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太医”和“御医”这两个称谓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至今大家仍很熟悉,这要归功于普及率极高的大众文化产品——电视剧。而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两个称谓往往是混同的,不仅大众如此,甚至有的相关的学者也不知二者的区别,例如著名的红学家刘心武就在《红楼梦》的研究中将“太医”和“御医”混为一谈。那么,“太医”和“御医”的联系与区别究竟是怎样的呢?“御医”,《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为:“宫廷医师。又称太医。”[1]《辞海》的解释为:“又称‘太医’。宫廷医生。”[2]显然,在宫廷服务的医生应当是很早就有了的,但在可考的文献中,“御医”一词出现得相当晚,最早可见于唐贞观年间撰成的《晋书》中司马懿之孙齐王司马攸的传记:“帝遣御医诊视”[3]。这说的是司马攸生病,晋武帝司马炎派遣御医为他诊察。“御医”在《晋书》中也仅此一见。有人将《晋书》中的“御医”理解为医官系统中的一个品级[4],这是错误的,因为早期的“御医”都是御用医生的泛指,而作为医官的一个品级的“御医”,是迟至明代才有的,其后清代沿置。也就是说,在正式的医官称谓这个意义上的“御医”,只存在于明、清两代,而在此之前所谓的“御医”,都是泛称,其时并没有哪个医官的品级称作“御医”。这也正是“御医”一词在较早的文献中很少见到的原因。中国历史上医官的设置与名称代有因革。在甲骨文中有“小疾臣”,是商代的医官[5-6]。《周礼》中记载的医官叫作“医师”[7]。而后,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8]扁鹊生卒年不详,《史记》中也并未说明李醯任太医令的时期,尽管《战国策》记载“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9],但是,史籍中扁鹊的事迹时间跨度远远超出了一个人的寿命长度,“扁鹊”实际上是指向多人的一个代称[10],因此,并不能确定秦武王在位时(前310—前307)秦国已经有了“太医令”一职。当然,明确的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太医令都是国家最高医官的称谓。“太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皇家的医生”[11]。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则为:“古代宫廷中掌管医药的官员。周官有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