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渔歌的“味道”

台轩 浙江宣传 2023-06-10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春季黄鱼咕咕叫,要叫阿哥踏海潮;夏季乌贼加海蜇,猛猛太阳背脊焦;秋季杂鱼由侬挑,网里滚滚舱里跳;北风一吹白雪飘,风里浪里带鱼钓……”

这是浙江沿海一带流传的《四季渔歌》,踏浪而行、依时而捕的经验印刻在歌词里,一代代渔民哼唱着渔歌出海去。

如果说海鲜是味蕾的极致享受,那么渔歌就是渔家人生活里动人的音符。年华一轮又一轮,伴着海浪传唱千年的渔歌,却始终保留着淳朴本真的韵味。

航拍渔村




渔歌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地,已无从考究。渔歌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光是《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浙江卷》收录的浙东渔歌就多达百余首。自古以来,渔歌就是沿海劳动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渔歌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类型。其中,号子历史最悠久。

《礼记·郑注》记载:“古人劳役必讴歌。”捕鱼拉网是个力气活,需要一个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指挥行动的载体,由此,号子类渔歌便应运而生。

不同地区传唱不同的号子,有短号、长号,也有重号、轻号,但无论哪一种,都能让人听出一股干劲十足的精神头。比如《摇橹号子》唱“阿家来,吔来嗨,阿作来,吔啰吼……”歌词中没有任何实词,但三字一顿的节奏,配上渔家人铿锵有力的吆喝,急促摇橹的场景仿佛跃然眼前。

与号子不同,山歌类渔歌多是表现生活的,内容和情感更加丰富,有抒唱、谣唱和急唱等曲调。

玉环地区传唱的《波哥仔》就是一首急唱型的山歌:“一只大船九面波喔,东海大洋好玩玩喔。碰到南风转北暴喔,十条性命九条无喔……”快速的念唱与音乐相结合,“嘈嘈切切”中唱出了渔民在海上遇到风浪时的紧张感。

号子唱劳动,山歌唱生活,小调唱的则是市井里巷、家长里短。小调的曲调各不相同,仅流传在浙江的就有20余种,内容最多样,情感也最细腻。如岱山的《东海一艘轮》、嵊泗的《一只毛蟹》、临海的《姑嫂看灯》等,不同的旋律唱出各地不同的风俗。

《礼记·乐记》有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水养着人,人也亲着水,原汁原味的渔歌,烙印着渔家的人文血脉。

渔货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人们在海上劳作,心有所感,情发于音,便唱成渔歌。因此,渔歌成了海上岁月最好的见证。

过去,渔民只能在底层讨生活。有地方还曾规定,一些渔民“必须以渔船为家,永世不得上岸”。舟山渔歌《渔民苦》唱道:“渔民头上三把刀,渔霸海匪加风暴。”寥寥数字,道出渔民的苦难和悲哀。

多出海,生活才能有更希望。渔民出海时间少则数日,多则数月。漂泊在无际的大海,他们白天满怀豪情地喊着号子、扯着渔网,夜深时对着星斗满天、弥望波涛,唱出“走遍天涯好转家”的歌声。

海上的人思归,岸上的人思亲。他们唱着《五更思夫》《渔嫂歌》等,用歌声期盼家人早日平安归来,思念之情含蓄而又浓烈。

悲之外,亦有渔家人的喜乐。“快活要算捕鱼郎,天上神仙比不上……”海上生活纵有万般艰险,但积极乐观的渔民总能苦中作乐。他们将鱼虾比作金银珠宝,当长达数十丈甚至上百丈的渔网拉出海面的那一刻,他们歌唱的是丰收的喜悦、对大海的感恩:“一拉金嘞格,嗨哟;二拉银嘞格,嗨哟;三拉珠宝亮晶晶,大海不负抲鱼人,嗨嗨哟。”

渔家人常年与海为伴,在一次次搏击风浪中总结出生产、生活的经验技巧,随着口耳相传的渔歌,护佑着一代代捕鱼人。

比如在近海行驶时,为防止触礁搁浅,渔民们会边用竹竿测量海水深浅边唱《打水篙号子》,通过内行话告知掌舵人调整方向,避免发生事故。潮汐决定着鱼群在海中的分布状况,影响着出海的安危,他们便唱着《潮水歌》来确定下网的地点、深度以及时间等。

渔家人唱的是渔歌,亦是生活。惊涛骇浪间的引吭高歌,微波荡漾中的浅唱低吟,都如同渔家人的情感,延续不灭、生生不息。

近海养殖




梁启超曾说:“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

正所谓“三寸板内是娘房,三寸板外见阎王”,大海充满未知的危险,又饱含无尽的希望。渔家人不断与大海搏击,海上风浪也孕育了渔家人开阔的胸襟和坚定的意志。这种气质也成为渔歌特有的精神特质。

“一片风篷啰,一股啰风……啥人会撑倒风篷,扭转乾坤是真英雄啰。”如渔歌《撑篷调》所唱的那样,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渔家人勇于搏击风浪的精神不会被磨灭。

氤氲着水波的渔歌,传唱的是社会历史、民族风情、生活记忆,更是振聋发聩的生命呐喊、饱经磨砺的经验智慧。它是渔家人祖祖辈辈对生活的不懈探索和情感寄托,承载着汗水与欢笑,经过岁月的沉淀,更显宝贵。

如今,随着渔业生产工具和渔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渔歌逐渐失去原生环境。一些传唱度低、无固定范式的渔歌更是濒临失传。嵊泗渔歌、舟山渔民号子、象山渔民号子等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渔歌,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渔歌如何活态传承、雅俗共赏、推陈出新?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比如,让更多人听到渔歌、爱上渔歌,把渔歌继续唱下去。通过开展渔歌进学校、进礼堂等活动,举办渔歌文化节以及各类祭海、敬酒、放生等非遗文化仪式,借用抖音、小红书、B站等平台,让更多人关注到渔歌文化。

再如,创作更多紧贴时代脉搏的新渔歌。过去因作业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渔歌内容多集中于描写苦难、抒发情感。随着生产作业方式的转变,一些“陈词旧调”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准确描述当下的渔家生活了。邀请文艺创作者到船上去、到海里去,体验新时代渔民生活,才能写出新时代的渔歌。

光伏发电


茫茫海上闪烁着渔火,声声渔歌飘荡在耳畔。干什么活,唱什么调,都是发自内心的咏叹,映射着渔家人五光十色的生活。

渔歌声声,在时代浪潮中期待再添新韵。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