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腹痛、发热、气促,症状典型却不是急性阑尾炎?

淋床医学 2023-11-22
                       简要病史       



01

入院主诉

患儿,女,8岁,因"发热5 d"入院。

02

现病史和家族史

患儿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峰40.3 ℃,伴寒战。在当地医院就诊,输注"头孢唑林+炎琥宁"3 d,无改善。来我院就诊,收入普通儿内科病区。起病以来,无咳嗽,偶有腹痛,无腹泻。

既往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03

体格检查

入院查体:T 40.1 ℃,P 112次/min,R 30次/min,体重22.4 kg。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结膜无充血,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腹平坦,腹肌稍紧张,脐周轻压痛,肝右肋下4 cm,质软,脾不大,肠鸣音活跃。四肢关节无肿胀,活动自如。

04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4.48×109/L,N 80.4%,Hb 89 g/L,PLT 207×109/L。

血涂片:中性粒细胞见核左移,异淋1%;红细胞、血小板形态未见明显异常。红细胞沉降率75 mm/h。超敏CRP 121.13 mg/L,PCT 5 ng/mL。

尿常规未见异常。结核免疫分析阴性。咽拭子A群链球菌快速检测阴性,尿肺炎链球菌抗原阴性。肥达试验和外斐试验阴性。血铁蛋白541.33 μg/L。

肝功能:ALB 31.4 g/L,GLB 48 g/L,LDH 542 IU/L。凝血:APTT 62.2 s,PT 16.9 s,FIB 4.86 g/L。

体液免疫:IgG(24.06 g/L)和IgA(4.88 g/L)均升高。细胞免疫:淋巴细胞710/μL,总T淋巴细胞330/μL(46.43%),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T)189/μL(29.27%),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CD8+T)100/μL(15.49%),B淋巴细胞390/μL(50.31%),NK细胞16/μL(2.07%);淋巴细胞,尤其是T淋巴细胞降低。

ECG:窦性心动过速。

腹部卧立侧位片:肠管影排列紊乱,部分肠管连续性充气且扩张,中下腹散在小液平面,不除外机械性肠梗阻(低位,不完全)。

腹部超声:肝脏弥漫性增大。右下腹长管状低回声,边界欠清,周围软组织回声增强,不除外阑尾炎。腹腔少量积液回声。

05

入院诊断

  • 脓毒症

  • 阑尾炎


06

治疗经过

入院后予头孢曲松输注抗感染。患儿仍反复高热,热峰40℃,间断腹痛,出现气促。入院后第3天转入PICU,仍反复高热。


复查血常规:WBC 4.27×109/L,N77.4%,Hb 93 g/L,PLT 148×109/L。


超敏CRP 144.41 mg/L,PCT7.64 ng/mL。血铁蛋白711.25 μg/L。肝功能:ALB 25.2 g/L,LDH 611 IU/L。


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CT:肝脏增大。肠系膜密度增高,肾筋膜增厚,边缘模糊,考虑腹膜炎(右侧腹为著)。回盲部多发肿大淋巴结,邻近肠系膜间隙较多液性渗出,正常阑尾显示不清。


腹部彩超:除前所见外,又发现肝肾间隙不规则液性低回声区(范围约3.9 cm×1.5 cm×1.5 cm,边界欠清),下腹积液回声。不除外阑尾炎合并周围脓肿。

胸部CT:考虑肺炎(实质+间质),少量胸腔积液(图1A)。气管镜检查见黏膜稍充血,分泌物不多。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巨噬细胞90%,培养无菌生长。


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缓症链球菌(序列数57),人类博卡病毒(序列数14)。


改头孢哌酮/舒巴坦输注抗感染治疗。


入院第6天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发现阑尾稍充血,局部无脓肿。局部积液培养无菌生长,切除阑尾。术后病理检查:阑尾壁充血,黏膜固有层灶性出血,黏膜下纤维组织增生伴多灶脂肪组织增生,考虑慢性阑尾炎。


患儿术后当天热退。


A.入PICU时肺部CT影像示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双肺下叶见大片状高密度影(内见支气管充气征),双肺上叶及右肺上叶见模糊片絮影,小叶间隔增厚。两侧后肋见弧状致密影。B.出院1个月后复查。双肺纹理增多、紊乱,胸膜下见多发条索状高密度影,部分与胸膜粘连。

图1 患儿肺部CT影像


07

病情变化

术后第2天,患儿又开始反复高热。


关键问题1:抗感染和阑尾切除后,患儿体温短暂正常后又反复高热的原因是什么?


