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思政课”何以为“大”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2-09-20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日前,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思政课改革创新举措。


从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两次印发关于思政课的规范性文件,思政课的“江湖地位”越来越高。


这次印发的文件把“大思政课”凸显出来。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但这个“大”是“国之大者”的“大”。


思政课与语文、数学、体育、音乐一样,是所有学校都要开设的一门课程,为什么会受到党和国家的如此重视呢?


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思政课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想,最大的意义就是把信仰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中。赢得思想、赢得青少年,就能赢得未来。


习近平同志历来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早在浙江工作时,他就经常走上高校讲台为学生们讲思政课。


比如2005年6月,他以“同大学生谈人生”为主题,为两千多名在杭高校学生作报告。2006年9月,他走进浙江大学,为学生们讲解浙江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领导干部上讲台在浙江作为一项制度被固定下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更是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一件大事。因为一门课程,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召开座谈会、亲自实地调研、亲自作出部署,这是前所未有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地说:“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他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思想教育是“根子”上的教育,思政课程是“极其重要”的课程。


浙江大学在党章学堂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图源:浙江大学


对于青少年而言,思政课耕耘的是“思想的田野”,破解的是“青春的困惑”,一旦扣错第一粒扣子,在是非、正误、真假、善恶、美丑面前乱了心智,人生必然会沿着偏离的轨道跌下深渊。


对于国家而言,思政课回答的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如果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犯了错误,则有可能从内部被侵蚀瓦解。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国家未来,在社会大变革、思想大激荡的时代,思政课必须越抓越紧、越办越大。


“大思政课”不只是“教知识”,贯穿始终的是“立信仰”。上课时把时间、人物、事件照本宣科念一念,考试时死记硬背把作用、影响、意义写下来,这不是思政课的初心。这门课重在引导青少年搞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才是我们该矢志不渝追求的真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川老师用答学生问的形式娓娓道来,讲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讲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讲大学生如何树立理想信念,深受学生追捧,影响了很多学子。


“大思政课”不只是“学政治”,所有课程都应“有思想”。谁说中小学的数学、英语课就只能有数字和单词,大学里的专业课就只能很“学术”、很“专业”?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灵魂,在这个过程中哪一门课程都不应缺位。


浙江工业大学有个“青说青听”理论宣讲团,研究概率论的老师能将专业结合起来给学生讲战略思维、辩证方法,研究材料科学的老师围绕“大国重器”讲科技报国、创新强国的实践故事,不仅本专业的学生爱听,其他专业的同学也被吸引过来。


浙江工业大学“青说青听”理论宣讲团。图源:浙江工业大学


“大思政课”不只是“读书本”,整个社会都是“大课堂”。热爱祖国、服务人民这些大道理谁都懂,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这些概念谁都能说上几句,但脱离了活生生的现实体验,这些概念都是大脑表层的“空中楼阁”,思政课必须开门办学。


抗疫情、灭山火、防台风,每一个社会事件都是思政课的鲜活教材;红色研学、爱心支教、志愿服务,每一次生活体验都是思政课的流动课堂。青少年只有在社会大课堂里目睹时代大变迁、感受中国大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大思政课”不只是耕好“责任田”,大中小学要跑好“接力跑”。思政教育受众群体大、年龄跨度大,认知和接受能力差异大,大中小学不能各自为战,让教学内容“来回翻炒”,各个阶段衔接融合、由浅入深才能让真理的味道“甜”入心灵。


比如同样是“生态文明”,对小学生可以讲“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播种感性认识;对中学生可以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加入理性思辨;对大学生可以讲“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厚植使命担当。




从“枯燥、晦涩,说教、灌输”到“有趣,干货十足,网红课”,在学生们心中,这两年思政课的标签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


我们还要思考,如何把思政课办得更大更好?


江南大学唐忠宝教授领衔打造的思政类脱口秀《宝哥说》,广受大学生追捧,甚至一座难求;上海大学顾晓英主持的子课程“时代音画”公开课,吸引了全国9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


江南大学《宝哥说》。图源:江南大学


他们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并不是形式有多花哨,而是思想力“爆棚”、金句频出,胜在内容。


试想,还有什么比闪亮的思想和透彻的理论更能打动人心、扣人心弦?


讲好“大思政课”,不是让青少年去适应老师,而是让老师成为青少年,用青少年喜爱的形式就是上好思政课的“敲门砖”。辅助性地运用新媒体、动画、情景剧等形式,甚至可以把课堂“大权”交给学生,努力让思政课更加生动、活泼,真理的“味”才能沁人心脾。


“大思政课”是一门社会大课,是系统工程,光靠学校还不够,需要全社会参与。纪念馆、博物馆、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都是思政课堂,科学家、先进模范、领导干部、大国工匠、身边好人都是思政教师,中华民族战胜的风险挑战、取得的瞩目成就都是思政素材。“大思政课”要善用之。


“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这是教育的本质,更是“大思政”的意义所在。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