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

不老的咸鱼 歧路漫 2022-11-18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有时想想,看起来都是“闻道”。
上士之所以能勤而行之,是因为他的认知水平已经到那块了。
他是到了“不知道自己知道”的状态,所以稍一遇到相关的提示,就立刻懂了。
所谓真正的教育本质是诱而发之,不是给人用外力塑造出什么东西,而是把一个人固有的天赋和智慧启发出来。
所以很多故事都在强调“点化”“开悟”。
中士闻道没有被及时“点悟”,很多时候是因为认知水平还不太够。
属于“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遇到相关的说法,无法判断是不是真的正确。
只能是将信将疑。
下士则更好理解,属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
从某种角度来说,下士是最幸福的。
因为他的世界,只要没有外来思想侵入,是完全可以实现逻辑自洽的。
他会自己形成一套理论,解答他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真要比起来,中士们可能整天在迷茫,上士们可能整天在进取,而下士们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得非常省心(不一定舒服)。
顺便还可以调侃一下中士和上士们整天不得安乐。

1

很早就认识到,成熟度和年龄并没有太大关系。
有些人一把年纪,照样拥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不懂事。
当初看人调侃某些不上道的老哥
“果真是归来仍是少年。真是白读这么多年书了。”
也有很多人的认知早早就已经固化了。
永远都停留在那一个水平,所谓让人一眼就能看穿的类型。
而那些成熟的人,往往很早就展现出异于同龄人的成熟。
成熟的人无论在哪,总是会让人多几分重视的。
我初中最好的朋友之一,大学去学了计算机。
这个老哥大二的时候跟我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和他关系不错的学姐,大四毕业找到工作了。
周围人全都在为她祝贺啥的。
那位学姐也是欢天喜地,哈哈哈去赚钱啦!
而这位老哥看着这位天真烂漫,稚气未脱的学姐。
内心隐隐为人家感到担忧。
(原话是:看着人家那稚气未脱的样子,那简直如小孩子一般天真无邪的处事风格,简直是不敢想象这样进入社会会是什么结果。)
所以恭喜完之后,还是不禁表示了一些关于职场和社会的关切。
学姐:哈哈哈哈哈哈,我可是你学姐!
并没有当一回事。
老哥很识趣,不去打搅人家的兴头,只说了一句,有什么事情可以多联系。
不到两个月,学姐就深夜打电话给他
毕业时的哈哈哈直接变成了嘤嘤嘤。
“为什么办公室那些人这么复杂!”
“感觉简直有点吓人。”
老哥内心感慨,不是他人太复杂,而是你太简单。
老哥一番出谋划策,就给人家解答了不少问题。
学姐感慨“为什么这些东西我从来没想到?”
……
当然是因为一直被家庭和学校保护得太好了啊!
我当时听到这个故事,脑海中就闪过那几位格外天真浪漫的老师。
有些老师一路读到博士,读完博士就直接留校。
整个人的气质就保持得非常浪漫且单纯。
有时也不禁在想,能够快快乐乐的当一个“傻白甜”,其实是不是就已经是人生赢家了呢?
之前遇到一位白富美学姐,也是类似的剧情,人家第一次当个管理者,管理的还是一堆学弟学妹,就已经觉得有很多想不明白了。
为什么这些人总是不听我的?
为什么这群人总是什么都干不好?
为什么无论多么简单的事情都得我说那么多次才行?
说来也好玩,我这个人整天东走西晃高谈阔论,倒是给学姐留下了这个人可能可以问问看的印象。
我本来都是躺平当咸鱼的人,也基本没当过什么管理者。
不过难得有美女学姐来咨询一二,就还是认真解答一番。
毕竟很多东西并不是那么难分析。
学姐说,啊,我好羡慕你啊,可以懂这么多东西!感觉听完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说,我更羡慕你。
因为你不用懂那么多东西,不用考虑很多事情,照样可以过得很好。
同样是遇到问题,你找别人问,别人就会认认真真跟你讲;
而换一个人来问,要得到答案就未必有这么简单了。
比如我去问别人这些问题,别人多半都是很敷衍回答的。
学姐眨了眨眼睛,好像也是哦。
“好像我每次遇到困难,总有人站出来帮我解决掉。”

2

之前听过一句,要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把自己折腾得一身才华。
这句话既有道理,又没道理。
有道理在于,很多时候锻炼出才华,是需要吃苦的。
有的苦,绝大多数人不到那个地步是吃不下的。
没道理在于,现在想要一身才华,真的是越来越烧钱了。
就像自己每次看别人的特长,都会在脑中想一想,这个特长,到底是消费型技能,还是生产型技能?
是花钱砸出来的,还是真的天赋+苦功磨出来的?
之前听一个人调侃自己的一个初中同学,学的是艺术,从小培训班不断,加上留学国外,读书前前后后花了好几百万。
然后毕业后在国外待不下去,回到国内,考公又不想卷,干培训又嫌掉价。
学的又是比较小众的艺术方向,所以也没有太多的对口岗位。
最后就是在家啃老。
“这可真是亏大发了啊”

