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谋的词学人生
有人说,湖州吴兴,占据了中国古典词学的一头一尾。
大历九年(公元774年),唐代诗人张志和与颜真卿、陆羽等20多位好友在湖州吴兴西塞山前唱和,首唱之作便是《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有别于唐诗格律的《渔歌子》成为古典文人词的开山之作,由此孕育了文学高峰——宋词。
清代吴兴埭溪人朱祖谋则是传统意义上的最后一位古典词大师,他是《宋词三百首》的编撰者,也是现代词学的开山鼻祖。
朱祖谋又名朱孝臧,字古微,号沤尹,又号“上彊村民”“彊村”。对他名字的了解,当代人更多是从普及类读物《宋词三百首》开始。
这位晚清词坛四大家之一,他的词学人生是怎样的?
一
朱祖谋生命的最后20年,完全奉献给了填词校刻。
他早年是写诗的,到了四十不惑,方才跟随同列晚清词坛四大家的王鹏运学习填词。受这位前辈影响,朱祖谋逐渐将精力投注到校词的事业中。
他工作极为勤奋专注。
应王鹏运之邀,首勘《梦窗词》作为“实习”时,朱祖谋连生病了都不曾停止批阅。本为老师的王鹏运甚至倒过来谦称他为良师,二人互为镜鉴、亦师亦友的关系也成为了词籍校勘史上的一段佳话。
此后,朱祖谋更是一发不可收。朋友形容他的书斋“积书成山”,他本人啸歌于其间,则完全进入了“沉浸式”的研究状态,频频有佳作传出。
他工作也十分严谨。
一方面,朱祖谋评词广泛综合了前人见解,不以自己的一家之言为专。
譬如在品评北宋词人张先时,他便援引清人朱彝尊的材料,列举张先同时期其他词人的观点,客观指出这位前辈巨擘是以“情馀韵高”见长。
另一方面,朱祖谋对自己编纂的词集还要反复修订,“严把质量关”。
协助王鹏运勘校的《梦窗词》历经了4次增删。而《宋词三百首》,这本原只是编选给家中子侄们学词用的“参考书”,朱祖谋也认真地整理了3版才定稿。所以此书一经问世,便在当时受到了广泛认同,继而流传至今。
朱祖谋善从历代词集中吸收养分,成果丰实厚重。为编纂词学大型总集巨著《彊村丛书》,他搜集了唐宋金元词家专集163家作品,为后世开创了词籍校勘之学。近代金石学家、藏书家吴士鉴对其成就予以高度评价:“绝胜毛朱精椠本,词宗今在上彊村。”
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的彊村词学馆
但朱祖谋也从未专功。
学人之间的往来互动对朱祖谋的校词事业裨益良多。他吸收了王鹏运的一些成果,在词集中数处可见直接用“从”字标示的王氏观点。朋友夏敬观也与朱祖谋多有往来商讨,他亦将夏氏对词人词旨的评语注明引入。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称朱祖谋为“学人之词的极则”。而能成为“律博士”,朱祖谋深受老师王鹏运和其组织的“咫村词社”影响。词学一脉相承,可见一斑。
在南浔友商刘承幹的支持下,朱祖谋还刊刻出《湖州词徵》30卷、《国朝湖州词录》6卷,以免在宋代名家辈出、明清词人荟萃的湖州,却因无人总结而被寥落戏称:“秀州也好,杭州也好,忘了湖州。”
《国朝湖州词录》 图源:湖州民国研究
二
晚年的朱祖谋频繁奔走于湖、淞两地。除了致力于收集校印前人之作,他亦着意寻觅现代词学研究的同侪与传人。在1930年秋冬他的生命进入最后1年的那段光阴里,还在上海参与创立了沤社。
这个民国时期的重要词社,共有社员二十九人,囊括了当时的著名词学家、书画名家、大学教授,为词话写作、词集文献整理、词选编纂、词学研究作出了沟通南北、承继延续的重要贡献。其专业期刊《词学季刊》《同声月刊》的出现,则见证了传统文人结社向现代报刊词人群的演变。
《沤社词钞》卷首《同人姓字籍齿录》 图源:上海书评
朱祖谋能够至今享有崇高声望,不仅源自其渊博独到的词学造诣,也因为他治学虚怀若谷、积极提携后学的品德胸怀。
彼时在暨南大学教书的青年学人龙榆生,在休息日常去朱府请益,有时还参与到校勘文献的工作中。朱祖谋十分喜欢这位清癯的沤社弟子,自己填的词也会请他提意见。每逢此时,龙榆生就会脸红着讲几句客套话。朱祖谋便爽朗笑言:“这个何妨。你说得对,我就依着你改;说得不对,也是无损于我的。”
追随朱祖谋的弟子中,龙榆生后来成长为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大家。其他弟子如吴梅、夏承焘、陈匪石等人,也都成为了卓越的现代词学研究学者。目前国内高校教研词学的老师和海外知名词学研究学者,大多为他的三传、四传甚至第五、六代弟子。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朱祖谋对于现代词学研究的贡献可见一斑。
三
1931年12月27日,本是沤社集会的日子。病重的朱祖谋未能与会,他预感时日无多而又心系词学,遂口占《鹧鸪天》致众沤社友人:
忠孝何曾尽一分,年来姜被减奇温。眼中犀角非耶是,身后牛衣怨亦恩。泡露事,水云身。枉抛心力作词人。可哀惟有人间世,不结他生未了因。
社员们诵读他的词作,无不怆然泪下——“共讶此殆先生绝笔矣”。龙榆生读后亦感凄怆忧惶,达旦不能成寐。
及至病榻临终,为勉励龙榆生将校词之业继续下去,朱祖谋还将他唤至床前,把平时自己写作与批注所用的一黑一赤两方砚台作为“精神纽带”庄重相赠。这一段“授砚”的佳话,后来成为夏敬观、徐悲鸿等画家纷纷致敬的题材。
而朱祖谋生前,还留有“同葬湖州之约”。
朱祖谋的挚友况周颐著有《蕙风词话》《蕙风簃随笔》等多部词学作品。二人相逢于沪,况初读朱作时,便曾发“此道作者固难,知之者并世有几人”之慨。其后二人砥砺研学、倾心相交,往来唱和达十五余年。
1926年,况周颐逝世。5年后,朱祖谋也驾鹤西去。二人在湖州南郊道场山的墓地,相邻仅仅十几米。现在况朱二墓已成为重要的词史名胜,历年皆有海内外学者前来拜谒。
故事已迷蒙迢遥,词作的风华依旧。
从湮远的时光罅隙中走来,可喜朱祖谋的故里吴兴现在依然延续着他对词学的热忱。从举办中国词学高峰论坛,到组织第一届“彊村”填词大赛,开创和传承始终是湖州在词学史上清晰可见的印记。
先贤已逝但文化不朽。这本也是朱祖谋坚持一生的情怀。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