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 关于举办术语学科建设暨术语理论与实践学术创新研讨会的通知
各位专家、学者: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术语学科建设,推进中国术语学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加强中国学术话语权建设,促进国内外术语学交流,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鲁东大学拟于2022年9月17—18日联合举办“术语学科建设暨术语理论与实践学术创新研讨会”。研讨会已邀请国内外知名术语学家做主旨发言。鉴于当前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研讨会将在线上举办,诚挚邀请术语学、语言学、翻译学、辞书编纂、民族语术语等相关领域的学者、研究生参加研讨会。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01会议组织
(一)主办单位
1.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2.鲁东大学
(二)协办单位
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
(三)承办单位
1.鲁东大学汉语辞书研究中心
2.鲁东大学辞书编纂与术语协调研究基地
3.《中国科技术语》杂志社
4.《中国科技翻译》编辑部
02会议主题
术语学科建设:理论·实践·创新
03会议议题
1. 国外术语学理论研究与进展
2. 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实践
3. 术语实践与术语传播
4. 术语与话语体系
5. 新时代背景下的术语翻译技术研究
6. 辞书编纂与术语研究
7. 计算术语学研究与创新发展
8. 民族语术语研究
04会议时间和参会方式
1. 时间:2022年9月17—18日
2. 参会方式:
腾讯会议室(发言人通过会议码进入腾讯会议室)
会议直播(听会者扫描二维码观看会议直播)
扫二维码观看直播
05会议征文
会议征文摘要(或全文)提交日期截至2022年9月8日(会务组邮箱shuyuxue011@126.com,请标明:术语学科建设研讨会-姓名-单位)。会议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遴选优秀会议论文做交流报告,并推荐在《中国科技术语》《中国科技翻译》等学术期刊发表。
06参会费用
本次会议不收取费用。
07会务组联系方式
王文玲:15900672313
魏 星:010-84010681
08会议日程
9月17日
第一时段:
开幕式(9:00—9:30)
主持人:刘青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领导致辞及宣布鲁东大学研究基地成立
鲁东大学领导讲话
线上合影及研究基地揭牌
第二时段:
主旨报告(9:30—12:00)
主持人:亢世勇 刘青
第三时段:
交流报告(14:00—17:00)
主持人:王琪 王文玲
发言人:待定
9月18日
第四时段:
主旨报告(9:00—12:00)
主持人:叶其松 魏星
第五时段:
交流报告(14:00—16:30)
主持人:戴宗杰 周卫华
发言人:待定
第六时段:
闭幕式(16:30—17:00)
主持人:亢世勇
大会总结:代晓明
报告人简介
计算语言学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两次研究生毕业。
20世纪70年代首次测出汉字熵为9.65比特,为汉字多八位编码提供了语言学支持。法国留学时师从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第一任主席Vauquois,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把汉语译为多种外语的机器翻译系统,是首位出席国际计算语言学顶会COLING的中国学者。长期从事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曾在德国、韩国的大学担任教授,讲授自然语言处理课程,出版论著30多部,发表论文400多篇,主持研制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项、国家规范3项,参与研制国家标准13项。曾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文信息学报》顾问、《中国科技术语》副主编。2006年获奥地利维斯特奖,2018年获中国计算机学会NLPCC 杰出贡献奖,2021年获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会士称号,2022年获香港圣弗朗西斯科技人文奖。
报告题目:
学习翻译技术,与时俱进,更新知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兼任全国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学部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文字训诂学、汉语词源学、语文教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训诂学原理》《说文解字与汉字学》《汉字与中华文化》《汉字构形学导论》等,为《GB13000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常用汉字部件规范》《古籍印刷通用用汉字字形表》等多种国家规范的第一列研制人,国务院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辞源》第三版修订主编之一。
报告题目:
谈人文科学的术语建设
厦门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喀什大学银龄教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主任、“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两岸语言运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中国辞书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研究中心咨询委员。致力于汉语词汇学、辞书学、教育教材语言、台湾语言文字研究。
主要著作有《汉语词义学》(1992)、《汉字语言功能论》(1994)、《文化的结晶——词义》(1994)、《当代中国词汇学》(1995)、《词义文化的钩沉探赜》(1997)、《汉语词汇计量研究》(2000)、《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2005)、《文化语言学教程》(2006)、《词汇计量及实现》(2010)、《词典与词汇的计量研究》(2013)、《汉字的语言性与语言功能》(2014)、《民国时期基础教育语文教育语言研究》(合作,2018)等。主编《现代汉语分类词典》(2013)、《义务教育常用词表(草案)》(2019)、《现代汉语常用词词表(第2版)》(合作,2021)等。
报告题目:
术语的典型性与生活化
北京语言学院法国语言文学学士、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翻译科学硕士、博士。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银龄学者,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Forum和Babel杂志编委,中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法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译法对外传播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作为首席专家负责《面向冬奥会的跨语言术语库建设及应用》项目。
主要从事翻译学和跨文化研究及翻译教学研究工作。曾为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跨国集团、国内外不同机构、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提供口译服务。参与2022北京冬奥会部分文件的审阅工作。另作为评审专家审评多部中译法小说或外宣资料。2001年获法兰西教育部颁发的教育棕榈骑士勋章,2012年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2014年央视50年50人之一。2016年获北京市师德榜样称号。2022年获中国译协“资深翻译家”称号。
