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易昺们”为何闪耀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3-02-22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这几天,很多人因为他,认识了一个字——“昺”,光明的意思。吴易昺,一位24岁的杭州青年,在北京时间2月13日凌晨结束的ATP250达拉斯站男单决赛中,夺得个人及中国大陆男子网球的首个ATP巡回赛单打冠军。

当地时间2月12日,中国选手吴易昺成为首位捧起ATP巡回赛单打冠军的中国大陆球员 图源:新华社

在网球迷眼中,这是场充满进阶感的胜利,不仅因为他的即时世界排名飙升至58位,刷新了中国男网选手的最高排名;更因为他所代表的中国男子网球团队在用一点一点的进步,改写着历史。

更多的网友通过他的微博、他的声音、他的形象、他的奋斗,感受这个浙江青年,如何用一场酣畅的胜利,代言了这个时代青春的昂扬。

不只吴易昺,还有苏翊鸣、杨倩等等,这些青春面孔,用精湛的运动技巧、良好的素养修养、独特的人格魅力,把体育的拼搏精神推向了更广阔的空间。

我们在礼赞青春的同时,也不禁思考:中国青年运动员的阳光、自信如何炼成?他们又如何展现我们的时代和国家的形象?



夺冠后,吴易昺更新了一条微博:“风浪越大,鱼越贵。”赛场上以沉稳见长的冠军,用一条“特别”的文案,和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狂飙》官微来了次即时互动。青春如此鲜活又美好。

不过,他T恤上的汗水、言语中的“风浪”,都在透露这一路的行之不易。

吴易昺4岁接触网球,8岁破格入选省队,不满18岁便在中国网球大奖赛夺冠,18岁在美网青少年组中包揽男单和男双冠军,并于同年年底转入职业网坛。你以为他的人生将要开挂,结果出人意料。

相比青少年赛场,巨星云集的职业网坛截然不同。进入成年组的吴易昺,受伤病困扰,一度停赛。3年伤病,对吴易昺来说,是1000多天里每天必须面对的痛苦与挣扎,也让他感受到了职业网球的残酷和真实。而一直支撑他的,是对网球的热爱,也是对中国男网继续向前迈进的责任。

2019到2021赛季期间,做完手肘手术后,他的右手臂甚至不能完全伸直,个人世界排名从最高的350位直跌至1869位,积分只剩下1分。

但坚硬的青春不会畏惧挫折——吴易昺在2022年4月重回国际赛场,不到一年时间,他一路“狂飙”,用三座挑战赛冠军、一座巡回赛冠军,世界排名首次进入前60的成绩,为中国男网纪录开拓了新篇。


这件事情难吗?难。放眼世界,欧美选手在男子网坛占据着绝对优势,中国男网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从曾少眩、潘兵,到柏衍、吴迪、张择,一代代球员积累经验和教训,中国男网的世界排名不断提升。如今,吴易昺再进一步。这是他的一小步,却是中国男网的一大步。

事实上,在吴易昺的青春炼成里,少不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比如,他从杭州文三街小学、保俶塔实验学校,考入杭二中、浙江大学。他是职业选手,也是一个学业有成的学生。

我们可以看见,个人的天赋、成长的教育、科学的训练、体制的跨越……一起成就了网友眼中的惊叹与惊喜。

吴易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我希望通过我的经历和做到的事情,可以燃起年轻选手心中的这团火。”也许,他能点燃的,不只是网球选手心中的火,还有更多因为关注他而燃起奋斗信念的青少年。

当地时间2月12日,吴易昺在比赛中 图源:新华社




体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客观反映。这些年来,越来越多中国青年运动员向世界展现生动的姿态、自信的表达和多元的面貌。究其原因,正是中国整体实力的飞速发展,给了他们走向舞台中央的自信和底气。

“虽然这是我个人的成绩,创造历史的人是我,但中国男网是一个集体。”夺冠后的吴易昺,更希望被置于“中国男网”这个集体中。是的,强大的中国塑造了这样朝气蓬勃的青年。

曾几何时,我们担心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95后乃至00后这一代吃不起苦、经不住挫折、“逆商”堪忧。实际上,无论是场上还是场下,他们都更乐于展示自己,更光彩耀人。

