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你是否经常在周围听到这样的声音:年轻人追求“娱乐至上”,形形色色的短视频大行其道,阅读这件小事儿早已被他们抛诸脑后。
这其实是对年轻人的“刻板印象”。有机构发布的《国民阅读洞察2022》报告显示,从阅读时长来看,有近30%的用户每日保持2小时以上的阅读,而在这部分阅读人群中,90后、00后分别占比30.3%、23.3%。
由此看来,年轻人的读书劲头远比想象的要足。这也重新唤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年轻人对读书的热情究竟从何而来?
年轻的市民在湖州吴兴区小西街城市书房阅读 图源:视觉中国
从书的类型来看,文学小说类图书可谓是年轻人的“心头好”。二十岁读爱情,深陷的是百转千回的爱恨纠葛;三十岁读奋斗,激发的是事在人为的信念勇气……文学在不同阶段给予年轻人不一样的人文关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个人认知。从创作者角度来看,鲁迅、余华、路遥等知名作家更受年轻人的青睐。他们的作品融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凝聚着所处时代的精神,在时移世易中仍然经得起考验。比如,苦难与救赎,在余华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样强烈的反差感正中年轻人的下怀,一本《活着》登顶Z世代年度最爱的书籍榜单。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政治类读物也撕掉了“中年人专属”标签,成为年轻人的关注焦点。比如,年轻人读《毛选》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新风潮。数据显示,2019年起,《毛泽东选集》连续两年蝉联清华大学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榜首。“毛选热”的兴起,很大原因来自新生代群体与日俱增的民族自豪感。他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见证了盛世繁华,更加坚信能够从红色经典著作中汲取到不可比拟的思想智慧。从阅读渠道看,电子书、新媒体文章、音频听书等数字化阅读形式,正成为青年一代阅读的主流渠道。不过,尽管读书方式越来越多元,可仍有不少年轻人表示,纸质书带来的阅读沉浸感是不可替代的。东阳新华书店内,青年读者在阅读 图源:视觉中国
究竟是何种原因驱动着生长于图像化时代的年轻人,在经历铺天盖地的图片、视频洪流冲刷后,依然深爱着文字阅读?近年来,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过程中,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各类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不断深入城市肌体,成为人们放松“悦”读的“第三空间”。有书便可神交古今,有人便可分享体会,“阅读社交”模式应运而生。书友会、新书发布会、好书推介会……书店的各类读书活动也为志趣相投的读者创造了交流平台,契合了年轻人个性化的社交需求。可读书这件事,仅靠外部环境的氛围打造还不足以让“后浪们”为之着迷,根源仍在于自身内在需求。《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指出,18至34岁青年是成年人中最焦虑的群体。年轻人在爬坡过坎之时,难免碰到诸多不确定性,对未知的不安使得焦虑情绪趁虚而入。读书是焦虑的镇定剂。无论你正面临怎样的问题,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个人曾遇到过相似的境况,也曾为此而苦恼。他们找到了答案,并把解决方法写进了书中。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葛岭路1号的浙江书房 图源:浙江书房更多时候,读书是刻在中国读书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读书识字,可明事理、开视野、识大局。今日再提新东方,大部分人都会想到董宇辉。这个来自陕西农村的“打工人”在直播间卖玉米时,会把你拉到乡间田野,带你回到在祖父母膝下无忧奔跑的童年;卖大米时不提卖米,只是在说三餐四季,在说人间烟火……很多个如董宇辉的例子告诉我们:读书的最大理由,便是走出无知、脱离愚昧、摆脱平庸。人生没有白读的书,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在气质里、在谈吐中,在胸襟的无涯,在精神的丰饶。那么,又该如何找到读书的正确打开方式呢?笔者认为,年轻人要想读好一本书,少不了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读有所选。朱光潜在《谈读书》中写道:“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首先,要读时新,更要读经典。经过历史的筛选和沉淀,经典名著传承着文化精髓,唯有常读,方能常新,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其次,不能只选对自己“有用”的书,也要读一些跨领域的书。尤其是年轻群体,更应走出阅读的舒适区,用非功利的态度去读书,才能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保持谦卑。二是读有所思。习近平同志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读书占了许多时光。在广泛涉猎的同时,青年习近平尤其注重读书方法。比如,他十分注重分析对比、辩证思考,会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来阅读比较、从不同侧面去了解分析这个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几本书同时看,有对比、有分析,不但比较几种说法的同异,也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三是读有所用。书中的内容需要复盘反刍,才能真正为我所用。年轻人可以借鉴的输出方式大抵分为两种:一是“写”,即通过写书评、读书笔记、思维导图等各种“笔下功夫”来厘清逻辑、加深印象;二是“说”,加强与同行、书友的沟通交流。这是对记忆的复苏激活,也是对知识的“二次创作”,让思想在对话中得到升华。阅读是生命的答案。有人说,人不可能获得认知以外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陷入了某种困境,难以挣脱,或者遇到了某个难题,难以解决,可能就是因为我们没能摆脱认知的局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书正是拓展个体的认知半径,去感受更广阔的世界。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距离第28个“世界读书日”只剩不到一个月时间,新一届全民阅读大会也即将举办。爱书的年轻人,你们想好下一本该读的书了吗?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分享。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二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