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答辩说得老师麻了

不老的咸鱼 歧路漫 2023-06-21

今天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看前面一位香港同学答辩后,被某位指导老师很是说教了一番。

“你这水平不行啊!你要是去香港做中医,绝对没饭吃!”

“香港人都很懂中医的,你这种水平,肯定是混不下去的。”

“香港的西医,多么先进啊,人家怎么会来看你这个中医呢”

诸如此类的说了一两分钟。

把同学说得一脸尴尬,最后老师再补上一句

“我这是作为老师呢,关心你们的就业问题。”

然后让同学走了。

全程大概10分钟。

我没有准备啥答辩稿,干脆上去随兴发挥。

我的论文主题是活血化瘀法治疗脑胶质瘤。

开局先讲了一通自己认为的体制内中医大多存在西化导致疗效不如人意的问题,老师让我不要讲这些,讲自己论文。

我就老老实实讲自己的论文非常普通,选了几个研究团队对于活血化瘀法治疗脑胶质瘤的成果,病例分析选了一个主任医师的,感觉他的案例也算不错了,但也确实只在术后调理起了一些作用,并没有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来治疗。

而且也高度依赖西药和西医疗法的相关配合,并没有做到纯中医治疗。

原本挥斥方遒关心学生就业问题的那位老师沉下头默不作声,剩下两位老师面面相觑,不过也体谅学渣的不容易,于是放我过去了。

全程只有4分钟左右。

我回到宿舍后和舍友们讲了一下,舍友们只觉得天雷滚滚,老哥你这也太秀了吧,是不是跟民间中医待久了,对体制内的医生这么轻视了?

其他同学说自己被老师问的哑口无言,甚至之前还有被老师说得要哭的。

而到了我这里,居然反客为主把老师们说得没话好说了。

我自己也意识到,搞不好今天让老师开了眼界。

其他人提到论文里面的专家教授都恭恭敬敬,讲病案分析的时候都是说这个方子开得多好多好,有多高的价值;

我就搞得好像对这些专家的疗效都不怎么满意,觉得全都是西化之后的中医,没啥大的疗效。

写的论文结论也不是像其他人那样觉得这个疗法有多好,而是感慨了一下中医西化之后疗效的不如人意。

写在最后的总结虽然我知道是经典的空话套话,但也的确是看完这些论文之后的真实感受

临床上对于脑胶质瘤的论治各家也有不同的观点,应该去芜存菁,辩证看待。既不可一味泥古,不敢越前人窠臼一步;也不可脱离传承经典,守正创新这八字天马行空自出机杼,废医存方,中药西用。

现代中医师脱离了中医经典,就很容易走入西化的道路。对于活血化瘀法的运用仍应在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框架指导下进行,而不可盲目的将活血化瘀的中药及方剂当成治疗某类西医分类病症的特效药来简单处方。只有谨守病机,认真斟酌药性与配伍,方能在临床诊疗中获得满意的疗效。


1

感想


其实答辩之后的感受后就跟自己写完论文的感受一样,觉得是一个给本科学业进行一个总结的机会,自己却没有足够认真的进行总结。

因为毕业论文自己只用了一个晚上写完,中间还穿插着把当天的公众号推送写完了。

论文总共也就不到一万字,同时自己很清楚一晚上几个小时内写完的东西质量肯定是高不到哪里去的。

而另外一位同学,则是认认真真写了近2万字的论文,收集了七八十篇参考文献,前前后后写了三四个月,确实是比较用心的准备这一次“毕业演出”。

我几乎是在第一次见到论文指导老师的时候,就表达了自己无心临床的想法,并且说明自己以后也大概率不考研,未来工作方向可能更多是在运营这一块。

老师表示了理解,对于我的公众号创作也表示了肯定。

知道我是只要能通过就好,于是并没有在论文这件事情上面给我设置难度。

我也很幸运,修改了一次就顺利通过了,老师给的分数也很高,随后在论文评阅小组评阅时,其他两位老师给的指导意见也是七分肯定,三分指导。

而舍友则吐槽自己的指导老师全程都是在吐槽自己的论文,说这里不对,那里不行,参考文献太少,病例分析不够深入诸如此类的。

我在想,一方面是老师们的指导习惯不同,另一方面也是其他老师是把学生当成未来的医生看待的,而要做医生就离不开论文。

只是中医专业确实比较尴尬,很多论文连老师自己都感慨真是学术垃圾,只是因为学生毕业和以后工作评职称啥的都要看论文,于是只好批量制造没什么学术含金量的学术论文。


2

科研


但是大家又都很清楚,中医的临床水平,和科研水平,其实关系并不那么大;

甚至更扎心一点,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科研上面投入的时间多了,投在临床上面的时间就少了。

而当下体制内的晋升标准,基本都是重科研轻临床的。

经常有人吐槽国医大师的临床疗效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其实认真看看评选标准

第一条是政治过关,第二条是影响力过关,第三条是资历过关,第四条是学术成果过关,第五条是品德过关,第六条是江湖地位过关。

其中技术精湛,疗效显著这八个字实在是难以量化考核;

基本上能在民间混出名堂的中医个个都会说自己技术精湛,疗效显著。

而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则非常明显,是要看提出了什么新理论,创造出了什么新成果。

而这些理论和成果,都离不开相关论文的证明。

还有人吐槽说中医药大学的博士,问个稍微偏一点的中医问题就不懂。

其实博士并不是博到代表这个领域全都会懂,能读到博士恰恰说明人家足够的专,可能叫“专士”更好一些——博士们都是自己这个细分领域的专家。

听过一个中药学的博士吐槽,自己从硕士到博士研究的一直就是白附片的某种成分的相关作用机制,对于别的中药研究得就少一些,甚至没有什么研究。

可是周围人认为他既然是中药学的博士,肯定啥中药都懂。

家里人遇到个什么植物就爱问他这个是啥,有什么功效,有没有毒之类的,听到他说不懂,就说他这些年书都白读了。

搞得他哭笑不得,我是中药博士,不是植物学专家。

我说你这还算好的,有些中医学方向的博士,老是被人问各种奇奇怪怪的民间偏方是不是真的有效,自己在外边修炼的功法到底靠不靠谱,甚至还有一些房中术和修仙相关的内容,问得人家一脸懵逼,表示自己没学过之后,还要被人吐槽,这都不会,还中医学博士呢!

虽然可以说这些都有一些和中医相关的内容,但是要求一个博士把全部内容都达到专家级别的水平,还是实在太为难人家了。


3

清醒


可能很多人都会在临床和科研的选择中感觉到迷茫。

心里想的是临床,可是导师和环境都是要求自己做科研。

我每次都是说那一句

“用一双10年后,甚至20年后的眼睛来看当下的选择。”

如果你觉得你是有心凭医术在体制外打出一片局面,那么钻研医术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科研就以不耽误毕业为准。

体制外不看你发了多少论文,就看你能看好多少病;

哪怕你就会看一种病,就靠着成为这一种病的专家也足够你吃一辈子了。

有不少民间中医一辈子就靠手上那一两个偏方吃饱喝足。

而如果你就是打算在体制内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么做好科研就是最有利于你进入体制,并在体制内获得发展的事情。

体制内的中医师队伍西化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合力作用下的结果,普通人想要克服或跳脱出这一切需要极大的毅力。

选择没有对错。

只是一切皆有成本。

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没有那么多的“既要又要还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