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飚的远不止于演技
要说2023年春节档最火爆的文艺作品是哪一部,毫无疑问是电视剧《狂飙》。
《狂飙》成功出圈,胜在题材选取的讨喜、故事情节的丰盈、拍摄手法的创新和一众人物的立体塑造,尤其是正邪双方贯穿始终的对手戏让广大观众大呼过瘾。有很多网友评论:狂飙,就是看以张译、张颂文剧中角色为代表的正反力量疯狂飙戏。
但《狂飙》飚的远不止于演技。
剧的火爆终如潮水,一阵汹涌而来,也会穿指而过,《狂飙》飙的更是英雄们不朽的人性光辉与奋斗精神。剧中以安欣为代表的人民警察,为保护人民平安正义“狂飙”,以完整清晰的人物弧光彰显了广大一线公安干警坚守初心、忠于职守、砥砺前行的英雄本色。而这一个个银幕形象的背后都有真实原型,38岁就已满头白发的云南缉毒民警雷鸣(化名)、与歹徒搏斗身中十余刀的浙江民警应健达、抓捕现场为保护战友因公牺牲的湖北派出所副所长程凯……
文艺当为时代放歌。狂飙之后,我们不禁思考:文艺怎样才能更好地塑造那些平凡而又不凡的奋斗者,将那份来自生活、源于真实的感动通过艺术升华激励更多人?
一
还是从《狂飙》说起。这部开年大戏延续了去年《人世间》的现象级收视热潮,从正反两条线展示了中国近20年法制和经济的激荡变革。
以高启强为代表的涉黑人物成长路线清晰:由卖鱼起家、因谈不拢摊位分配方案而被欺负进警察局,到绝地反击,一步步爬上项目经理、黑道大佬的位置,“强哥”在每个重要节点所作的决定,推动他一步步走向“黑化”。完整的心路历程与情感变化,让人物变得立体饱满,加上演员的精湛演技,强烈吸引着观众目光。有网友甚至总结出逆袭之路的四个步骤:1,卖鱼;2,买个等离子电视;3,跪个干爹;4,读《孙子兵法》。
不过,我们别忘了,为高启强送上温暖年夜饭、成为他“白月光”的警察安欣,才是这场善恶大戏的终极“主角”。他身上承载的正义、展现出来的坚守,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也是这部剧真正想传达的精神内核。
在长达20年的人生跨度里,安欣由意气风发、充满正义感、又有点皮实的青年,到百般受挫、放弃挚爱的落魄者,再到隐忍、圆滑的中年人,变的是外在面貌,不变的是当初在表彰大会上说出内鬼线索的那份“轴”。他的锐气与坚韧始终对着黑恶势力,与此同时,对老百姓、对身边人,他又保持着本真善良。
高启强的“黑化”,恰恰反衬出了安欣面对强大对手时,坚守初心的弥足珍贵。
以安欣为首、血肉丰满的正面角色,正是以此展现了向死而生的奋斗精神。如此真实坚定的人物,让观众心疼不已的同时,也不禁肃然起敬。
现实生活中,据统计,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308名民警、179名辅警因公牺牲,4334名民警、3470名辅警因公负伤。可以说,《狂飙》是一部向每一位守卫正义的英雄致敬的用心之作。
即使是演员张译和张颂文,回溯他们的演艺生涯,也是一曲奋斗者之歌。张译尽管近年来佳作不断,但始终保持对表演的敬畏,在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挑战自我;而张颂文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龙套演员到演技广受好评,用了整整20年。观众对他们的赞赏,何尝不是对所有奋斗者的褒奖。
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将《狂飙》列为资助项目,正是看到了剧作对这些平凡却又不凡的奋斗者的创造与展示,坚定地歌颂我们鲜活的、广大的奋斗者的时代风华。
《狂飙》剧照 图源:豆瓣电影
二
当我们仰望文艺作品的灿烂星空,总会看到一些优秀文艺作品塑造的奋斗者形象格外闪耀。《焦裕禄》《孔繁森》等一大批文艺作品,成功塑造了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角色。
就拿近年的作品来说,电视剧《大山的女儿》根据真实人物事迹,塑造了带领家乡人民脱贫攻坚的女支书黄文秀;《沉默的真相》中的江阳,身为前途大好的检察官,为调查“侯贵平案”而失去了青春、事业,最终以自己的生命撕开真相的幕布。话剧《路遥》则通过平实温暖的场景,演绎出作家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精神,激励了更多普通人“在平凡的世界里,做人生的奋斗者”。
话剧《路遥》剧照 图源:西安文联
剧作经典展现了不同岗位上奋斗者的光芒,给观众以心灵的震颤与情感的共鸣。新时代文艺作品的价值导向,始终应该是用时代奋斗者的故事给予人们精神力量,用“真”打动人、用“善”鼓舞人、用“美”感召人,回应观众的期盼与要求。
如今,文艺作品的产量犹如满天繁星,但海量的文艺作品中,又有多少是能让人们感动、深思、铭记的典型形象呢?
