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廿八都缘何不大“江南”

衢轩 浙江宣传 2023-05-19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在人们的印象中,江南古镇大多就是周庄、乌镇和西塘这样的气质,是小桥流水、柳影花阴,是青石板路、青砖黛瓦,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可衢州江山的这个古镇,并不如是。

一位陕西作家在游览了廿八都镇后叹道:这个地处江南的小镇却不大“江南”,其粗犷豪放的韵味,倒像陕甘川交界处的青木川,就是电视剧《一代枭雄》中的那个风雷镇。

那么,廿八都为何不大“江南”?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古镇?

廿八都镇 图源:视觉中国




如果说水乡古镇是“杏花烟雨江南”,那么廿八都则是“白马秋风塞上”。说它不“江南”,是说它有许多气质属性与水乡古镇迥然有异。

首先是省际边界、群山环抱的地理属性。廿八都藏在浙闽赣三省交界的仙霞山脉深处。仙霞岭有“浙江山脉之祖”之称,横亘于浙闽两省,一头挑起天台山,另一头驮着武夷山,是一道隔开两地的天然屏障。清代学者沈德潜云:“浙之有仙霞,犹蜀之有剑阁也。”

廿八都与福建浦城、江西广丰毗邻,是典型的“一脚踏三省”之地,四周莽莽苍苍、重峦叠嶂,全然没有水乡沃野、烟柳画桥的模样。

其次是古道雄关、阳刚雄健的气质属性。相传仙霞岭山路的雏型始于汉代,汉武帝曾两次发兵攻闽越。此后,仙霞古道慢慢演变成了“入闽咽喉”“东南锁钥”。

此镇四周屹立着仙霞关、枫岭关等十道关隘,是“操七闽之关键,巩两浙之樊篱”的边陲军事重镇,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血液里流淌着“旌旗映日红,铁骑啸长空”的基因,是一个军事和“江湖”氛围拉到满级的古镇。这些极具辨识度的阳刚之气,是温柔的水乡古镇所不具备的。

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廿八都还有许多别称:“百姓之都”“方言王国”“民族缩影”。这里“因路而兴运,缘运而聚商,倚商而成市”。在清末民初,发展成为一个大型集镇。同时,集聚了大量来自东西南北的人口,他们或来自兵营,或来自商家,或来自战火避难的移民。

廿八都镇,人口不过1万余,却有142个姓氏,13种方言,还有布依、苗、壮等11个少数民族如果你来古镇旅行,一不小心就可能邂逅了同宗同源的“本家”;稍一转角,也许就会莫名地“两眼泪汪汪”,因为遇见了可用方言聊上天的“老乡”。

有人说,这种现象不要说在南方的古镇难以想象,就是在全国范围也是绝无仅有。

廿八都古镇




南腔北调的移民交织融合,四面八方的文化交相辉映,铸就了廿八都海纳百川的胸怀、大道致远的格局,也蕴就了它多元文化和风土人情,所谓“移民小世界,文化大观园”。

大观园之大,首先是其建筑风格的多维。古镇街上现存大量明清古建筑,江西人可看到赣式的檐橼,福建人可认出闽式的土墙门落,安徽人一眼就瞄出了那徽式的马头墙,而秉书洋货店,竟然是巴洛克式的西洋风格。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捏合在一起,却毫无违和感。

大观园之大,还在于风俗风情之多样。如婚嫁当天,男方送猪腿作为“压轿腿”,女方在猪腿上插把刀挂出“连刀肉”,寓意婚姻关系牢不可破,刀割不断。还有中秋“偷冬瓜送子”、“滑石块”游戏等。这些风俗既有北方遗风,又有赣闽客家习俗。

此外,还有艺术形式的多元。廿八都文化,是多地“飞过来”的。如传唱千年的“山歌”,兼融了采茶戏、昆曲、徽戏和滩簧等南北音乐元素;灯会中的“划旱船”惟妙惟肖,艺术形式移植自沿海;“木偶剧”来自江西宜黄,“踩高跷”则来自北方。

最后,是人间烟火的多味。此地舌尖一味,不仅品种繁多,而且融贯南北。尤其是那辣中带鲜的味道,简直是馋死人的节奏。大词人辛弃疾尝过赣浙风味的廿八都铜锣糕后,惊叹是“人间极品”。“风炉仔”豆腐杂烩,那浓郁的辣味、鲜味便在陶锅翻滚沸腾中,奏出了“七里香”。

千百年来,朱熹、陆游、徐渭、徐霞客、林则徐、郁达夫等诸多名人慕名而来,他们用如椽大笔,记述了这个与江南水乡迥异的古镇。金庸也浓墨重彩地写到了廿八都。有“金粉”说,没去过很不“江南”的廿八都,怎么能说读过《笑傲江湖》了呢?

廿八都古村落建筑 图源:浙江新闻




古道雄关、军事商贸和五方杂厝,是促成廿八都古镇在气质上不同于其他古镇的重要元素。

廿八都缘起于古道雄关、硝烟烽火,要解开其不大“江南”的密码,必先了解其与仙霞古道的渊源。

公元878年,唐末黄巢义军在浙江与唐军高骈部死战,失利后准备从陆路转战福建,可被仙霞岭天险赫然阻断。他们循着隐约似路的峡谷,毅然“刊山七百里趋建州”。岭上有潺潺流水的小盆地就称为“道成”,是义军驻兵的大营盘。后来双方的伤残人员及家属难以归乡,就成为道成较早的原住民。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江山按顺时针排列设都四十四,仙霞古道上的道成排行第二十八,得名廿八都。

南明隆武年间,郑成功挂招讨大将军镇守廿八都,后因失去后援,无奈泣别古道返闽。不久,清军铁骑踏过廿八都,长驱直入福建;清代是廿八都人口大集聚时期,因为清政府在廿八都设置了“浙闽枫岭营总府”,驻军有一千余人,且这一建制延续了两百多年。

如果说廿八都始于烽烟战火,那么它的兴,则源于商贸流通。穿镇而过的仙霞古道,依然是关乎它兴衰际遇的生命线。

《浙江通志》载:“史浩帅闽,甃以石路。”也就是说,南宋名臣史浩招募民夫,对黄巢开辟的仙霞古道进行了路面“硬化”。自此把钱塘江水系与闽江水系联为一体。仙霞古道北端是浙江江山的清湖码头,南端则是福建浦城的南浦码头,而廿八都恰处在其中心位置上。

明清时期实行严格的“海禁”,泉州成为主要的对外通商口岸,沿钱塘江经仙霞古道后通闽江,这一水路便成为主要的商贸通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段。水路上舟楫如林,古道上挑夫如云,刺激了古道沿线集镇的人口集聚和经贸繁荣。

南来北往的客商、挑夫,来往都必须在廿八都落脚,商贸业便如开了挂一样,廿八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海丝之路”的重要节点。

仙霞关


廿八都,仿佛在岁月长河里打了一个盹,如今仍是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而今,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廿八都的商业业态也与大多数古镇很不一样,“千人一面”的旅游商品在这里难得一见,而“能出片、能体验、能尝鲜”,它一样也不缺。

有人说,如果说现在各地古镇相似度有“99%”,那么廿八都就是那“1%”。许多人希望,不大“江南”的廿八都,能继续保持那颗“古”的初心、“梦”的模样,永远坚守1%的抱朴守真。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二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