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正在播出的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中,算学天才帅家默发现他见过的地契与实际田亩数不符,心生疑虑,便私闯架阁库(相当于现在的档案馆)查阅鱼鳞图册,由此牵扯出一桩百余年丝绢税赋迷案。事实上,这已不是鱼鳞图册第一次在影视剧中“扮演”关键线索了。此前在《朱元璋》《天下粮田》等影视剧中,都有它的身影。其实鱼鳞图册离我们并不遥远。在金华,至今仍保存着两大宗共计1182册鱼鳞图册。不久前,珍藏于金华、兰溪两地档案馆的鱼鳞图册入选了国家档案局公布的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那么,鱼鳞图册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金华市档案馆婺州鱼鳞图册展陈室(局部)
鱼鳞图册,简单来说类似于当下农民手中的“土地使用证”,是古时官府征收皇粮国税的重要依据。因其所绘地形排列状若鱼鳞而得名,简称鱼鳞册或鳞册。务农重土,国之大者。农耕时代,人与土地是构成社会的两大基石。《明史·食货志》记载:“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管理地籍的鱼鳞册和管理户籍的黄册,就是古代官府构建国家基层社会秩序的一经一纬。把视线拉回金华,这里保存的两大宗鱼鳞图册,一宗为编纂于晚清至民国年间的《汤溪县鱼鳞图册》,共436册;另一宗为清同治年间编造、民国时期补造的《兰溪县鱼鳞图册》,共746册,10万余页。这两宗鱼鳞图册记录了一方田土的各类信息,尤其是《兰溪县鱼鳞图册》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一个县的地籍资料,被专家誉为“迄今国内外发现的以县为单位最完整、最连贯、最系统的鱼鳞图册档案”。翻开这些册子,上面绘制了土地的形状简图,详细记载了地块字号、四至、亩数、等级、业主及居住地等信息,就连山川、河流、街巷、宗祠、寺庙等地理分布也能找到准确记载。比如汤溪县寺平庄鱼鳞图册的首页,记录的是珍字一号田土,业主戴宗碧是庄里的“老祖宗”。攒造鱼鳞图册时,他已去世四百多年,但登记在他名下的田、地、山、塘等土地类型,竟有53处之多。原因是这些土地属于戴氏家族的祖业,为戴氏家族的公共财产,所以按俗以祖宗名字登记,以示土地性质。
晚清汤溪县寺平庄鱼鳞图册首页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记载在个人名下的土地之外,还有不少田地登记在冬至会、土地会、观音会等会社名下,此类会社和我们现在的民间协会相似。会社名下的土地收入,除了缴纳必要的税赋外,主要用于消解纠纷、救贫扶弱、维护地方稳定等公共事务,以“补官治之不足”。在中国古代,土地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宋史·贾似道传》说,“江南之地,尺寸皆有税”。在没有测绘技术的古代,要让每一寸土地都有归属,都纳入国家税收体系之中,靠的就是人工攒造的鱼鳞图册。这一页页的图文,精细程度更令人惊叹。其中登记的亩分信息精准到了小数点后6位,分别是分、厘、毫、丝、忽、微。如此“锱铢必较”的态度,体现了古时候人们对土地的珍视。也难怪有学者称,鱼鳞图册对土地管理的精细程度远超同时期的西方世界,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创举。鱼鳞图册始于南宋、盛于明清,一直延续到民国,沿袭时间长达700余年。南宋时,两浙、福建等地农业经济较为发达,也最早催生出鱼鳞图册,满足了朝廷“按图核地”“按图收税”的需求。地处三江交汇处的兰溪,被认为是鱼鳞图册的创始地和样板地,保存至今的兰溪、汤溪两宗鱼鳞图册就是佐证之一。据宋史记载,从南宋起,兰溪至少有6次鱼鳞图册攒造记录。明初,朱元璋曾派人到兰溪,将“田土一一经量,编画鱼鳞图籍以记之”。从这开始,鱼鳞图册作为样板,从两浙推广到全国。清咸丰年间,浙江遭受太平天国之乱,各县衙保存的鱼鳞图册几乎全部被战火焚毁。战乱平定后,清政府饬令即刻“勒限赶造”。具有丰富攒造经验的兰溪县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普查”,最终形成889册《清同治兰溪县鱼鳞图册》。
