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藤之雄
1952年(昭和二十七年)生于福井县,1976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1981年从京都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历任名古屋大学文学部助理教授等,1994年开始任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政治外交史。
天保十二年(1841)九月二日,伊藤博文出生在周防国熊毛郡束荷村(今山口县光市),父亲林十藏(日后改名为重藏),母亲琴(日后改名为琴子),伊藤为其长子。……在伊藤出生前十年之间,许多日后活跃于幕末维新新时期的英才陆续出生。就其顺序而言,吉田松阴早伊藤十一年,木户孝允早八年,井上馨早六年,山县有朋早三年,高杉晋作早二年,久坂玄瑞(日后成为禁门之变的指导者,自尽)早一年。这群英才主导维新与明治国家,年龄都极为相近,伊藤则是他们的晚辈。
伊藤博文(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
……伊藤十四岁,他以“手付”身份被分派到相模国宫田御备场……所谓“手付”乃指身份地位较低者跟随长官,协助长官执行事务。翌年,安政四年二月,伊藤遇见在当地担任“作事吟味役”的来原良藏,并成为他的“手付”。来原良藏认为伊藤有才能,便在执勤的小屋中教导伊藤读书。 …………直到安政六年六月为止,伊藤与约二十人的同伴在来原良藏的率领下,作为其“手付”,跟随他到长崎,在此学习练兵及炮术等,生活十分充实。之后。来原将伊藤托付给妻舅木户孝允(桂小五郎),让他得以在江户进修。来原娶木户的妹妹为妻。同年九月,伊藤担任木户的“手付”,从荻出发,自十月中旬开始与木户共同住在江户的长州藩邸。……此后,伊藤在江户以木户“手付”的身分与各地志士来往,交游日渐广阔。日后伊藤回想起这段期间,“自己受到的并不是一般(手付)的待遇。木户公相当喜爱我,我们的关系比亲兄弟还要亲。伊藤曾两度随木户前往京都,但直到文久三年(1863)五月为止,主要还是在江户。其间,伊藤想到海外学习的念头似乎越来越强烈。万延元年十二月七日(1861年1月17日)在写给来原的信中提到,“去年开始有着想要学习英学的念头”;文久元年(1861)在写给友人的书信中也提及想要去英国。伊藤认为,要进行攘夷,应该要先彻底了解并学习作为攘夷对象的各国。文久二年(1862)三月,掌握萨摩藩实权的岛津久光率领约千名将士,离开鹿儿岛前往京都。岛津久光原本想借由“公武合体”建立举国一致的体制,但率兵上京的举动,反倒使得日本国内尊王攘夷的声浪急遽高涨。从此时开始,伊藤将年少时期以来所使用的名字利助(利介、利辅)改为俊辅(春辅、舜辅)。此外,这个时候伊藤也经历了三件和三年前松荫被处死一样,留下鲜明记忆的事件。其一,同年八月二十九日,恩师来原良藏在江户藩邸的房间内自尽。一直以来,主导长州藩的长井雅乐(中老格)所推动的政策是,公武合体、开国,并向海外展现武威。来原也支持长井的想法。但因长州藩的方针已转成尊王攘夷等,使得来原苦闷不堪。这或许是他自杀的原因。伊藤曾对高杉晋作谈到:“为人处事之道,木户或许胜过来原,但若说到学问、见识与人格,来原远在木户之上。”日后,伊藤甚至曾表示,若是来原得享天年,维新后来原一定会成为“真正担负国家重任的政治家”。伊藤将来原的头发做为遗物寄送回萩,并将丧礼及墓地等事,向来原的妻舅木户报告。日后伊藤认为,相较于来原,吉田松阴“过于偏激。让政府苦恼。有些事情,政府方面已经知道,但松阴似乎并不清楚,还继续在做”,对于松阴的评价较低。这并非是在松阴活动的时代伊藤所作出的评价,而是伊藤在偷渡英国,舍弃攘夷想法后的思想,在无意识之间,参杂进去的结果。