患儿手术切口无红肿,术后复查感染指标没有进一步升高,不支持切口感染。也未发现支持其他部位院内感染的证据。


术中并未发现明确化脓灶,局部积液培养无菌生长。用脓毒症和阑尾炎不能充分解释患儿术前反复高热和CRP等炎症指标的显著升高。


手术后热退,维持2d后再次反复高热。是否有哪些药物暂时掩盖了病情?仔细查看麻醉记录单,麻醉前使用了甲强龙。结合患儿为学龄女童,高热,多系统受累,炎症指标升高,体温短暂恢复可能与使用激素有关。

为了进一步鉴别引起发热的其他非感染性病因,如血液肿瘤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等,除了继续动态复查感染指标,寻找感染证据,应进一步完善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和外周血自身抗体、甲状腺抗体等检查。


08

进一步辅助检查结果

骨髓涂片镜检:增生明显活跃;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部分胞浆颗粒增粗,可见少量组织细胞及噬血组织细胞,培养无菌生长。

类风湿因子289 IU/mL,明显升高。血铁蛋白451.97 μg/L。


抗核抗体谱:抗SSA抗体(Ro-52 000/Ro-60 000)阳性,抗SSB抗体(La)阳性。抗肌炎抗体谱:抗Ro-52抗体阳性。


甲状腺抗体阳性: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81.033 IU/m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7.642 IU/mL。抗β2糖蛋白1抗体三项(IgA、IgM、IgG)阴性。


四肢关节和甲状腺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进一步行右上肢皮肤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真皮小血管周围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图2A)。下唇唇腺活检病理检查:黏液腺小叶萎缩,腺泡见淋巴细胞浸润,约54个/4 mm2(图2B)。



A.右上肢皮肤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真皮小血管周围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未见血管炎改变。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1)CD3/CD4/CD8(散在+)CD68(组织细胞+)Pax-5(极个别细胞+)CD38(-)Langerin(-)。分子病理检测结果(A1)EB病毒原位杂交EBERs(-)B.下唇唇腺活检病理检查:4个黏液腺小叶中2个萎缩,腺泡见淋巴细胞浸润,约54/4 mm2,未见明显血管炎改变,未见IgG4相关性疾病。全自动免疫组化(A1)CD45(淋巴细胞+)CD38(浆细胞+)IgG(见较多+)IgG4(-)
图2 患儿右上肢皮肤组织及下唇唇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09

修正诊断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10

治疗及预后

术后5 d开始甲强龙10 mg输注,2次/d,次日患儿热退;4 d后改泼尼松10 mg口服,2次/d;同时口服羟氯喹、甲氨蝶呤。患儿未再发热。2周后复查肺部CT:两肺阴影范围较前明显缩小。

术后3周出院。1个月后复查肺部CT:仍见少量纤维灶(图1B)。


复查自身抗体谱:抗核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阳性。狼疮样抗凝物质初筛(LA1)和确定试验(LA2)阴性。T细胞克隆性评估(TCRD/TCRG基因)未检测到单克隆重排。抗心磷脂抗体(IgA、IgM、IgG)阴性。泪膜破裂时间11.66 s。


目前随访4个月,仍口服羟氯喹、甲氨蝶呤、强的松治疗中,无自主症状。


关键问题2:儿童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与临床特点

儿童干燥综合征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或分类标准。成人的欧洲标准在儿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中敏感性低,并不适用。


儿童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与成人不同:(1)唾液和眼泪储备良好,早期可能没有口眼干燥症状的客观指标;(2)腮腺肿大比成人多见;(3)腺外表现患病率较高,可达50.0%~84.6%;(4)发热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之一,达52.4%,可出现高热;(5)肺部和神经系统受累少见,少数患者有肝胆系统损害;(6)唇腺黏膜活检组织病理是诊断金指标,淋巴细胞浸润灶数>50个/4 mm3即可诊断。


本例患儿无明显的口眼干燥、腮腺肿大等表现,以反复发热起病,病程中出现气促、腹痛表现,炎症指标如CRP、PCT等明显升高,很容易误诊为脓毒症。


但是:(1)抗感染治疗无效。(2)肺部影像学表现重,肺泡灌洗未发现明确细菌感染证据。(3)多次腹部影像学检查不除外阑尾炎合并周围脓肿,进一步腹腔镜探查未发现明确外科病损。术后阑尾病理检查,不支持急性阑尾炎改变。用阑尾炎难以解释患儿持续高热和显著升高的炎症指标。(4)在给予甲强龙后病情改善。


因此患儿腹痛和肺部病变均考虑为干燥综合征的腺体外表现。


患儿的临床过程隐匿,诊断有一定难度,但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唇腺活检病理结果,最终确诊干燥综合征。患儿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改善,动态随诊未发现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证据,考虑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小  结       

儿童干燥综合征少见,临床过程隐匿,起病形式多样,容易漏诊,误诊率较高。因此,当患儿以感染不可解释的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时,应该鉴别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时进行SSA、SSB抗体和唇腺活检病理检查,有助于尽早诊断并治疗,改善预后。

来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