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绿水青山是怎么变成金山银山的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3-08-22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以前,在很多人眼里,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矛盾的。因为,“要发展就会有污染”似乎是一个常识性问题。如果选择了绿水青山,就意味着放弃金山银山;如果选择了金山银山,就不可能有绿水青山。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然而,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安吉余村考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他强调:“过去我们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它有含金量。”9天之后,“之江新语”栏目发表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指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


18年后的今天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市举办。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矛盾究竟是怎样统一起来的?各地的探索实践,有哪些经验可共享?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8月11日,游客在安吉余村的绿水青山间参观 图源:新华社




浙江大地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但各地追寻“两山”梦并非一路坦途,当中遇到了诸多困境、迷茫和阵痛,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发展的压力。


比如,对一些山区农村来说,矿山关停,等于自断财路;不关停,生活在“有毒的牢笼里”不可持续。当年的安吉余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最高时达300多万元,一半以上的家庭有人在矿区务工。余村下定决心关停厂矿后,集体经济收入一下子就断崖式下降到20多万元。


再如,守护绿水青山,意味着要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动刀子”。这些企业是地方GDP和财政收入的支柱,如果为了保护环境关停,短期账面上的确会有较大损失。一些地方在淘汰钢铁、建材、水泥等落后产能过程中,财政收入几乎“腰斩”,而保护环境和修复生态又需要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像浦江就曾用短短几年关停2万多家水晶作坊,一开始也听到了各种怀疑、否定。


以上这些都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逃不过、绕不开的迷茫与阵痛的缩影,也是追寻“两山”梦必须要解决好的现实难题。毕竟,这个关了、那个禁了,老百姓的收入从哪里来?往后日子怎么过?


对此,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是重要前提。转型的背后是理念变革,是利益调整,是格局重塑,分歧和阻力肯定少不了。


绿水青山环绕的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 图源:新华社




实际上,习近平同志当年就已经清晰地指出来了,“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那么,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是怎么打开的?过去十八年的探索实践,各地都蹚出了一条怎样的新路?


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不一样,所以“两山”理念转化通道的打开方式不尽相同。但大方向、大逻辑都是一致的,阵痛之后勇于蹚新路、谋发展的决心是一致的。


招式一:乡村游催生金疙瘩。背靠大山大河,靠卖石头,吃的是子孙饭。现在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远离城市喧嚣、追寻诗意栖居,已经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安吉余村为例,昔日的矿坑变成了咖啡店,水泥厂变成了创客空间,去年累计接待游客达到70万人次。还有桐庐、仙居、缙云等地方,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民俗风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点绿成金”。前不久“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公布,浙江占32席。


招式二:好风景长出新经济。既然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不可持续,那就要去低排放高附加值的产业中寻找新的增长极,让好风景长出新经济,以高颜值带来高产值。特别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运用,产业布局拥有了更多选择空间,发展美丽经济成为一种趋势。


比如,近年来湖州市创新实施“五谷丰登”计划,把创新创业新空间嵌入绿水青山,让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再如,浦江县在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自砸饭碗”之后,不仅成功创建了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良好的生态还吸引了赛伍、祥邦、速博达等一大批新能源产业项目。


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伍浦村渔耕文化园的陶湾里乡村咖啡店以及乡村露营地 图源:新华社


招式三:有“入股”就能分到钱。想要让老百姓在保护环境中得到实惠,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比如,浙江创新探索的两山合作社,就是一个集成性的生态产品经营管理平台。“入股”平台的生态产品,既涵盖了生态资源资产,又包括农村闲置宅基地、古村古宅等碎片化资源资产。像其中的“碳汇”交易,让老百姓靠“卖空气”就能多赚钱。再如,安吉鲁家村以前是当地出了名的“四无村”:无名人故居、无古村落、无风景名胜、无主要产业。村里梳理出一整套“鲁家模式”:引入社会企业,共同组建经营公司,构建“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把田园变景区,把股权给村民,375元一股的原始股,现在升值到3.2万元一股。


招式四:“种文化”让脑袋口袋一起富起来。绿水青山之间,文化是一抹动人色彩。一些地方用文化创意点缀绿水青山,把经济越做越活。在浙江,有的地方以文化礼堂为载体,引入宣传宣讲、文艺表演、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有的地方如火如荼开展艺术乡建,一些艺术院校、文艺院团走出剧场围墙、走进村落社区,用艺术的方式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受到广泛欢迎。


还有不少探索,不一而足。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美丽中国的画卷徐徐展开,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变成金山银山。




回过头看,伴随着实践发展,我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间关系的认识,其实经过了三个阶段。


这在《之江新语》中就有论述: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如今,我们早已进入到第三个阶段。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至今一些地方对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方法探索仍然不够深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可见,要想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具体的打法相比,更重要的是形成科学而坚定的认识。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以下三点至关重要。


生态本身就是价值。余村里一座叫“青山”的山,本来藏着金矿,因为成色差,没能给村里带来财富,如今绿水青山却给余村创造了财富。这个故事说明,金山银山不在别处,就在我们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山河草木除了生态资源本身的价值,还有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价值,持续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在有的地方,冰天雪地、荒漠戈壁也能成为群众增收的“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既能从中找到新的增长点,让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带来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也能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买不到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森林草原,给我们带来愉悦的享受,也是人们健康的重要保障。总之,环境就是民生,绿水青山也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须懂得取舍、善于选择,坚定不移地保护好“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创新实干,绿水青山就一定会变成金山银山。


呵护绿水青山是共同的事业。有人可能会以为,呵护绿水青山是政府部门的事情。其实不然。就保护生态环境而言,没有谁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尽可能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等;另一方面,每个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理念,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现在我们初步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更应该坚定方向、坚定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绿水青山在,金山银山就会在。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