脸谱化仍然是文艺创作的“重灾区”,人物形象塑造停留在概念、说教上,将角色塑造成“高大全”,似乎没有私欲,所有的行动与心理都围绕着积极正面的形象展开,观众不知道他们的爱好,也不了解他们的人生历程,这就令人觉得角色仿佛只戴了一张“我是主角”的面具——借用网友的犀利评论,这类人物“不像真实的人”。
观众也会发现,有的作品角色塑造“用力过猛”,不是被诟病过分“圣母”,就是被批“没有人情味”。观众看到这类角色,难免条件反射联想到生活中被“道德绑架”的经历,自然也难以产生共鸣。
还有的文艺作品局限于创作者的自我认知世界,呈现出的往往不是“大我”而是“小我”。
受众的无感或吐槽不会骗人。不得不承认,这尴尬地反映出不少文艺作品对这些时代奋斗者的人物塑造并不成功。观众“看过就忘”,也就无可厚非了。
三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曾由衷赞叹,中国的改革“是谦逊又刚毅的中国人民为了美好生活奋斗的故事”。
时代的奋斗者转化为典型人物,能更牢固地镌刻在民族乃至人类的精神史册。而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如何让这些坚守、执着的奋斗者在文艺创作中熠熠生辉,让我们的观众自然而然地将更多目光聚焦到这些形象上,发自内心为他们的故事感动、喝彩,从中受到鼓舞、振奋?
这需要鲜明的创作态度和不俗的创作本领。
在时代的壮阔征程中,随处跃动着创新创造的火热篇章。事实上,我们的身边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奋斗者素材,从广为人知的“最美人物”“时代楷模”,到默默坚守在各自岗位上的工作者,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细腻感人的故事,他们既坚持正直积极的人生态度,也不曾遗落真实的人间烟火气。这些用文艺作品汇聚起来就是一部奋斗者的史诗,等着文艺工作者去发现、塑造和展示,将他们的故事讲进观众的心里。
而要塑造出充分吸引观众、打动观众的奋斗者形象,就得让人物走到观众所处的凡尘之中。让这些角色成为如你我一般血肉丰满的人,才能令观众感到真实。
这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实践,感知奋斗者的喜怒哀乐,塑造的人物形象才会立体饱满,既体现人性本色,又折射时代风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才会具有真实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狂飙》剧照 图源:豆瓣电影
比如,《狂飙》的主创团队先后采访了无数政法干部,将他们的人生经历与个人特征汇集到角色身上,才有了年仅四十便满头白发、处事圆滑却不改初心的安欣。《中国医生》中由张涵予饰演的张定宇院长,讲着一口汉普,有时还会冒出点粗话,这个还原现实生活场景的细节,令他的形象无比鲜活,更衬托出他敢与疫情搏斗的勇气。
当然,要让观众发现文艺作品的魅力,还需要各方通力合作。
作为制作主体,富有创意的宣发不可或缺。塑造好人物往往只是第一步,更要用灵活方式展现好人物,解密作品中为展现奋斗者历程埋下的一个个“小彩蛋”,引导观众揭开艺术创作的面纱,去了解角色的“美”。
作为推动传播的媒体,更应承担起传递精神力量的责任,通过对文艺作品的解读,推动观众发现作品中奋斗者的可爱可敬之处。正如《狂飙》一出,很多媒体纷纷揭示“安欣背后的原型”,肯定剧作展现政法战士坚定奋斗精神的思想内核……不断发掘文艺作品中奋斗者的人性光辉,将宝贵的精神呈现给观众,也正是媒体人的“奋斗”目标。
《狂飙》的剧情已落幕,但以“安欣”为代表的时代奋斗者们仍在不断创造新的传奇,以他们为主角的故事大有可书。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作品,描绘出这个时代中,如你、如我,每一个前行之人的画卷。
我们的第二本新书现已正式出版
不少读者询问购书“传送门”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即可入手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