报告题目:
国外术语工作和立法现状对我国术语工作的启示
197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外语系,1977年起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情报室。曾以副研究馆员的身份作为访问学者与加拿大国家情报所同行交流。2007年退休后协助李佩先生组织中关村专家讲堂。主持李佩、郑哲敏院士创办的《钱学森科学和教育思想研究会》的日常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翻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中国翻译协会科学技术翻译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技翻译》杂志副主编。2019年被聘为中国科协“科学家后人报告团”成员,巡回给大、中、小学的孩子们讲述郭永怀和李佩的故事。
报告题目:
科技翻译的历史及论文撰写与投稿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博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审。《中国化石植物志》丛书(4卷5册)主编。曾任植物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主任(1998—2016),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常务副主编(1998—2008);《生命世界》主编(2003—2019),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信息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12—2015),Global BHL(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协调委员会成员和BHL-China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古植物学、编辑出版和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研究。曾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基金项目。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出版相关专著6部。现主持项目有“中国古植物与古孢粉数据平台”(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专项的子课题2018—2022)和“中国植物主题数据库”(国家基础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数据资源运行服务项目的子课题2017—)。现任《中国科技术语》执行主编。
报告题目:
关于中国术语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合作导师。南京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中心主任、双语词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双语词典学和术语翻译跨学科研究,现任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语言与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术语学理论与应用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以及南京市翻译协会副会长等职务。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重点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研发了国内首个大型汉英人文社会科学术语库(NUTerm双语术语库),受中国国家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委托,主持研发了“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数据标准”;主持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委托项目“基于引文索引数据库的人文社会科学术语库建设”等。担任国内外多种期刊审稿人和编委,出版学术专著、编著和译著多部,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曾荣获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多项优秀科研成果奖。近年来带领南京大学术语翻译跨学科研究团队重点开展双语辞书数字化研编、汉英人文社会科学术语库构建、中华传统文化术语对外传播以及文化遗产保护资源建设相关研究。
报告题目:
术语翻译研究之于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的多重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副编审,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特约编审。研究方向为辞书学、词汇学。主要参加了《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的编写及以后各版的修订,《新华字典》第10版、第11版的修订,担任《新华多功能字典》副主编、《新华词典》第4版修订主编、《全球华语词典》副主编、《全球华语大词典》副主编、《两岸科技常用词典》副主编等,撰写辞书学论文40余篇。社会兼职有中国辞书学会理事、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委员会语音与拼音分标委秘书长、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术语》编辑委员会委员、学习强国《每日科技名词》编辑委员会委员等。
报告题目:
科技术语的规范与规范型辞书的编纂
博士,二级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协作导师。专攻变译理论、科学翻译学、应用翻译学、理论翻译学、翻译史、汉译语言、汉外对比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重大1项,重点1项,一般4项),部级科研项目7项,出版学术著译作33部,主编丛书7套,发表学术论文350篇。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学科委员会副主任。“全球俄汉互译大赛”创办人;获第六届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
报告题目:
中国术语学:刊名与学科框架
美国华盛顿大学言语语言病理与听力学博士(Speech-language Pathology,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专业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中国言语听觉康复科学与ICF应用研究院院长、康复科学系教授、美国西雅图嗓音言语和听力基金会主席;《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临床耳鼻喉科杂志》编委;南京医科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兼职教授;吉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美国泰亿格康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言语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言语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语言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残疾分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4年在中国大陆首创“言语听觉康复科学”本科专业,2013年首创“教育康复学”本科专业。
报告题目:
言语康复行业名词术语及其对国家医保编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