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从落成典礼向世人揭开面纱,到推出一系列重磅展览“豪气”亮出“家底”,这些天,“版本馆”成为全国人民热议的关键词。热议的同时,人们又是惊喜又是好奇:这么多“家底”从何而来?中华版本资源,用浩瀚如烟形容不为过。版本馆,就是国家站在文化安全和文化复兴战略高度谋划建造的新时代的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建一个这样的“种子库”,第一步就是“收集种子”,也就是征集版本藏品。
拿杭州国家版本馆来说,杭州馆开馆展览展出的藏品5000余件,实际上,目前杭州馆征集到的版本数量已经达到一百万册(件),远超预期。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数目来得并不容易,一切都可以说是真正从零开始。
时间倒回至20个月前。杭州馆筹建之初,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面前——如何在开馆前征集到数量足够的版本藏品?要知道,对于任何一家收藏机构,馆藏都是立馆之本。更何况版本馆是“馆中之馆”,作为中华版本传世工程,必须要有更扎实的馆藏基础。经过充分商定之后,杭州馆理了理思绪,给出征集办法——以“国家主导、多方参与、整合资源、协同共进”为总体思路,发挥体制内单位优势、浙江民间收藏优势等,凝聚各方力量。第一步,就是要在各系统内开展版本呈缴,发挥各行业各单位优势。比如,征集所得的版本资源中,有一批工业品和建筑物设计图纸,生动展现浙江数十年间的发展面貌。这是在省建设厅的协助下“抢救”回来的一批藏品,包含手绘图纸、专家手稿等,时间跨度从1958年至2005年,数量达2万余件。今天的优秀出版物,就是明天的典籍。要征集当代图书,省出版联合集团是重要征集单位。在开馆展览中与观众见面的多国语种的《之江新语》等,就是经过严格筛选被“收入囊中”的优秀出版物。
近两年来,38家省级单位、12家省级宣传文化单位,以及全省11个地市踊跃助力征集工作。多方参与、整合资源之下,成果喜人。这些“金种子”涵盖民营企业、中华老字号企业、非遗技艺、名人手稿手迹、书画作品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不可谓不丰富。如果说,通过体制内的呈缴和发动是为版本馆打“地基”,那么社会捐赠则组成了筋骨构架。古籍、民国文献、红色文献等版本的征集,不少就来自社会捐赠。
正在展出的《共产党宣言》系列版本
比如,在“文献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览”中展出的《共产党宣言》系列版本,就来自浙江奥特莱斯广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亮先生的个人捐赠。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杭州馆接收到的第一笔社会捐赠。当时,恰逢建党百年与恩格斯诞辰200周年,这笔数量达千余册的捐赠,适逢其时,适得其所。不久后,金亮先生又向杭州馆捐赠了780件珍贵版本,其中包含了五代雕版《陀罗尼经咒》、吴越国时期“雷峰塔经”、宋刻《太学新增合璧联珠万卷菁华后集》重要古籍版本。他的义举,为版本征集收藏工作画上了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沿着西湖边葛岭路一路顺着石阶往上,就能看见一座白墙黑瓦的传统木构架老宅。这里便是位于葛岭路13号的黄源故居。对于黄明明而言,父亲黄源不仅是鲁迅先生的学生和战友,更是他革命精神的传递者。几十年来,黄明明、洪蓉芳夫妇一直以保存红色藏品,传承红色文化为己任。为父亲黄源的藏书找到一个好归宿,是他们心中所愿。在与杭州馆工作人员多次接触沟通后,他们下定决心,捐赠黄源的旧藏图书、文献与手稿共计2126册,其中包含了英文1908年版《聊斋志异》、萧军签名《八月的乡村》等珍贵版本。
黄源捐赠的版本
同样想为自己几十年来的作品找个好归宿的,是鲐背之年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鲁迅版画奖”获得者陆放。说服陆放教授,实非易事。作品如同亲女,亲女外嫁之时,总有多重思虑,这是人之常情。真心以待,总能打动真心。其间,版本馆工作人员邀请陆放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杭州馆。在细细考察参观后,他当场决定:捐赠329件作品,包括西湖主题版画和各系列藏书票。
征集之路上,正是一批批捐赠者的慷慨和参与,为杭州馆形成充实的版本典藏体系垒起了砖瓦。
什么是寄存代管?简单而言就是,藏品所有权依旧归自己,使用权归保藏机构。浙江人文底蕴深厚,珍品善本藏于民间,对于一些将一辈子心血与积蓄倾注在收藏上的藏家而言,这种寄藏方式不失为两全其美之策。在杭州馆开馆展览中展出的战国越王州句剑、茅盾信札、钱学森信札等,都来自藏家寄藏。纸短情长。在杭州馆馆藏诸多版本中,名人信札是重心。1970年初的茅盾,夫人病故,生活孤寂,与外界联系甚少。这期间,与表弟陈瑜清的信件往来成为了他的情感慰藉。
茅盾与表弟陈瑜清的往来信件
这些书信涉及内容诸多,有对文学的探讨,对亲属友人的怀念,对旧闻往事的回忆。一封封家书,展现了茅盾崇高的境界和辉煌的人生。如今,两位先生均已西逝,但那些珍稀遗存,不应也不会湮灭于世。征集工作人员获得多方支持,与陈瑜清先生后人取得联系,双方很快达成共识。此外,在众多寄存藏品中,有一批藏品包含了信札53件、书法2件、40年代老照片6张。其中就有钱学森的18封书信。
钱学森信札
钱学森信札来自潘杰、范祝华夫妇。这18封书信是九十年代钱学森先生与潘杰先生一段友谊的重要见证。字里行间,彰显出钱学森学识的渊博,也观照出潘杰对知识的渴求与求教的谦卑,堪称佳话。国家版本馆是馆中“新面孔”,藏品的征集,无经验可循、无旧法可参。可想而知,要建一座新时代的文明“种子库”并不容易。而从成果看,从位于北京的中央总馆到西安、杭州、广州分馆,在开馆之际,各馆在藏品征集上都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很多人或许会有疑问:在如此之短的筹备时间内,这样的成绩是如何达成的?国家版本馆是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将发挥以史鉴今、启迪后人的重要作用。对于这样一项重磅传世工程,不管是建设指挥部和版本馆的工作人员,还是其他助力的单位,又或者是艺术家、收藏家个人,都愿意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在很多次捐赠仪式上,数位捐赠者吐露的心声,都令人感动。他们每个人,或许背景不同,年龄地域也不同,但说的话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将自己的作品、藏品捐赠或寄存在版本馆,是希望它们不仅能得到妥善收藏、守护,更能在国家版本馆这个大平台上展览展示,从而更好地弘扬优秀中华文化。
文化瑰宝不应被束之高阁、秘不示人,益于世用、让其活起来,发挥出最大程度的价值,才是终极归宿。这就是版本馆内容不断充实的理由,也是文明“流动”起来、传承下去的理由。建成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绝非一日之功,版本征集的脚步也不会止步于今时今日。期待更多“金种子”能充实进库,点亮文化传承的火光。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