其二,12月13日,伊藤听说高杉晋作等人计划烧毁刚落成的品川御殿山的英国公使馆,立即加入行动行列。如此一来,伊藤也获得高杉晋作的信赖,而高杉与木户一样,是个凭身分与能力可以进入藩政中枢的人。其三,12月21日,伊藤听说幕府命令国学者塙次郎,就废帝一事进行调查,便和山尾庸三(长藩藩士,后来和伊藤偷渡到英国,日后担任工部卿)两人埋伏在塙次郎的回家路上,伺机斩杀。当吉田松荫等人被处死时,其所引发的不满导致隔年三月在江户城樱田门外井伊直弼遭到暗杀;而就如同这个事件一样,不仅是长州藩的伊藤的周遭,全日本都陷入一片血腥之中,甚至连21岁的伊藤也亲自杀人。文久三年(1863)三月二十日,伊藤因“明辨尊王攘夷大义”,积极行动的功绩,成为“准士雇”。所谓“士雇”乃是为了优待因士分没有缺额而无法晋升为士族者所设置的阶级,一但有缺额时,即可晋升为士族。而伊藤所晋升的准士雇身分,乃是在准士的士雇之下,换言之,伊藤的身分已经从足轻逐渐接近武士了。从文久元年(1861)开始的二年间,伊藤以本身的尊王攘夷思想为背景,将江户的情况写信告知山县有朋。前文所提及的文久二年12月烧毁英国公使馆事件及暗杀塙次郎等的行动,都是尊王攘夷思想的呈现。同年11月2日,幕府决定遵从天皇攘夷的敕旨,在伊藤等人的周遭,一旦发起攘夷行动时,积极参与的气氛高涨。另一方面,文久二年九月,为了攘夷行动,长州藩收购了英国公司旗下的汽船,命名为“壬戌丸”。井上馨成为该舰的士官之一,但由于全员皆不熟悉航海技术,因而经历多次失败。此时,井上馨和前一年在箱馆(函馆)学习英学的山尾庸三、井上胜(野村弥吉,日后的铁道厅长)等,共同向藩当局申请赴英学习海军。因为当时幕府严禁日本人渡海到外国,因此文久三(1863)年4月18日长州藩决定以给予五年休假的形式,批准了他们的申请,藩主毛利敬亲并赐予每人二百两。换言之,即是偷渡。稍早之前,井上馨曾积极劝说伊藤一起前往英国。但因为伊藤已经加入实践攘夷行动的有志之士行列,在与久坂玄瑞商量时,遭到劝阻,被久坂以唯有攘夷一途可行而说服。但从吉田松荫被处死的1859年开始,伊藤便希望能前往英国,因此在4月13日,伊藤便与井上馨约定一同前往。之后长州藩决定以江户藩邸的金子在横滨购买实施攘夷行动所需的武器。伊藤受命负责购买,前往江户。但伊藤虽然走访了横滨的外国商人,但对方表示,如果不发生战争,他们愿意出售,但一旦发生战争,武器将会被英国“夺取”,因而无法顺利购得武器。另一方面,井上馨等人从英国商人处听说,滞留英国的费用每年每人高达一千两,但三人手上的钱合计为六百两,连一个人一年份的费用都不够,因此既震惊又为难。另外还有一个人名叫远藤谨助(日后的造币局长),也积极想前往英国。因此,井上馨便提议,从长州藩的武器购买经费中挪出五千两,做为包括伊藤在内五人前往英国的费用。伊藤同意,一行人遂决定于5月12日乘坐英国船出发。出发前一天,由井上馨执笔,写下告别信,最后由五人连署,收信对象则为毛利登等位居藩政中枢的四人,信中记载迄今为止的事情经过。伊藤则另外写下请愿书,说明与井上馨等人决定前往英国一事,恳求藩主许可。伊藤也写信给父亲,承诺在三年内必定回国。因为事出突然,伊藤出发前往英国时,只带着一本日本人所写,内容错误百出的英语字典,以及他非常喜爱的赖山阳著作《日本政记》。伊藤等人的行为,即现在所谓的“侵占公款”。虽说是在幕末动荡的年代,但他们所以这样做,应该是寄望于木户孝允,当时他是长州藩政中枢的四人之一。另一方面,偷渡英国一事若被幕府发现,则死罪难逃,因此,相较于他们决心甘冒这一危险,“侵占公款”也就不是那么严重的事了。伊藤偷渡时所携带的字典乃是当时日本第一本英文字典,由堀达之助(幕府洋书调教所教授方)在前一年所出版。当时日本的英语程度,大概就是这样。但从他带了赖山阳的《日本政记》可知,他非常喜欢历史,伊藤具备理解大历史变迁的眼光。