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有的学科酷儿学生数量这么少?|就读五分钟

小悟生心理 小悟生心理 2022-08-12



#就读五分钟#是我们的新栏目,我们会每周给大家推荐性多元人群心理健康相关的文献、研究报告或书籍,希望能帮助想成为或已经成为性多元人群友善心理咨询师的朋友筛选更多值得阅读、学习的优质内容,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为性多元人群提供通往自我认同和自我疗愈的钥匙。

我们开放投稿,如果你有想要推荐给其他同行者的内容,欢迎将文稿与推荐作品(文档或链接)发至邮箱mediaxws@163.com。

今天的文献便对20名在美国东南部就读的LGBTQ+大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发现学生认为不同学科之间对LGBTQ+有不同的接纳度,有的学生会倾向找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教授谈论自己的性倾向,因而更愿意修读类似社会科学等包容度更高的学科。相信研究的发现对咨询师也有一定的启发:性多元来访者更倾向于寻找高接纳度且有相关知识的咨询师为自己进行咨询。后台回复「学科」,即可获得原文pdf。

信息导览

文献名称:零酷儿学科?LGBTQ+大学生如何看待「不良的」与「温暖的」学科氛围

标签:大学学科/LGBTQ+/校园氛围/酷儿友善

发布时间:2020.09.01

已有的研究发现,部分学科中酷儿学生的占比显著低于其他学科,更有研究指出性倾向会影响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择。具体而言,在STEM领域(即科学、科技、工程与数学)的学科中酷儿学生的转专业率显著高于异性恋的学生,同时有研究说明了STEM的酷儿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朋辈压力。

但是,许多研究都只在说明现状,并没有进一步挖掘LGBTQ+学生对学科的感知,而本篇文献便试图填补这一步漏洞。

01


研究方法

研究者招募了20名LGBTQ+的大学生,并对Ta们进行了访谈。有趣的是,研究者试图招纳来自各个学科的学生(特别是STEM),但最终所招募的学生都集中于社会科学、人文与艺术专业,这进一步说明STEM中LGBTQ+学生占比很低。


研究者在访谈中会涉及一些有关校园氛围的问题,例如:「在大学中作为[受访者的性取向/性别认同]有什么好的、坏的又或是有趣的经历想分享的吗?」


研究者采集回答中外显的主题纳入分析,其中所涉及的主题有:「有敌意的教室」、「不正当的出柜」、「LGBTQ+学科主题」等。

身穿女性服装的查理被排斥;图片来源:《只是查理》


02


结果

研究者的分析发现学生认为有的学科并不适合公开自己的LGBTQ+身份,特别是STEM的学科,Ta们认为这些学科的氛围对少数人群(LGBTQ+、女性、特定肤色等)是「不良的」;相反,部分学科被视为「温暖的」,即相对而言更为友善。


对学科的感知使LGBTQ+学生的学科选择局限于那些有良好氛围的学科,减少了Ta们发展的可能性,促成了不平等的现象。


03


零酷儿学科

不少受访者都提到,在人文学科的课上,Ta们会很乐意地提到自己的身份认同,更会与身边的同学一起讨论相关的话题。但是在其他的学科中,相关的讨论经常会被避免。


「这就像是课堂所默认的,这就不是一个适合提到性倾向的环境。」

「我不会告诉生物学的教授说我是同志的,这件事是毫无道理的。在社会学中,我们学习人权与人际交互,但生物学的人并不会想这些,并不会考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从访谈的内容,研究者认为许多学生都会把STEM学科定义为「零酷儿」(Queer-free)的,并会认为在一些特定学科圈子中相关的话题是难以被提起的。

04


酷儿友善学科

受访者除了提到零酷儿的学科以外,也有提到一些友善的学科,且Ta们会很乐意在这些学科环境中提及自己的性倾向。许多学生都表达了自己对学科的特点或学科教授有一些预设:


「社会学是大学中最自由的专业。」

「社会学的教室中我会这样跟自己说:『没关系的,至少我知道我的老师会明白(性取向)』」

「作为学生,如果想向教授寻求相关的支持,你当然会求助那些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教授。」


研究者从访谈的分析说明了LGBTQ+学生都认为社会学科更为友善,同时也很希望能够从这种学科环境中获取相应的支持。
图片来源:《只是查理》

本研究清晰地区分了「零酷儿」与酷儿友善的学科,并分析了LGBTQ+学生如何感知学科的友善程度,说明了不同学科中LGBTQ+学生与异性恋学生间不平等的现象是存在的,且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学科的感知。


研究者认为学校应该要消除这种不平等性,要让学科多接纳LGBTQ+的教职员,体现出学科的友善程度;同时要为LGBTQ+人群设立支持小组,帮助Ta们面对校园中的问题。


通过教育的一些改革,希望能够塑造更友善的校园氛围,让LGBTQ+的学生更愿意修读各类学科,消除不平等。

#就读五分钟#开放投稿,如果你有想要推荐给其他同行者的内容,欢迎将文稿与推荐作品(文档或链接)发至邮箱mediaxws@163.com。

来源:

https://doi.org/10.1080/19361653.2020.1813673

编译:Samuel

编辑:Kepler

排版:Samuel

封面图来源:《见爱不怪》




   推荐阅读







#看见 #陪伴 #联结 #改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