我当时听了只好苦笑,老哥你倒是省钱,这十几年可能只花了几十万。
可是你一路苦哈哈的,来了北中医照样要卷得累死累活。
而说得更夸张一点,等你辛辛苦苦,折腾完大半辈子赚够钱了,你要干什么?
吃喝玩乐都是很快就能会达到阈值的。
接下来肯定是要追求精神的享受。
搞不好到了那时,你也开始会去鉴赏音乐,鉴赏画作,去收藏各类艺术品了。
你这个同学,明明是比你少奋斗几十年提前过上高质量的生活,你却在嘲笑人家亏本?
搞不好人家还觉得你整天辛辛苦苦打工不得自由,这辈子过得一点意思都没有呢。
我一直觉得,不要总是看对一个人的评价怎么样,要老老实实问自己,如果有机会身份互换,你愿不愿意去换。
中学期间老师总是喜欢表扬那些家境贫寒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的。
顺带批评一下那些家境优越就不怎么努力的。
高中时有位东莞靓仔调侃宿舍里面的贫寒学霸,啊,要是把你的成绩给我,那该多好。
贫寒学霸苦笑,那我拿我的成绩换你的东莞户口和家庭背景,你换不换?
靓仔想了一下,啊,我靠努力工作想得到东莞户口和三套房估计得奋斗一辈子都不止,那还是算了吧。

3

有时总会遇到几个读者,把我当心灵鸡汤模板来套用。
觉得贫寒学子,就应该如何如何。
或者大谈“苦难是宝贵的财富,注定让你这一生不凡。”
我个人每次都相当无奈。
老哥啊,出身贫寒,人生一出生就是hard模式。你看着各种故事好像很精彩,很符合心灵鸡汤,仿佛真的“未来可期”。
实际上步步都是在走钢丝。
一着不慎,就是重大打击。
家庭背景主要是决定着一个人试错成本有多少啊!
有人输多少把都能重来,有人输一把真的就得再奋斗几十年才能重新上桌了!
“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如果父母都是普通人,也就意味着想要过上好生活只能靠孩子自立自强。
想要出头多数只能创业经商,自立门户。
到了公司里面,因为对察言观色缺少理解,大部分对领导权力不够尊重,也不知道如何得到权力,往往天花板非常明显。
如果父亲很出众,能做到官居高位,那孩子从小就会被严加管教,知书达理,明辨是非,察言观色。进入单位工作后能够习惯内部管理规则,擅长利用规则,跟随领导,步步高升。
有家庭背景的,不论是回老家子承父业还是另寻门路,都会获得不错的发展起点。因为本地是名门望族,家族背景强大,回家能加强家族背景。
如果家里条件一般,也没有什么背景,那就要挪挪地方,也就是走他乡闯四方才能有出路。
备注:母弱说的是父母条件一般,没有背景,一般家教是母亲言传身教。父强说的时父母位居高位,一般做官的是父亲。



有时跟大一的人聊天。
很明显,有的人已经很会待人接物了,说话格外有礼貌,在交流中会顾及对面感受,同时把分寸感把握的非常好。
有的则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言谈举止之间都是一副没经过社会毒打的样子。经常说一些和自己身份不相符的话。
有时看到那些人,都会在心里复盘一波。
我自己当初又做得怎么样呢?
我有没有全程只顾自己讲得嗨,完全没考虑对面的感受呢?
我作为学弟的时候,对学长学姐有做到足够的尊重吗?
再回想一下那些做得很好的学弟学妹,他们是怎样去对待他们的学长学姐的,往往从中还是能品悟到不少东西。
之前曾经和人分享过一些曾仕强讲为人处世的视频。
有人不屑一顾,这老头子,整天宣扬封建糟粕!他那一套,早就过时了。
有人表示感谢,啊,久闻曾公大名,感谢分享,一定好好学习!
有人表示惊喜,终于遇到能好好聊这方面的人了。
我当时就在想,很多人在大学里面,满脑子都是“这世界应该怎么怎么样。”
而另一部分人,则是在关心“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
当然,也有极少极少部分人,是在探索“这个世界可以变成什么样。”
人与人的差距,很可能远比看起来的要大。
成绩,成果,这些都是明面上的,还可以说,不那么重要,差距也没有大到让人绝望。
但是在思维层面上的,在对社会认知层面上的这些不那么明显的方面,简直是天壤之别,差距大到让人难以想象。
个个都会吐槽阶级固化等,但是一个人的阶级真正彻底固化的时候,一定是在他认知真正固化的时候。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等着别人理解他。
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觉得主要是没赶上好时候。
有的人早早就知道如何通过理解他人来更好的达到自己的目的。
让自己能够撬动更多人才智的杠杆。
把情绪看得很轻,把事业看得很重。
进一步想到,很多时候,很多所谓的不传之秘和秘籍可能都不需要藏着掖着了。
毕竟说出来,也都只有懂的人听得懂了。
或许终其一生,都要为自己的认知承担所有。
每个人终将用一个个选择不断前往自己命中的应许之地。
只愿我们最后都能得偿所愿。
祝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