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营书店这样卖书才不会输

朱钰芳 浙江宣传 2022-08-12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酷热暑期,本是书店里最为热闹的时光。


放假的孩子,可以在书店里阅读、写作业、参加阅读分享活动,甚至只是蹭个凉,顺便翻几本书。但最近,那些曾经风头无两的书店闭店的消息频频传来。


就7月而言,先锋书店在无锡的惠山书局、上海的鲸字号书店都宣布闭店。


言几又在北京开设的8家门店全部撤店,而早在两个月前,它在杭州的最后一家门店——大悦城门店也宣布闭店。至此,风头最盛时开到60家门店的言几又,仅剩3家还在苦苦支撑。


言几又


这些民营书店的黯然离场,让经营者无奈,也让读者感伤。


但是,无奈与感伤挽救不了一家书店的命运,经历了雨后春笋般的野蛮生长,它们必然会面临着一波“洗牌”。


作为杭州民营晓风书屋的经营者,26年来,从书店卖书的繁盛期到多渠道冲击下书店经营的举步维艰,经历过民营实体书店的跌宕起伏,我深知其中的“悲欣交集”。


晓风书屋


这些年,我们与同行的交流非常频繁,大批书店面临困境,是一个事实——拿行业公众号“做书”的一个最新数据来说,2022年上半年,有9家知名的独立书店闭店;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公众号之前发布的另一个数据,这半年新开书店的数量是12家。


是的,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困扰我们生活之时,仍有很多书店新开。具体到晓风书屋,今年4月,我们进驻了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成为博物馆文化配套书房;5月进驻临平信达实验学校,与学校共建孩子们当家作主的校园书店。9月,筹划近一年的浙大城市学院晓风书屋也将与学校一起开门迎新。




这些年,几乎每一家民营书店开业,“最美”都成了一身不能推却的行头,不管是自称“最美”或者是被人冠以“最美”。


不得不承认,很多书店以“最美”的标准打造,为城市创造了新的文化地标。但是,“最美”书店,不能停止于“比美”。


当它成为网红打卡地时,运营者必须想到,蜂拥而至的人群,除了将其作为背景,他们能带来什么,又能留下什么?一阵喧哗之后,一家书店如何维持稳定的人流量,又如何能将流量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思考。


显然,很多民营书店没有及时自我审视,提早布局相关业态。


当“最美”让人审美疲劳之后,且又有越来越多的“最美”出现时,书店迟早要迎来它必然要面对的困境,别的不说,它的房租、人力、能耗就是巨大的支出。


这些年,诸多兴于一地的“最美”,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被疯狂复制。不能否认,资本的介入开创了书店的全新时代,但它同样也会让书店的发展偏离创始人的初心,当书店陷于盲目扩张与模式化,水土不服的状态也随之而来。


钟书阁


说起实体书店的困境,网络的冲击是不得不提的原因。由于网上销售平台的巨大折扣力度,今天的阅读者,其购书的主渠道是网络。一家书店如果单纯以卖书为生,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书店的经营者,又无法逃避这样一个呼啸而来的时代。


那么,加上文创、咖啡、面包,可不可行?


在各大独立书店转一圈,以上这些已经是标配,但频繁传来的闭店消息,证明了在这样的配置之下,也不是每一家书店都能活下去的。


首先,文创的雷同,让这一家书店与那一家,犹如全国各地的文化一条街,所售商品无外乎来自某些大型小商品市场的进货,缺少自主研发的个性化。


其次,如果书店成了一间以书为装饰的咖啡馆,它又如何比得过那些成熟的咖啡店品牌。


说到底,书店无论如何变化,它终究得以书为本,并由此衍生出更多的文化可能性。




那么,独立书店该如何活下去?