赛场上,他们拼搏奋斗、为国争光,为惯性认知“勘误”自证:我们不娇弱、我们很硬气;赛场外,相比于过去,成长于新千禧之年的年轻运动员身上的标签更加五花八门:

他们温暖、阳光。比如,吴易昺会像个邻家大男生,经常更新社交网络,用歌词表达自己的情绪,周杰伦、陶喆的歌都曾出现在他的微博中。他在社交平台开直播和粉丝互动,告诉大家接下来的赛程安排、伤病情况,回答“弹幕”里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他们自信、率真。比如,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以谷爱凌、苏翊鸣为代表的青年运动员圈粉无数,许多人都记住了苏翊鸣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努力永远不会欺骗人”。

他们浪漫、时尚。2021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上,头戴“小黄鸭”、做了美甲的杨倩在领奖台上“比心”的照片,刷爆各大平台……

2021年7月24日,在东京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杨倩夺冠 图源:新华社


在中国厚积薄发的这些年里,不断改善的生活条件、充沛的营养供给和体育设施的日渐完善,都让青年们的自信有了水到渠成之感。

这一代年轻人比我们想象的更坚强、更“破圈”,他们会主动摆脱舒适圈。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都在激发他们向着更好的自己迈进。这也许就是属于中国年轻人的“大国自信”,也是成就未来的青春模样。



“参加国际性比赛,阿昺不会觉得这是一个人的事情,他认为这是在展现一名中国网球运动员的形象。”吴易昺夺冠后,吴妈妈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从某种意义上说,“吴易昺们”也展示着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从他们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更自信、更个性的中国形象。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体育活动作为具有强烈社会性的活动,所展现出的精神,让体育超过了运动,承载了更多的精神内核。

就像马拉多纳之于阿根廷,所展现的个人英雄主义,弥合了当时阿根廷国内混乱执政、马岛海战失败、经济下行带来的悲观情绪,给了不少人以信心;美国篮球运动员科比,将自己形容为非洲草原上毒性最烈的蛇“黑曼巴”,他的“曼巴精神”是永不言弃;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赤道几内亚选手埃里克·穆桑巴尼,演绎了在没有专业游泳条件下拼搏出来的奥运精神,他的故事,也影响着一大批非洲当地的年轻人。

中国也不乏典型,比如姚明。2011年,有媒体曾这么描述他:当普通美国老百姓看着这个中国大个子在他们最熟悉的NBA赛场上搏杀,文化间的阻隔已在不知不觉间消弭。进一步,他们看到了这个中国小伙子带来的幽默、谦虚、克制和宽容。当这些因为姚明的黄皮肤被自然打上了东方文化的标签,在崇尚“丛林法则”的NBA,犹如一股清新的风,给人留下更深印象。

由此,我们看到,青年运动员不再仅仅是某个项目水平的代表,更是一个地域、一种人群的代言人,是世界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观感。

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


中国曾一度陷入一种被定义的刻板印象。曾担任中国申奥大使的邓亚萍,在此前讲述当年申奥过程时就谈到,申奥过程中很难的事情,是如何让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对中国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令人欣喜的是,逐渐地,一个又一个“少年老成”的运动健儿,带着天分、热爱、梦想与坚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他们不仅消解着世人的刻板印象,也塑造起大国的体育精神和文化自信。

吴易昺夺冠的消息传来,全国网友在跟帖里发“贺电”;而浙江的网友,更是以校友、老乡的名义,在评论区抢位,把自豪感拉满。

今年9月,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即将拉开大幕。我们期待,国际话语体系下的“中国热潮”持续延续,也期待在赛场内外,让世界看见更多明亮的中国青年,因为这是一场属于青春的自证、属于民族的自证。





我们的第二本新书现已正式出版

不少读者在询问购书“传送门”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即可入手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