伊藤这样的资质再加上历史的观点,有助于他深度洞察西欧文明及其政治、制度。伊藤一行五人从横滨出发,几日后便抵达上海。当从甲板上看见数量多到几乎无法计算的军舰、蒸汽船、帆船后,井上馨对伊藤表示,攘夷是错误的;对此,伊藤认为,才刚离开日本几天就改变攘夷初衷,是件可耻的事,因此并未认同井上馨的说法。从上海开始五人分乘两艘船前往伦敦。伊藤和井上馨所搭乘的是“飞马号”(Pegasus),约三百吨的小型帆船,或许因为不通英文遭到误解,因此受到的是船员而非乘客的待遇。其中最令他们困扰的是,船员并没有专用的厕所。出现腹泻症状的伊藤常常需要跨在船沿横木上方便,此时,为了不让巨浪将伊藤卷走,井上馨便用绳子绑住伊藤,再将绳子的另一端绑在柱子上。文久三年(1863)9月23日,伊藤与井上馨抵达伦敦。并与其他三人重新聚首,分别寄宿在两个家庭,而首要之务便是学习英语。伊藤、井上胜及远藤寄宿在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化学教授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的家中。伊藤等除了与英国学生来往,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及海军设备、造船厂与其他工厂。他十分钦佩英国文明的进步与国力的强大,很快地便舍弃了攘夷的想法。依据曾帮助伊藤等人渡海赴英的英国商人Hugh Matheson的叙述,伊藤一行抵达英国时,五人当中只有井上胜懂得一点英文。那是因为井上胜曾在箱馆(函馆)学过一些英语。此外,根据英国人Mitford(日后成为英国驻日公使馆书记官)的叙述,伊藤“精悍,富有野性,就像只隼鸟一样”,喜欢冒险,非常开朗,一旦工作时则“精确”、“机敏”。就这样,伊藤具有很快能与外国人交好并获得信任的才能。从少年时代的生活体验中,伊藤养成了信任(日本)人的乐天性格,而二十一岁远渡英国的经历让他有机会即使面对外国人时,也能自然地与其交往,不会自我设限。伦敦大学学院的学生名册中还留有五人的名字。他们主要选读数学、地质学、矿物学、土木工学、数理物学等理科课程。这除了是因为他们想要学习海军外,也是因为以他们的英语程度是不可能听得懂法律、政治学、历史学等文科课程。五人虽然对于英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是十分了解,但在亲眼见到英国的建筑、交通工具、机械等后,不需多久即体悟到攘夷是件不可能的事。另一方面,1863年5月10日,即伊藤五人从横滨出发前往英国的两天前,长州藩遵从天皇的攘夷敕旨,在下关发起行动,炮击美国商船等。7月2日,萨摩藩也在鹿儿岛湾与英国舰队开始交战。这是英国为了要报复前一年在生麦村(现今神奈川县)所发生的英国人杀害事件,当时护卫岛津久光行进行列的萨摩藩士斩杀了英国人。在事情发生的几个月后,伊藤等人才经由寄宿家庭的英国人告知报纸上刊载这些事件,他们也才得知讯息。于是伊藤与井上馨决定让其他三人继续留在英国求学,而他们二人则先行回国,阻止长州藩的攘夷行动。当然,这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元治元年(1864)3月中旬,伊藤与井上馨从伦敦出发,6月10日抵达横滨。两人待在伦敦的时间不过只有短短的半年,但即便如此,两人的英语程度已经能够应付日常生活会话。元治元年(1864)6月10日,当伊藤与井上馨自英国回到横滨时,正值英国公使阿礼国(Rutherford Alcock)与美、法、荷兰的代表,就四国共同行动进行协议。6月19日,四国签订共同照会,其中也包含军事行动在内。伊藤与井上馨前去面见阿礼国公使。两人说到,因为接下来将回长州藩,并报告自身所见到的英国军事力量及富裕程度,欲借此说服藩主,相信定可中止排外政策,因此,希望英国军舰能尽可能将他们送到最接近山口的港口。