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刺”就是“填坑”
春节联欢晚会后,小品《坑》迅速火了,通过一个半年都没填上的坑,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躺平式”干部,也反映出群众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不便或困难。
近段时间,浙江湖州拔除废弃线杆一事就引发不少关注。笔者注意到,起因是当地监督类栏目《看见》曝光了一个现象:上百根废弃电线杆矗立中心城区街头,影响了道路交通,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权属不清而迟迟没有处理,群众多有意见。随之,当地迅速展开“拔刺”行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从城市到农村,拔除废弃线杆25179根。
“出行更安全方便了,看起来更清爽了,这样的行动,我们欢迎。”一位当地群众的评价,代表了很多群众的心声。
“拔刺”就是“填坑”。现在,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品质的期待越来越高。如何把各项工作做到位,让群众切身有感、真心点赞?湖州的这场“拔刺”行动,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
中国有这样两句古话,一句是“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说的是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枝末节处完成的;另一句是“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意思是一件事情在刚刚开始时很简单很细微,临近结束的时候就会变得繁复巨大。
也许有人会说,小小一根废弃线杆,算的上大事吗?影响有这么大吗?需要如此兴师动众吗?
的确,相比于大工程、大项目,废弃线杆整治算不上大,也算不上难。但换个角度想,废弃线杆就好像群众身边的一根“刺”,虽然事小,但直接影响出行安全和市容市貌。比如有家养老院的门口竖着根废弃线杆,老人夜间出行很容易撞到。
供电工作人员利用机械拔除废弃电杆 图源:文明长兴
类似这样的民生小事,就在群众的家门口、眼皮下,虽然是细枝末节,群众却感受深、关切重。“小事”不能“小看”,考验的是政府精细化治理的水平。
比如,流动摊点占道经营是不少城市的“顽疾”,城管队员与摊贩一度变成“猫和老鼠”的关系,但有的城市转换思路,主动划场地、做服务,开辟早夜市、发展夜经济,让城市更添“烟火气”。再如,有的地方从“一个烟头”“一间公厕”抓环境整治,既美了环境,也提升了文明素质,还有“礼让斑马线”这样一个举动,成为浙江亮丽的风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实施八项规定,规定很细、很直接,看似针对的是具体问题,其实作为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扎扎实实地推动了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发生大变化,党心民心也因此进一步凝聚。
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都办好。小到一个烟头,大到一项规定,不难发现,只要真正关注百姓期待、重视社情民意、直面民生问题,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具体、抓出实效,就能赢得万人心。
二
以心交心,感情最不能伪装、不能掺假。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是不是真心替他们考虑、真正为他们办事,心里像明镜似的。拔除废弃电线杆如此,开展各项工作同样如此。
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习近平在浙江》一书中记载,2003年4月12日,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到杭州市西湖区翠苑社区视察时,看到池塘的污水和雨水没有分离,水质很差、又臭又脏。这在当时的老旧小区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大家都不太在意。习近平同志停下来,仔细询问了池塘的情况,说:“这个池塘的环境差了一点,要考虑如何整治。”
同年5月23日,习近平同志第二次来翠苑社区,参加社区党支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座谈会。座谈会最后,习近平同志又询问第一次来看到的门口那个池塘整改了没有。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一如既往地关心牵挂群众身边的小事。无论是基层调研考察,还是全国“两会”座谈,一句句细心问询,一次次民生关切,无不折射着为民初心。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我们党如今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认认真真为民办小事,就是为国家办大事”。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听老百姓最真实的心声,解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是与群众心贴心的关键,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三
为民办实事追求的不是形式轰轰烈烈,而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大事小事都做好,还得跑得更勤、想得更深、用情更真。
首先要找准“刺”和“坑”。只有跑得更勤,才能见得更多,也才能更好地找到老百姓生活中的痛点、难点。
新年伊始,浙江启动“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各级领导干部纷纷下基层,“奔着问题来、解决困难去”,足迹遍布乡村、企业、公共文化场所、新兴产业园区等。走访调研中,重点要了解企业运营的难处、科技创新的桎梏、乡村发展的难题。
为民办实事靠的不仅是勤奋和热情,还需要带着发现问题、寻找规律的眼光,多想一层、想深一层。有些民生小事看似是独立的“浮冰”,但如果发生的多了,就需要找到其中的共性,抓住症结,凿开藏在水下的冰山。
如果只想着解决群众眼下一时的困难,可能就会“按下葫芦浮起瓢”,有办不完的小事。民生小事也是一面镜子,它能反映出我们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向上溯源找到政策、制度的关键,才能让工作效果实现质的改变,从而让更多群众的获得感得到提升。
最后,真心实意为民办事,追求的就是一个“真”字。就是要把群众当自己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以真心换真心,用工作实效说话。
除了小品中演的“躺平式”干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部分“作秀式”干部。比如逢年过节,各地都会开展走访慰问,送去党的关怀、了解群众的心声,这很有必要。但不得不说,“只慰不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美其名曰送温暖,实则走形式,不是看群众高不高兴,而是看镜头闪不闪,送上慰问品、慰问金转身就走。如此慰问非但不走心,反而让人闹心,甚至影响党的形象。
办实事看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刺”有没有拔除、“坑”有没有填上,才是老百姓最看重的。比如,19年来,浙江坚持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创立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让群众每年评价政府部门办实事的成效,用这样的方法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事情办得好不好、实不实,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既善于“小题大做”,也有耐心“大题小做”,把难事了掉、小事办实、好事做好,群众有感有得,自然就会暖到心里去。
我们的第二本新书现已正式出版
不少读者询问购书“传送门”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即可入手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