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正重要的人和事,都是很少的。

不老的咸鱼 歧路漫 2023-03-25

今天有一位朋友回老家,晚上一起去食堂吃饭也就当践行。

朋友年长我一些,已经是在国外读过大学本科再来北中医读书的。

朋友回想起自己的上一段大学,会感慨和很多人都没啥联系。

彼此从大学一开始就是各自为前途奔忙,也没有给其他同学留下太多的时间。

所以对其他同学的印象都不怎么深。

我说,这就像郑伊健那首歌里唱的,“彼此为着目标相距。”

都是在自己的方向上不断前进,直到再也看不到对方。

本来就是因着不同的追求进行各自的努力,既然目标各不相同,那么即便同校几年也像是擦肩而过也是很正常的。

就和你玩游戏时候一样,你很难说有太多的时间精力去把所有的支线任务和收集任务全部完成。

促使你玩下去的,更多时候还是那些主线的剧情。

而放眼历史,其实也会感慨,很多时候即便是一个大时代作为背景,绝大多数笔墨也都只是留给了那几位最重要的人。

一个人的人生也一样。

只会有几件最重要的事情,支配了自己的绝大多数时光;

每一个阶段也只有少数几个人,会成为自己心中真正重视的人。




之前有一句很文艺的话,叫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面。

我听到时其实感觉有一点疑惑。

既然是美好的事情,又怎么能叫做浪费时间呢?

后来想想,可能很多时候,总是被一些“未来”所牵动着,导致不愿意把时间放在“当下”。

这句话可能是“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一个综合进阶版。

当初有人提问,为什么父母总是觉得爱好没有意义?只要不能帮助升学赚钱的东西都觉得没有价值?

就像很多人,压根不想去学什么乐器,但是父母说,为了能走特长,一定要去学。

而自己在大学里面,其实也能感受到,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在生存罢了,只有少数人是在享受生活。

我曾经在学校图书馆里观察过那些整天在图书馆的人。

看到绝大多数都是眉头紧锁,或者一脸疲倦的。

基本都是在写论文或者在为应试复习。

很少有神色轻松在享受阅读的。

后来和一位同样也是每天在图书馆读课外书的朋友聊天,朋友也说

“其实大家都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去做事情,都是希望做事情能看到回报,最好是越快越好。”

“所以你看读小说的就总是比读其他书的来得多。”

“感觉周围人很多时候就是活得太刻意了,目的啥的都太明确了,导致变得很无趣。”

自己有时也会想,或许要成为一个有钱的人,需要很多方面的助力;绝大多数人整天忙忙碌碌不过为了多赚点钱,可是也没有多少人真的赚到很多钱。

而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则需要保持好奇,保持热情,保持求知欲和探索的精神,不要陷入功利之中。

之前有一个白富美看的一本书给我印象格外深,叫《如何给狮子剥皮》,里面讲的全是各种和书名一样,在现代日常生活基本不会用到的东西

可是确实是一本相当有趣的书。

各种趣味冷知识,还有很多脑洞大开的问题

“如何用蜗牛预测未来”

“如何用花语进行交流”

“如何营造爱的感觉”

当时也很荣幸,那位白富美说,这种书感觉推荐给其他人,都没法得到理解,会觉得是小女孩天真烂漫的瞎玩闹而已。

推荐给你,就看你会不会看了。

我倒是很喜欢这种比较特别的书,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不过确实也是整整五年,都没有遇到一个让我觉得可以去分享这本书的人。

感觉大多数时候,更多人还是要讲究一个

“我做这件事情,能有什么好处?”

我总不可能说,以后可能你要去非洲旅游,先看看这本书学一下怎么围猎狮子吧?

那时对“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一次一个财经博主说,自己有一个用户向他提问,失恋了,感觉一辈子也忘不了她怎么办?

这个博主根本不留任何情面,去看看养老院里面的老人,去看看ICU里面的病人,再去看看中年失业被锤得落魄不堪的人。

你那个前任,在你的人生危机面前,根本无足轻重。

我们整天聊赚钱,正是为了能更好的保护我们自己和真正值得的人。

自己也和香港的一位学长说,我其实觉得很奇怪,香港的房价高到那种地步,香港的年轻人但凡出生时家里没有房子,靠着自己奋斗估计一辈子也是买不起房的,那那些香港的年轻人要结婚,女方问房子时怎么办?

香港学长说,那肯定每个女方都要问的啊。

很多人自己都是一大家子挤在一起,结婚了再挤进来一个人,也不一定有空房间,谁都不情愿是吧。

其实不要看港片里面那么多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现实还是很平淡很普通的。

穷小子和富家小姐,或者贫穷女人和富家公子爱得死去活来的故事,还是看看就好。

你看那些港片的女星,电影里和穷小子谈恋爱谈得爱情大过天,其实结婚还是基本都是嫁给了大老板,大明星啥的。

各路地产大亨,身边没几个女明星,都不好意思出去参加酒会。

而富二代们,花边新闻一大堆,和各种女星模特传绯闻,其实到最后基本还是和同圈层的人结婚的。

哪怕个个在外人面前都是说各种“刻骨铭心的爱恋”,其实到了最后还是要回归到生活的。



高中时有一个语文老师,遇到事情喜欢说一句口头禅

“人生。”

这句口头禅影响了我挺久的,搞得我在大学里面也经常感慨“人生”

有人调侃,你才几岁啊,聊什么“人生”?

我倒是经常想,如果衡量轻重做选择时,能够从一生的角度去看,就会好决定很多。

所以自己经常做一些在周围人看来比较神奇的选择,但是最后还是能保持几分坦然。

比如自己在看到别人聊考完研如何如何的时候,也会感慨自己当初还是太怂,连名都不报。

但是如果坦诚一点面对自己的内心,自己在周围人备战考研的没有选择去考研,而是跑去写公众号做自媒体想要建立更多有效链接,看似冲动,其实也是自己理性分析之后的选择。

赶上这种学历大贬值的时代,考研人数暴涨,报录比越来越吓人,而自己又迷茫得要死,在那种状态下卷考研,自己心里也没什么期待。

考不上固然不是好消息,考上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方向也不见得就是好事。

还不如去多赚点钱,多认识几个人,多了解一些发展的方向,多一些探索,好歹想清楚自己以后要干嘛。

只有想明白这些问题,出发时才可以义无反顾,路途中才不至于整天瞻前顾后。

如果随波逐流,很难保持住心境,很容易在学习的枯燥和现实的困难面前败下阵来。

如果要焦虑,那可以像我周围一些同学那样的,整天感慨:我同龄人都研二了,有的都工作好几年了,抱小孩了,这样那样的;

但是我觉得毕竟还是自己的人生,不是去给别人过的。

没有必要按照别人的时间表去走。

也没有必要在乎那么多不重要的人的看法。


很多时候,面对一些人的质疑和各种“你应该xxx”啥的,都是懒得去回应。

一方面是因为那些人的生活已经基本固定了,和他们说太多也没什么意义。

而更现实的则是,很清楚这些人不过是自己生命中的过客罢了。

没必要浪费时间在和这些人解释上面。

时间,精力,心力,都是很宝贵的东西。

要留给真正重要的人和事。

哪怕要浪费,也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或许具体的应对策略,可以更加灵活一些。

但是最核心的算法,还是应该遵从于,探求和实现自己人生的真正追求。

对于无关紧要的事情,就多一些一笑而过的从容就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