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明之光”如何点亮“亚运文明”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3-07-10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杭州亚运会是我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举办的最大规模、最高水平的一场体育盛会。


随着时间跨过“倒计时100天”这个重要节点,官方集中发布了亚运奖牌“湖山”、形象宣传片《弄潮》以及七首推广歌曲,杭州亚运会的神秘面纱慢慢被揭开,外界的目光又一次向杭州聚拢。


最引人注目的是前不久举行的亚运火种采集仪式,选址在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遗址,颇具创意地用“文明之光”点燃“亚运之火”。


那么,这场以文明为底色的体育盛会,会如何以文明之名向世人展开人文叙事?


6月15日,杭州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行 图源:新华社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有句名言,“奥林匹克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当年他发起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大概正是因为看到了世界太多的战争、冲突和对抗,希望通过创办奥林匹克运动来消除战争、维系世界团结。


所以从本源上看,现代体育赛事就是一场人文盛会,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深度交流互鉴。这种交流互鉴,国家和政府固然起着引导作用,但最终还是要依靠承办方和广大参与者,每一个个体都是文明形象的展示者、文明故事的讲述者。


相信很多人听过一个故事:1994年广岛亚运会闭幕式结束后,6万人的体育场没有发现一片垃圾,引得各国媒体感慨“可敬、可怕的民族”。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政府倡导是显然不够的,还需要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以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


正如管子所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后,坚持积极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期望“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特别是将努力提升文明素质作为重要目标。


比如,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就非常重视提升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排队上车、不随意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文明行为。这些细节和习惯看似很小,实际上是对个体文明素质的折射。


当时,有调查机构曾对北京1万多名市民、1000多名在京居住2年以上的外籍人士进行抽样调查,同时对全市320个公共场所、20多万人、18万辆机动车进行现场观测,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从2005年的65.21,逐年上升到2008年的82.68。


从广岛亚运会现场观众的“人走场清”,到北京奥运会市民素质的“进阶升级”,其中都蕴含着同一个道理:体育盛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竞技场,更是广大群众的“文明测试赛”,每个普通人都是“亚运形象大使”,共同塑造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时代精神风貌。


杭州湖滨步行街,游客与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宸宸”合影 图源:新华社




那么,即将登场的杭州亚运会,如何擦亮自己的文明底色?


说起浙江,很多人听说过这四个文化标识:万年上山文化,五千年良渚文明,千年宋韵文化,百年红船精神。这是对浙江历史方位的一种概括,能够直观看出浙江的文脉之悠长、文明之璀璨、文化之厚重,可谓独树一帜。


这次杭州亚运会筹备过程中,浙江就致力于办一届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体育盛会,以此进一步擦亮文明底色、提升浙江的文化软实力。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那些丰厚的思想文化始终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浙江人民。从《钱氏家训》中的“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到“江南第一家”郑义门的清廉立世、孝义传家;从余姚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到天台和合文化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天人合一”,这些绵延千百年的文化思想,在之江大地上不断地成风化人、滋养人心。


杭州亚运会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把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和亘古不变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弘扬开来。


前几天,杭州外卖小哥彭清林跳桥救人的英勇事迹感动全国。有人说,彭清林这一跳,溅起了杭州亚运会前的“最美”水花。实际上,“最美”已被刻进这座城市的灵魂和血液里。从“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爸爸”黄小荣,到“最美快递小哥”彭清林,在“最美现象”的发源地杭州,“凡人英雄”不断涌现,体现着这座善城的温度。


今天泛起的水花,也源自多年前投下的石子,源自精神文明建设久久为功的坚持。


早在2005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省委作出《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放在第一位的正是文明素质工程。可以说,这项工程为如今浙江频现“最美现象”埋下了伏笔,也为杭州亚运会即将掀起一股最美风、文明风增加了底气。


6月15日,“等你来 享精彩”杭州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在杭州中国电竞中心举行 图源:新华社




现在距离杭州亚运会正式开幕仅剩3个月时间,面对这一举世关注、全方位竞技的赛场,我们每个人都准备好了吗?


杭州亚运会作为展示大国形象的一个历史机遇、国际舞台,参与其中的普通人的形象,往往就是国家精神面貌的代表。为此,“人人都是东道主”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每个人都是中华文明的使者。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应该思考,今天的我们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风貌?笔者认为,自信自强、开放包容、理性平和、文明有礼,是我们今天该有的样子,是亚运舞台上、每个人身上应该展示出来的气质。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文明有差异,感情有深浅,关系也有近疏,但来者皆是客。这次杭州亚运会,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全部报名参赛,其中有很多将派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代表团。我们要有一种“天下一家”的豪情,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增进文明的交流互鉴,求同存异,这最能体现一个大国的气度和形象。


毋庸置疑,赛场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比赛输赢和拿金牌是重要的,对于任何国家任何运动员来说都是这样。但它不是全部,也不是最重要的。今日之中国已经不需要那么介怀于奖牌榜上跳动的数字,所有为梦想拼尽全力的人都应该拥有掌声,这就是每个人都应该践行的奥林匹克精神。


2008年北京奥运会,杜丽首金之战失败后,现场观众并没有给她太多压力,而是给予更多理解、宽容与鼓励,赛场内外都应该有这样理性的心态。


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内景 图源:新华社


观赛是有一定门槛的,赛事相关基本知识要提前了解。比如,什么时候该喊加油,什么时候该安静,也是文明素质的体现。2008年8月18日晚,被媒体称作“职业破记录者”的伊辛巴耶娃再次冲击世界纪录时,她高举手臂打奏节拍,全场观众心领神会地热烈配合,为她助威鼓劲,这一场景赛后得到外媒和运动员本人的一致赞美。


客观讲,今年的杭州亚运会,杭州以及其他5个协办城市,都是第一次承办这么大规模的赛事,包括很多观众也是第一次走进这样的赛场,有很多功课需要做足准备。特别是武术、藤球、卡巴迪等9个非奥运项目,以及电子竞技、霹雳舞等新增项目,很多人对比赛规则还不是很熟悉,必要的科普少不了。


亚运的“赛场”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因为“长枪短炮”对准的是每个浙江人、每个角落、每个细节。这是对这些年涌现的“礼让斑马线”等文明品牌,以及近期集中推进的城市文明大提升行动成效的检验。身处其中的你我他,融入日常的点滴行为,就是一道道文明风景线。


不论是奥运会还是亚运会,在家门口参与的机会,一生中不会有几次,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集体记忆,还是我们热情奔赴这个时代的重要见证。


家门口的亚运是每个人的文明漫步。相信这种满足生命中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高峰体验,值得所有人倾情投入,这也是杭州亚运会之于每个普通人的最大意义。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