事实上,英国等列强也希望能避免不必要的战争而能扩大通商。阿礼国于是接受两人的请求,6月18日,其本人亲自乘坐军舰巴罗莎号,并由一只炮舰护从,从横滨出发。6月22日,将两人送至国东半岛北方的姬岛(现在的大分县),两人承诺,前往山口,12日内带回答覆。这次航海中,伊藤与萨道义(Sir Ernest Mason Satow)建立友谊。萨道义小伊藤两岁,当时为英国驻日公使馆的翻译生。他在日清战后成为驻日公使。能很快地与外国人建立友谊是伊藤的才能,而这也是因为伊藤人品好的关系。与伊藤同一时代的萨道义,来到日本仅一年,正认真地学习日文。相较于伊藤的英语,他的日语应该比较好。本书引用萨道义的日记,而若以英国人所见到的幕末维新史而言,萨道义的日记堪称佳作。6月24日傍晚,两人抵达山口,翌日被召唤到政事堂。两人在家老等一干人面前说明西洋各国情形,建议停止攘夷,并同时将此事通告英美法荷等四国公使。但藩方面的回答则是,藩主乃是受将军及天皇之命而行动,打算前往京都劝说天皇,因而希望四国的军事行动可以延缓三个月。另一方面,斩杀两人的声浪也在藩士之间高涨。结果,伊藤与井上馨于7月5日回到姬岛,向英方口头说明名藩方面的回覆。其间,7月2日,伊藤被任命“接待外国舰队”,并被赐予十两(井上馨在身份上较伊藤为高,十五两),作为英国之行的慰劳金。伊藤则将赐金与说明近况的书信寄给母亲。而就在约一个月前,6月5日,新撰组袭击京都池田屋旅馆,萨长等的志士七人被杀,23人遭到逮捕。吉田松荫的优秀弟子杉山松介也牺牲了。当消息传到长州时,众人激愤之余,率兵前往京都的主张瞬间高涨。在前年8月18日的政变中,因为萨摩、会津等公武合体派之故,长州藩在京都的势力衰退,因此,长州藩也想趁此机会挽回劣势。6月15日之后,长州藩兵出发前往京都,久坂玄瑞(义助)、入江九一(杉藏)等,吉田松荫门下的英才也名列其中。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伊藤与井上乘坐英国船只回到山口,长州藩当然无法简单地撤回攘夷行动。两人的建言虽不被接受,但藩政府则命令伊藤等为“外国舰队接待”,并赐予两人英国之行的慰劳金,借由公开认可两人的行动与立场,以备日后与外国间的交涉。这一来,伊藤等“盗用公款”一事,也就不被追究了。但对于未能达成回国的目的,伊藤有些气馁。在给京都的木户孝允的信中,有如下的旨趣。虽然自抵英以后,伊藤完全未与木户取得联络,但信中的行文,传达了伊藤对于木户的高度信任。因为刚从海外回来,与您见面,想说的事情,非常之多,但应该从何说起,一方面您在京都,另一方面,也因未能贯彻回国的旨趣,不无遗憾,但却也无想死的念头。虽说迄今为止,虚度光阴,一事无成,有愧于世间,但心尚未死,因而不能就此了却残生,还望怜察。之后,七月一日,进京的长州藩兵以武力进逼御所,与支持幕府的会津、萨摩等于御所周围诸门发生战斗。在这一“禁门之变”中,兵力不足的长州藩大败,入江战死,久坂负伤自裁。在京的木户则逃到但马(现在兵库县北部),藏身于此。二十四日,幕府获得追讨长州的敕命,遂命令西南二十一藩出兵。
本文选编自《伊藤博文:創造近代日本之人》(廣場版),注释从略。特别推荐购买作者相关著作阅读。该选文只做推荐作者相关研究的书目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出版机构所有。转载须注明原始出处及来源于“勿食我黍”。任何商业运营公众号如转载此篇,请务必向原出版机构申请许可!
伊藤博文与日本立宪政体的缔造|詹姆斯·麦克莱恩
----------------------------------
混乱时代 阅读常识
欢迎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