同治兰溪县八坊冈字鱼鳞图册
1942年5月,侵华日军分四路进攻兰溪。生命攸关之际,兰溪县政府紧急动员,分两批将鱼鳞图册转移到离城20公里外的甘溪乡(现在的黄店镇)的东坞村、张坞村藏匿。县城沦陷后,兰溪人民又冒着枪林弹雨,一根扁担两只肩膀,硬是把一箱箱鱼鳞图册挑到丽水景宁“避难”,直至日本投降才搬回兰溪。几经辗转,这批带着血泪记忆的兰溪鱼鳞图册,虽有少量散佚,但大部分得到妥善保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兰溪县鱼鳞图册》和《汤溪县鱼鳞图册》仍被作为农业税征收的依据而继续发挥作用,直到土地房产所有证诞生后,才真正被取代。对于兰溪鱼鳞图册,浙江大学教授梁敬明曾这样评价:这是一份时间跨度很长、内涵相当丰富,并且记录了全县自清同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百年各类土地变迁信息的档案。就规模和完整性而言,不说绝无仅有,至少也应是非常罕见。珍贵的鱼鳞图册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对于它们,最好的保护就是唤醒它、用起来,让它“活”起来。欣喜的是,兰溪鱼鳞图册正告别“藏在深闺人未识”的过去,发挥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文化效应和现实意义。去年11月15日,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档案文献丛书《兰溪鱼鳞图册合集》正式发布,改变了鱼鳞图册利用困难、缺乏深度整理的现状,为县域范围的土地资料统计分析特别是土地占有与产权结构等方面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借鉴,具有县域标本的作用。
胡铁球、李义敏、张涌泉主编《兰溪鱼鳞图册合集》
《兰溪鱼鳞图册合集》共250册,收录高清图片20万3000余幅,叙录149篇,完整、系统地搜罗整理了清同治时期兰溪攒造的鱼鳞图册官册及部分散落民间的民册,首次公开出版了大量未经刊行、长期深藏的兰溪鱼鳞图册,是我国地方档案文献整理的标志性成果,填补了大宗鱼鳞图册出版的空白。在利用方面,浙江师范大学李义敏曾和团队成员一起,通过兰溪鱼鳞图册上详细记载的资料,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复原了兰溪城区的鱼鳞总图。
兰溪十坊号字鱼鳞总图复原示意图
在宣传方面,不少影视剧纷纷以鱼鳞图册为题材设置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进一步提升了鱼鳞图册的知晓度,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不管是集结出版,还是成为国家档案文献遗产,都只是唤醒鱼鳞图册的第一步。接下去要做的,是深入挖掘好这座文化资源富矿,让其“开口说话”,激活其独有的价值。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鱼鳞图册将积极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智慧和文化自信。兰溪市档案馆藏《兰溪县鱼鳞图册》为清同治年间编造、民国时期补造,共746册,总计10万余页,记载了兰溪城区十坊、乡区34都139图的田土、山林、地形等情况。金华市档案馆藏《汤溪县鱼鳞图册》编纂于清同治至民国时期,共436册,总计7万余页,以“庄”为基本的建置单位,记载了汤溪县汤塘庄、蒋村庄、寺平庄等73庄的田土情况。
作为婺州鱼鳞图册的代表,这两宗图册是目前国内外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鱼鳞图册档案。今年1月,经金华、兰溪以及安徽省休宁县三地档案馆共同申报,鱼鳞图册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我们的第二本新书现已正式出版
不少读者询问购书“传送门”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即可入手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