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戈尔巴乔夫留下的四点启示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2-08-31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戈尔巴乔夫——这个出现在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名字,许多人不会感到陌生,在俄罗斯当地时间8月30日晚,他离开人世,终年91岁。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31日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戈尔巴乔夫先生曾经为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对他的病逝表示哀悼,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

戈尔巴乔夫。图源:视觉中国

作为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不管生前还是逝后,都是话题人物。有人说他是苏联历史上的罪人,有人说他用搞垮祖国苏联赢得了西方称颂。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他领导下,苏联走向解体,建党93年、执政74年、拥有近200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宣告自动解散,令人无比错愕。

当然,苏联解体有内外部多重原因,不能全怪戈尔巴乔夫,但作为国家和政党的最高领导人,他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回顾他领导苏联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四点启示。


一、否定历史,就没有未来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但历史虚无主义的长期侵蚀,致使苏联意识形态体系坍塌是不争事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

20世纪80年代,苏联境内掀起一股虚无历史的潮流。这股潮流,起初表现为文艺作品,随后蔓延至舆论界、史学界,到1987年初出现所谓“重评历史”运动,在1988年达到高潮。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解体,民众通过电视在家中见证了这一切。图源:环球网


事实上,否定历史的做法在苏联早就有。赫鲁晓夫以个人名义作“秘密报告”,猛烈攻击斯大林。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苏共领导人带头鼓吹“公开性”“民主化”“多元论”,对历史虚无主义泛滥产生推波助澜作用。

尤其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1988年,苏联教育部竟然取消当年中学历史课程的考试,1989年全部销毁苏联历史课本。在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看来,连十月革命带给苏联的也不是进步,而是倒退。

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成为风气,苏联党和人民的思想都被搞乱,这也为国外敌对势力西化、分化苏联提供了可乘之机。

清代学者龚自珍在《定庵续集》里就写到:“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否定历史,就不会再有统一的思想和共识,就没有未来。

尊重历史,科学评价历史重大事件、重大人物,坚持联系、辩证的观点,把他们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去分析、研究,我们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指引我们走好未来的路。


二、好的改革应该让群众评判

改革,原本是挽救苏联严重积弊唯一的出路。为何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却成为苏联解体的导火索?答案是,在为谁改、怎么改的问题上,戈氏犯下错误。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雄心勃勃地推行“改革与新思维”,对苏联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先抛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战略”,并将权力下放给企业。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并没有得到较好贯彻执行,当改革推进缓慢时,戈尔巴乔夫认为最大的阻碍在于政治体制。

从这时起,改革走上了“不归路”。多党制取代了共产党的领导,议会制度取代了苏维埃制度,连他自己也从“总书记”摇身一变成了“总统”。

年轻时的戈尔巴乔夫。图源:环球网


改革的“多米诺效应”是显著的。一方面,前所未有的“政治狂热”在苏联铺展开来,经济民生问题被搁置一旁;另一方面,苏共党中央的权威丧失殆尽,各地纷纷抗缴税款,分抢商品物资,地方分离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甚嚣尘上。

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苏联经济年增长率从2.3%一路跌到-11%,外债从105亿美元增加到520亿美元,黄金储备从2500吨降为240吨。调查显示,47%的俄罗斯人相信,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的那场改革,他们将生活得更好。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当苏联这座大厦轰然倒塌,竟然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为苏共说一句话,反而迎来一片欢呼声。

一项改革看似是顶层设计的变化,实际牵动着人心向背。好的改革不是想当然,而要以人民的感受来作答,用百姓的冷暖来评判。假如心中没有人民,必将被人民抛弃。


三、意识形态阵地绝不能失守

苏联解体,一个绕不开的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阵地失守。戈尔巴乔夫在意识形态和舆论宣传领域的放任失管彻底为西方“和平演变”大开方便之门。

