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7年,“大系”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2-10-05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明天,“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就要在位于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开幕。这项起于浙江、成于浙江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将在中国最高的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之一,来讲述盛世修典、国宝重光的中国文化故事。


既然是成果展,我们就先来说说它的成果:


目前,“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共收录了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编纂出版《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共计60卷226册。


这是什么概念?先说时间,“大系”项目从2005年启动,至今已持续17年,从未间断;再来说珍品,大系中收录的国宝影像档案,来自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大系”团队一家一家沟通,让散落世界的“国宝”得以被永久记录。


从去年底开始,“大系”的阶段性成果以展览的形式陆续跟观众见面,供大众零距离品读。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美术馆、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每次展览,无不是观者如云。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


穿越千载的丹青,散落五洲的国宝,以高保真印刷打样稿的形式汇聚在一个展厅,向着观众扑面而来,这种非凡的体验,在“大系”项目实施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17年来,“大系”走过了怎样的历程?浙江,为什么能够扛起编纂出版“大系”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




“大系”,不仅是一幅幅中国名画的图像文献集成,更是对中华文化基因的传承,对中华文化血脉的赓续。


今日回溯这场坚持了17年的“文化长跑”,其源动力正是“八八战略”所激发的文化之光。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05年,习近平同志亲自批准实施“大系”项目。在他的直接关心下,“大系”的发端之作《宋画全集》列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


2010年9月,编纂团队打算拓展实施“大系”项目。对此,习近平同志批示:“下一步出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打算很好,可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各方支持。”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视察,专门安排时间详细听取关于“大系”项目的汇报。8月20日,他又在有关绘画大系的书面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


可以说,在每个最重要的关键节点,我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大系”项目的亲切关怀和谆谆嘱托,都能深刻地领悟他对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一以贯之的坚强决心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扎实工作作风。


17年来,“大系”始终得到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成果日益丰厚,传世珍品由“画”入“书”、由“书”到“展”,经历了创造性的转化。这是浙江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生动例证。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大系”团队17年如一日的付出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在一砖一瓦的积累和一代一代的传承,而不是立竿见影和轰动效应。完成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伟业,需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2022年3月在浙江美术馆开幕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




“你们浙江有几件宋画?”“为什么是你们在做这件事?”


“我们的宋画屈指可数,但我们想做。”


项目启动之初,外界几乎不约而同地对“大系”团队提出这个问题。那时,藏于浙江文博机构的重要古画确实寥寥,浙江大学甚至没有一张早于清代的画作。


无怪人们要问:为什么是浙江?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重温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说过的两段话:


“浙江老百姓聪明,干部精明,出的招数很高明。其背后是浙江的人文优势,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浙江精神’在起作用。”
“千百年来,浙江人民积淀和传承了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的独特性,正在于它令人惊叹的富于创造力的智慧和力量。”


这种创造精神,融进了绵延不断的浙江文脉,激发出在文化及各个领域“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的冲劲和韧劲。


正是对民族历史文化深沉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及由此激发出的决心和毅力,让“大系”团队毅然担起重任,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


“大系”团队曾拖着100来公斤的设备,先后4次登门拜访“隐于深山”的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只为拍摄(传)五代董源的《寒林重汀图》。头两次商谈都无功而返,他们没有放弃,继续去信反复表明心意,对方终于慎重表态:允许拍摄一张照片。三进“黑川”,画作整体拍摄完后,“大系”团队一位专家直接用英语和日方交流,希望能再拍下笔墨细节,以供鉴赏研究。谈了1个多小时,终于打动了对方。第四次来到“黑川”,“大系”摄影师怀着难抑的激动心情,拍下这幅传世名作3处细节丰富的局部。


这样的经历,17年来“重复”过很多次。求真务实,追求极致,迎难而上,水滴石穿……在“大系”团队身上,又一次看到了浙江人那些为人熟知的品质。


有人问:如此锲而不舍,为的是什么?纵观这场“长跑”启动以来的种种,也许人们的脑海中会自然地迸出四个字:文化自觉。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


有一回,“大系”团队正在美国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库房看藏品,时任该馆中国书画部主任安明远走上前来,主动提供了计划之外的宋代名画《耕作图》的元摹本。这张从未清晰出版过的画作被迅速拍摄,并赶上了数月后《元画全集》的出版。安明远说:“‘大系’工程令全世界都能清晰完整地了解中国古代书画,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它。”


一家博物馆的馆长曾在拍摄结束后十分感慨地对“大系”摄影师说:我在馆里看这些古画已有30多年,马上要退休了,原以为再也看不到了,感谢你来拍摄它们,留下了最接近真迹的图像。


深沉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就是这样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能量场。多年合作,“大系”团队深深打动了海内外文博机构和相关专家,汇聚成推动“大系”项目顺利进行的合力。




中国历代绘画,拥有不可胜数的图像艺术元素,具有无限广阔的传统文化基因活化空间。


在浙江美术馆展览期间,有从外省赶来的观众在杭州住了4天,每天下午来馆看展。在嘉兴,这场家门口的特展引发热潮,二刷三刷的市民比比皆是,学生跟着老师,家长带着孩子,沉浸在中国古典艺术的无穷韵味之中。


在展厅中,《千里江山图》以镜像形式投影到了天花板上,唯美的群山冈峦和似乎正在流动的江河湖水相映成趣,令人过目难忘。戴上AR眼镜欣赏宋徽宗赵佶《听琴图》,画中的场景似乎“活”了过来,还能听到琴声。以高保真的宋画图像采集为基础,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宋韵变得可触可感,流淌在我们身边。


2022年3月在浙江美术馆开幕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


“大系”的出版和展览,已经成为展示浙江打造文化精品力作、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的一扇“窗口”。


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活力、科技的加持,让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地展现古画神韵,让更多群众与传世名迹“亲密接触”,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可以面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故事。


丹青不老,回响千年。“阳春白雪”的展览如何叫好又叫座?怎样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大系”团队的探索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此次展览,也将成为一场不容错过的文化盛宴。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