇欣

中农通识,师生共建。为深入了解学生需求,营造良好通识教育文化氛围,提升通识教育教学质量,本科生院特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份小问卷。你的每一份意见我们都会认真考虑,诚邀你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问卷链接https://www.wjx.cn/vm/rZCRAHx.aspx

往期回顾

“中农通识”公开课|何建宇教授解读“经济改革与政府改革”

“中农通识”公开课丨专家校友讲述“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中农通识”首场公开课丨“土地丰度与大国博弈”顺利开讲

中农大这58门课,爱了爱了!

 

排版/王秀珍

责编/仇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