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装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 为防失联点击上方“淋床医学”,再点击右上角的“···”,选择设为星标,文章每天自动推送
吸入装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患病率为8.6%,患病人数接近1亿[1],而其中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3.6%,以此推算有将近7千多万的慢阻肺患者[2]。目前,慢阻肺已成为我国第三大致死性疾病,仅次于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3]。吸入治疗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和药物全身暴露量少的特点,一直是慢阻肺治疗的主要给药方式,而其是否能成功实施依赖于患者对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目前看来这依然是慢阻肺疾病管理中的一个挑战[4,5]。本文将从吸入装置、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等三个方面,对如何实现成功的吸入治疗进行探讨。
一、吸入装置
目前,慢阻肺稳定期治疗药物所使用的吸入装置品种繁多,主要可分为3大类:压力定量气雾吸入器(pressurized metered dose inhaler,pMDI)、干粉吸入器(dry-powder inhaler,DPI)和软雾吸入器(Soft Mist™ inhaler,SMI)[6]。DPI为被动吸入器,即需要患者用力吸气以产生气流粉末化药物,其余2种(pMDI和SMI)为主动吸入器,即装置可以主动喷出药物。不同的装置在药物输送、装置操作及简易度方面存在差异,而在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吸入装置时也应考虑这些因素(表1)。
二、慢阻肺患者
三、医疗工作者
四、吸入装置的个体化选择:医患合力
吸入治疗的成功有赖于医疗工作者与患者双方的协作。GOLD指南对吸入治疗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4]:(1)吸入技术的培训至关重要,需反复确认和教育;(2)在选择吸入装置时,应考虑其可及性、价格和患者的能力及偏好等;(3)在考虑改变治疗方案前,应首先评估吸入技术和依从性。
如何能为慢阻肺患者选择合适的吸入装置,并确保患者能持续正确地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吸气方式:
(1)DPI:要求患者用力且深地吸气;(2)pMDI和SMI:要求患者慢而深地吸气。
2.手口协调能力:
(1)pMDI对手口协调能力要求最高,SMI和DPI依次降低;(2)pMDI+储雾罐可降低对手口协调的要求。
3.患者的偏好:
需考虑患者对于装置种类的个人偏好进行选择。
4.吸入技术培训:
(1)患者应得到充分的培训,每次随访时应反复确认吸入技术的正确性;(2)医疗工作者自身需掌握正确的吸入技术。
五、展望
吸入治疗的发展方向是简化装置,研发新药,并通过数字医疗如数字化吸入装置追踪器来确保疗效[14]。不管科技如何发展,医患沟通和装置的个体化选择不可或缺,不会因为新的药物或吸入装置的出现而过时,因为"最昂贵的吸入装置是那些没有被正确使用的装置"[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