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课解密XlII |以生为本,寓教于乐-走近《生物化学(下)》

生物化学(下)

编者按

      本科生院将以“金课解密”为主题,陆续推出我校金课系列报道,解密金课建设的道与技。本期带来生物学院韩海棠副教授、杨海莲教授和吴玮副教授主讲的《生物化学(下)》

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下)》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在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中有重要地位。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物质与能量代谢部分包括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涉及不同的代谢途径,每个代谢途径中又有多步反应,参与催化反应的酶数量众多。如果只是介绍每条代谢途径的生理意义,每一步反应的过程及参与的酶,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会不到物质代谢的奇妙之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备课,对课程进行设计,通过引入案例,并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不但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生物化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觉到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是快乐有趣的。同时也体会到生物化学知识不是抽象无用的,而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

相关荣誉

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

 第一届中国农业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中国农业大学 “大国三农”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

 全国生命科学类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及三等奖

● 2021年度校级优秀教改项目

课程目标

生物化学课程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核心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及技术是后续专业课程以及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生物化学(下)课程确定了知识、技能及情感价值三个维度的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生物化学的核心知识,了解生物化学发展趋势、新进展和新技术;

2.技能目标:培养在生活中应用生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科研中运用生化知识和技术在分子水平探究生命本质的思维能力,以及在应用层面为农业现代化和医药健康等储备专业技能;

3.情感价值目标: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培养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农业大学本色的“三农”情怀以及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课程精彩回顾

学生英文文献研读及课堂展示

课堂讨论

课堂探究活动

课堂小测

学生作业展示

课程改革

以“生”为本,潜移默“化” ,推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搭建知识网络和学习共同体。

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及课外多元化活动,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深度学习能力,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一)充实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以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为核心,融入思政元素、农业案例、生活案例及科研新进展。生活案例使课程接地气。科研新进展以及生物化学理论及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用的案例,体现农业院校生物化学课程特色和高阶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服务“三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发挥课程育人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专业精神。2020年,中国农业大学作了题为“《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融入式’设计”的报道,起到了推广和示范效应。2020年,撰写的课程思政案例获得生物学院课程思政案例比赛“生生不息单项奖”。2021,撰写的课程思政案例获得生物学院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奖。2021年,在核心期刊《生命的化学》发表教改文章—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二)实现线上线下多空间多平台教学

在教学中,依托课堂和在线教学平台,应用板书、多媒体课件、自有微课和优质慕课资源,通过启发-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实践教学、朋辈教学等,实现线上线下多空间多平台教学。2020年春季学期正值疫情,通过雨课堂预习及前测、腾讯课堂直播、文献云展示、课后在线练习、讨论和测试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营造充实的学习环境,建立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教与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深度思考能力,提升课程的创新性。中国农业大学和生物学院对课程教学分别进行了报道宣传。

空中课堂,同质等效http://news.cau.edu.cn/art/2020/3/7/art_10867_665828.html

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生物化学》课程

http://cbs.cau.edu.cn/art/2020/3/10/art_8728_666075.html

(三)深化过程化-多方位的科学考核方法,增加课程的挑战度

完善以提升学习效果为目的的过程化-多方位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和思维。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结果性评价对学习进行总结和反馈。多种评价形式和英文教材及课件、在线练习、小测及期末考试,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和挑战度。

(四)个性化自主活动引发兴趣,释放潜能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潜能,“生物化学”课程设置了一些个性化活动。有的同学在课后开展了酮体检测的自主实验,利用老师提供的试剂盒,检测了在不同运动强度和饮食情况下自身体内酮体的变化,对代谢有了切身的体会。获得的数据和结果也成为了很好的课堂素材,丰富了课堂教学;有的同学有很好的音乐天分,编写了原创的英文生物化学歌曲,将专业知识与音乐融为一体,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也发挥了自己的艺术特长,提升了兴趣和自信;有的同学对一些研究热点感兴趣,课后主动查阅文献,在课堂上进行拓展介绍,在提升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其他同学拓展了知识;有的同学学有余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了生物学竞赛,并获得了北京市二等奖。

这些个性化的自主活动拓展了课堂的外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形成了一个促进知识建构的多种刺激条件和知识条件的综合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小组文献汇报环节


学生评价

“表白生化组的所有老师,她们认真,负责,严谨,温柔,从各个方面尽到了为人师表的职责,不论是课程的准备程度讲解程度完成程度都是所有课程里面最高的,让那些躺在课本里生硬的知识变成可理解的小天使~老师们辛苦了!”

“老师的讲课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涉及到前沿成果,让我们了解到该学科最新的前沿领域,而且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并让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体会所学过的知识。”

“生物化学课上,我们进行了丰富的活动,presentation等,让我们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得到了提升。”

“老师授课重点突出,逻辑明确,时间把握恰当,让我们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做笔记。每章的生化歌曲既让我们中场休息一下肿胀的大脑也带来欢乐和审美乐趣,有的简直太洗脑,Biochemistry, Biochemistry, I wish I were wiser~”

“老师的讲解水平真的超级厉害,您不仅PPT做得很精致,而且讲解知识点很清楚,重点也很鲜明。同时您尽量用英文去重复那些高频的生化专业英文词汇,还补充了许多有趣又实用的知识点,每一次的小测也相当有含金量,能让我及时去反思每一章哪一块还比较薄弱。”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教师感想

韩海棠副教授

生物化学(下)课程中糖、脂、蛋白质及核苷酸的代谢是机体物质与能量的来源,与生物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代谢途径多且有错综复杂的联系,是学习的难点。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一条条的代谢途径,会让学生感到枯燥,难以建立知识的联系以及理论知识与生活、生产及科研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针对问题,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和身份,从“主讲者”转变为“设计师”,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实施教学改革。课程树立“以生为本,潜移默化;注重基础,融思为农;联系生活,拓展前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通过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四环节、线上线下两空间,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为载体,以过程化-多方位的考核方式为杠杆,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形成具有对话和协同性、激发思维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自我建构、自由实践的过程中搭建知识网络和学习共同体,提升学习能力和科研素养。通过重塑教学关系,学生从“观众”转变为“演员”,教学从教师唱“独角戏”转变为和学生一起奏响“协奏曲”,教师的“独乐乐”变成“与生乐乐”,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赋能。

图文丨《生物化学(下)》课程团队

排版丨刘艺珺


往期精彩

通识·公开课|第六周去探索大农业的奇幻之旅未来技术学院,你好!
丰收在九月 | 2022年9月本科教育教学大事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