26年来,晓风书屋在杭州开了22家店,在这里,我想谈一点个人的体悟。


第一,空间打造的独有之美。


书店之美,富丽堂皇是一种,挨挨挤挤也是一种。而晓风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是“小而美”与“小而有特色”。


晓风旗下有五种类型书店:博物馆书店、校园书店、医院书店、景区书店、社区书店,逛过这些店的读者,都能感觉出来每一家的不一样。


今年3月,我们为杭州市中医院设计了一家具有中医、草本文化的书空间“六合书房”,将中医与植物融为一体,展陈大量有关植物的图书、实物,且经常邀来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分享,为忙碌的医护人员提供一片宁静之地。


晓风书屋

空间的独有性,归根结底与其中的内容有关。


这些年,晓风以人文社科类图书为主营,精到的选品赢得了40万杭城会员的青睐。这样的独有性,延伸至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海书展、浙江书展、江苏书展,还走进南国书香节(广州)深圳书展、香港书展、台北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等各地特色图书展会;晓风书屋与丰子恺家人共建文创公司,研发丰子恺系列文创近200种。


晓风22家店铺,美美与共,走进其中,可以感受统一的气韵。品牌意识的步步强化,提高了晓风的辨识度和读者的信任度。


第二,在地文化的充分发掘。


这是空间独有更为深层次的延伸。


一家书店如何才能做到在所辐射的范围内不可或缺?卖书卖文创卖咖啡都不能抵达这一点,真正的秘诀在于文化。


晓风书屋


从2021年夏创立到现在,位于杭州弥陀寺文化公园的明远书院满一周岁了。在此之前,除了居住附近的居民,很少有人知道弥陀寺文化公园在哪里,有过哪些往事,但晓风与北山街道合力促成这间书房后,情况变得不一样了。


弥陀寺公园那记录在张岱《西湖梦寻》的棋盘山、哇哇宕,那片刻着整幅弥陀经的杭州最大的摩崖石刻,决心教育救国的先贤经亨颐、马一浮、潘天寿、丰子恺、曹聚仁、叶熙春等,那段水路纵横、繁华十里香市的往昔,在晓风·明远书院70多场活动的举办与大咖的讲述中,明晰于越来越多人的面前。


这个过程中,明远书院与社区的关联愈发紧密,吸引了大咖入驻,同时让更多年轻人走进这里的悠远历史,收获了社会影响,也收获了经济效益。


第三,卖书,还卖创意与服务。


书店的主业,理所当然应该是书。至于你在书本的基础上,能做出多少文化的可能性,对于今天的书店人而言,这是个巨大的考验。


说实话,晓风如果单靠卖书也活不下去。早些年,晓风在城北的批发中心和近8万图书品种的物流中心以面向全省近400家书店的批发业务,承担着图书盈利的重要一块。但这两年,随着中盘渠道竞争的加剧,这块业务也受到了很大挤压。


要养活近百人的团队,并不断激发团队的创造力,我们必须开拓新的方向。


近几年,晓风团队承办了很多展会的策划与执行,为企业建设特色书屋、承办团建活动,积极拥抱创意时代。


“生机——读懂丰子恺先生作品里的故事”特展。图源:桐庐发布


事实证明,对于书店而言,在书的基础上,多生发一点,就多一点生命力。




对于晓风而言,我以上述种种来说明“这样卖书才能不输”,但是,我们仍然不能说,这样卖书就可以赢。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书店面临更严峻的困境。很多兄弟书店,原本可以走得更远,但是这种突然袭来的打击,中止了一个个梦想。


晓风的实践,不一定适合所有的独立书店。但是,我想在坚持主业为书的基础上,去挖掘文化的多种可能性,同时保有个性,应该值得一试。


晓风书屋


今天的晓风,面对新的时代,必须有更多突围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今年,我们重新装修运河分店,将这家入驻运河畔13年、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曾视察过的门店扩为上下两层。其实,这样的“扩张”源自这家店的店长和小伙伴们的建议,她们有一种做好它的动力,我们就顺势而为,做了这件事情。


所以,接下来,晓风的要务之一,就是人才的培养。有了人才,才会有更多未来。


书店离赢,还有距离。但未来可期。


(作者朱钰芳,杭州晓风书屋总经理)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