他推行的“舆论多元”导致了“社会舆论失控”。戈尔巴乔夫让一些改革激进派去主导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刊物,一时间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思潮言论粉墨登场,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打倒苏共”“取缔苏维埃国家制度”等口号。

他推行的“新闻自由”导致了“反动宣传泛滥”。戈尔巴乔夫主动放弃了对新闻舆论的领导与监管,党的意识形态阵地土崩瓦解,各类反动刊物、电视政论节目拔地而起,西方电台和电视台蜂拥而入,对苏共历史和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了污蔑和攻击,引导人民群众逐渐走向了党和政府的对立面。

他推行的“文艺解禁”导致了“国家认同危机”。流亡海外的“持不同政见者”的“回归文学”、完全自由的“解禁”电影等文艺作品将苏联历史批评得一无是处,造成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危机。

对于这些激进做法,也有人看到了危险。当时一名女教师在报纸上公开发表题为《我不能放弃原则》的一封信,对当时狂热的反社会主义倾向提出质疑,表达了对苏联正在走向西方体制的担忧。

结果戈尔巴乔夫反而认为这篇文章是反“改革”势力暗中指使,一改“言论自由”“舆论多元”姿态,马上组织媒体对其展开反击,并借此在意识形态领域大量启用亲西方的激进分子。从美国回来、具有严重 “西化”倾向的雅科夫列夫被委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

1988年12月,戈尔巴乔夫在美国纽约。图源:视觉中国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还对戈尔巴乔夫极尽吹捧,在媒体上对他的改革大加赞赏,以稿费名义贿赂巨额资金,满足他的自尊心。就此,戈尔巴乔夫彻底放下武装,对着西方的“和平演变”举手投降。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没有成熟稳定的意识形态,反而对意识形态渗透攻击无动于衷,就必将失去影响力号召力,甚至褪色变质、丢权垮台。

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却在近2000万党员时失去了政权,一夜之间“城头变幻大王旗”,没有一人出来抗争,原因就在于意识形态防线已经全线崩溃,理想信念已经荡然无存。


四、我们要有制度自信

戈尔巴乔夫和他的时代落幕了,但30多年前的冬天被皑皑白雪掩盖的红旗依然刺痛着我们,告诫着世人:被别人牵着走总会被绊倒,自己的路还要自己走。

众所周知,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苏联的立国之基,没有这两大根基的支撑,很难想象苏联能与欧美国家博弈几十年。

当年,戈尔巴乔夫并不想把苏联带向“坟场”,只不过当他面对内忧外患的重岩叠嶂时,他以为,让苏联倒向西方,按照西方设想的路子来走,苏联就会强大起来。

政治上分化,经济上妥协,军事上退让,苏联一下子冒出3万多个政治组织,国有资产被有权势者瓜分,街上到处都是示威游行......在全盘西化的思维逻辑下,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被彻底抛弃。

西方曾向戈尔巴乔夫承诺的很多援助,但最后没有实现。“按照西方模式发展下去会更好”的幻想随着后来的车臣战争完全破灭,在美西方的挑拨干涉下,俄罗斯人民饱受了多年战争之苦。

1990年,戈尔巴乔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联想到去年,戈尔巴乔夫90大寿时,拜登发去贺电说“感谢您,世界已经变得更安全。”苏联解体,美国当世界老大,当然安全了。而戈尔巴乔夫在美国的忽悠下跑前跑后,被美西方价值观所洗脑。

尔巴乔夫。图源:视觉中国

今天,我们回顾戈尔巴乔夫和他的那个时代,值得反思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为何没能走得更远而是被快速推向终结。作为苏联的最高决策者,戈尔巴乔夫犯下的错误在于忘掉了苏共的初心和苏联社会主义的使命,亦步亦趋跟着别人走,结果整个国家被带到悬崖边缘。

苏联解体后的3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不断崛起,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写,社会主义道路怎么走的问题,有了新的充满说服力的答案。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只有独立自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