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的意味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惊蛰过后,大江南北,广袤田畴,已陆续进入春管春耕时节,希望的田野上生机勃发。
春耕的诗意,代代相传。“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晴”,催耕的布谷鸟声声吟唱,劝人珍惜春时;“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把弯腰插秧的劳作场景描写得如诗如画;“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抒发了旷野蓄势待发的喜悦和希望……
荀子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没有春天的播种,就没有秋天的收获。今天,我们一起“下田”去,共赴这场与春天的约会。
春日里嘉兴的美丽乡村
一
春耕,是朴实的农家人面向土地的盛大抒情。展开这幅“千里江山春耕图”,纵横阡陌间,拔秧苗、插秧、耕田、戽水……万物在春色中次第“耕”新。
地处江南平原的嘉兴,素有“鱼米之乡”“浙北粮仓”美誉,这里耕地面积307万亩,其中水田占比近九成。
嘉兴最懂得“春时贵如金”。正月一过,农民们便已关心起春耕这一头等大事。在嘉兴新塍镇,运河水被引至大片农田里,泥土被浸润着,泛起浅浅的水花,水田如镜,人影如豆。挽起裤管,农民们深深浅浅踩在冰凉的水中,脚底透着冷气,心中却满是火热。
俯瞰嘉兴大云镇的成片高标准农田,只见田埂上春光烂漫,一道道绿色把农田剪裁成千姿百态,拖拉机轰鸣,那是最动听的乐曲,缀满泥土的插秧机在地里“埋头苦干”。农民的喜悦不亚于秋收,待到犁铧翻开泥土,种子播下希望,脸上尽是满足。
田间耕耘
在湖州太湖南岸,数十万亩的水塘开始了“水上春耕”。连片的稻蛙基地内,村民们将数千万尾黑斑蛙苗下到育苗池里。在绍兴的粮田上,农人驾驶着耕地机,实行翻地作业,并操纵无人植保机喷洒基肥......
如果说浙北平原的水田,是一曲悠扬的春耕小调,那么浙南丘陵里的梯田,则是一首奇崛的山歌。
比如,温州平阳,为了更好利用水资源,当地想方设法改造升级灌溉泵站机埠,村民在手机上启动泵机,清澈溪水就能被抽入水渠灌溉农田。再如,丽水的云和梯田,线条流畅、群山如黛,仿若大地的雕塑,然而限于陡峭的地势,农民们保留着传统农耕习惯。春雨淅淅、水满田畴之时,穿着蓑衣、戴着箬笠的农人肩扛农具,赶牛耕田,在山花中时隐时现,别有一番瑰丽动人之美。
再放眼全国,春耕各有各的美。江南水乡,草长莺飞,在五彩斑斓的春光里耕种,那是秀美;北国黑土地上,泥浪翻滚,那是大规模机械化耕种的壮美;中原粮仓,寒意未祛,小麦率先返青,那是春回大地的俊美……
春耕,是一个时节、一种景致,更是农民与大地的生命之歌,萦绕于广袤的田野,带给乡村以希冀。
二
“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如今,我们依然能从古代典籍中,领略先民春耕时的风采。可以说,人类与自然的生活史,正是一条不断革新的春耕路。
春耕背后,是一场人与土地持续了千万年的相识、相知、相守。从目前的考古发现看,稻作起源地就在广布上山文化遗址的浙江金衢盆地一带,上山人就是最早将中国带入农业社会的人群之一。可以想象,万年前春耕,一株株野生稻一年年被驯化,匍匐在地面上迎风摇曳,支撑着早期人类的繁衍生息,点燃了文明的火种。
从破土到收获,耕耘的故事里,还有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有与土地的不懈“较量”。曾经的杭嘉湖平原,水多、地低、潮湿,耕种条件其实十分恶劣。就在被称作“禾城”的嘉兴,有过一场千年为期的耕种抢位战。
嘉兴从战国秦汉时就开始“与水争地”。那一场场春耕,远没有诗情画意,而是在滩涂泥沼中围垦。特别是唐代,安史之乱后,全国耕作人口、耕地面积大减,吃不饱饭成为最突出的问题。为此,嘉兴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屯田。唐朝《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并序》就有记载:“浙西有三屯,嘉禾为大。”
相知中,农民与土地更为默契,在“与水争地”后,又是数百年的“向田夺粮”,也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更多的粮食。宋代之后,“精耕细作”成为嘉兴农民的主要耕作方式,他们不断改进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形成一年两熟制甚至一年三熟制。
农业机器人
在与土地一年又一年的相守中,春耕也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如今,农技与科技的结合,让农耕文明又焕发出新的光彩。走进乌镇国际互联农业博览园,采摘机器人来回穿梭采集室内环境数据,环境模拟系统已经让环境四季如春;在有机农业园的育苗大棚内,春耕时节“静悄悄”,这里的人工已经被各种机器替代;在嘉兴王店种粮大户魏元五的麦田里,只见他站在田边,遥控着农业植保无人机,精准为麦田施肥……
“新农人”们从看天种地到看数据种地,从“会种地”变身“慧种地”的能手……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美好追求依旧。人类用勤劳的双手,一步步开垦出一条契合天地的生存之道。
三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春耕在我国,具有格外的意义。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
春耕为何如此重要?首先有其现实意义,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吃饭永远是最大的事情。而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的近四成。
春耕是黄土地的希望,是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年的惦念和期待,是大国粮仓的基础。
其实,春耕也是文化,争抢春时、奋发有为,是刻在民族血液中的传承,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
春日里嘉兴的美丽乡村
一次春耕,就是一次精气神的提振。例如,在吴越地区就流传着鞭春牛的年俗。立春后,就要造土牛或者稻草扎的耕牛,农民争相鞭打,象征春耕开始。鞭子打在牛上,同样也打在农民的心里,策励农耕,撸起袖子,又要奔一年的好光景。
“月亮地、明光光,男女老少去开荒,多开一亩地多打一亩粮,一家老小不再闹饥荒……持久战,打东洋,家家户户去完粮,抗日的力量大家来保障,打走鬼子才能把福享。”抗战年代,中国共产党也在抗日根据地领导开展过春耕运动。除了解决当地军民吃饭问题,春耕更是一次田野里的生动教育,教会大家勤劳和创新、团结和协作。
今年入春以来,线上平台营养土销量增长了三倍,年轻人在阳台、办公室栽培、养护、分享,掀起了另一股春耕热潮。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看着植物的生长,在劳动中感受踏实,在希望中自我疗愈,在面对困难挑战时追求更高目标。
所以,有人说,喜欢春耕时的景致,喜欢闻到新翻的泥土气息,但更喜欢春耕时的氛围,那种让人充满干劲的场景,时时激励人奋力前行。
春耕的教育意义,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犁田育秧赶春时,每一块田野都在春天孕育希望。如今,全国两会刚刚结束,擂鼓催征,处处又是播撒春种的气息。此时,你又在播种什么呢?
我们的第二本新书现已正式出版
不少读者询问购书“传送门”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即可入手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