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穿透“医疗反腐”的四点思考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3-08-22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连日来,关于医疗领域反腐的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网络热搜,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热议。昨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发布了有关问答,指出加强医药领域反腐工作是促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医药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医疗反腐并不算新鲜议题。早在1999年,我国就曾印发纠风工作实施意见,提出要继续狠刹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医疗领域也历经了多次专项整治。


但很显然,这次专项行动比之以往都有所不同。这场由十部委联合掀起的反腐飓风,无论是力度还是精准程度,都可以说是空前的。那么,此次医疗领域的“刮骨疗”释放了哪些信号?对于医疗反腐我们又该如何理解?笔者想与大家一起探讨四点思考。


图源:视觉中国



一、生命健康是民生底线,沉疴当用猛药


针对此次为期一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有忍不住跳出来痛呼“阵仗太大”“板子太硬”,声称医生一职关乎治病救人,请求手下留情。


自古杏林秉承妙手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为己任。当一双手沾满了铜臭,把行医当成了生财之道,“白大褂”也就变了色。


腐败不止,医疗安全和行医质量就得不到保障。比如近来被曝出的“一台设备3520万元,院长吃了1600万元回扣”等事件,令人触目惊心。而与之对应的是,一些药企把费用花在了公关和行贿上,研发投入占比逐年减少。以上种种最终导致生产出的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不合格,而这些不免由患者来买单。

“蠹虫”不除,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仍会是民众的心头之痛。据报道,广东某地一医院原院长收取设备代理商高额回扣,回扣款及虚增的药物设备价格计入医疗成本。这位院长被揪出后,医院采购成本、群众就医成本明显下降,今年前五月人均就医成本下降1400余元。

风气不正,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就难以化解。人与人之间,只有建立极大的信任,才会愿意把生命安全交付在他人手上,而患者对医生的天然信任,离不开这项职业千百年来积攒下的良好声誉。

正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有关问答中所指出的,医药领域腐败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近年来查处的一些“关键少数”、关键岗位人员,利用权力寻租、大肆收受回扣、行贿受贿等案件,严重稀释了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红利,蚕食了人民群众权益,既掣肘医疗、医保、医药事业改革发展,又影响了行业形象,也危害了医药卫生领域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当前以高压态势清除这股糜烂之气,净化医疗环境,既是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保障,也为给那些始终保持初心、恪尽职守的医护工作者赢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二、反贪反腐不等于反对阳光体面的收入


相比于其它领域反腐时一边倒的口诛笔伐,对这次医疗行业的整治行动,网上不乏一些“鸣不平”的声音。


一方面,不少人认为医学生成材周期漫长,即使本硕博连读最快也要8年时间,摞起来的课本有好几米高。但工作后,他们所付出的汗水却未必能换来相应的回报,让医生获得一份和其付出相匹配的收入并不过分。


另一方面,三年抗疫期间,各地千千万万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前线的医务人员,给大众留下了太多的感动和不可磨灭的记忆。于情于理,让这些医疗工作者们“多收获一点”,大家也可以接受。


这般想法,可以理解,却混淆了几个问题:


首先,是认错了对象。贪腐主要源于医药领域行政管理部门以权寻租和医疗卫生机构内“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以及药品、器械、耗材等方面的“带金销售”等等,这些不义之财,大多流入医院的少数为非作歹者的口袋。从主体而言,我们并不能将少数“巨蠹”简单等同于广大兢兢业业的一线普通医护。


其次,是混淆了逻辑。每一分贪腐得来的钱,都是转嫁在患者身上的医疗负担,而多收取这些冤枉钱带来的弊病,却要由一线的医护人员来承担。拔除“医蠹”,就是要把害群之马清除出队伍,真正给在一线干实事的医护人员“松绑”。正如有学者说,提高医护待遇,“要真正让医务人员有阳光体面的收入”


此外,违背了医者本心。生命和尊严,是世界上最不容亵渎、也最不应用金钱来衡量的,我国古代就对医者提出“救世济人,仁爱为怀”等医德准则。艰辛付出的医护人员,理应获得一份体面的收入,但正当收入与贪腐所得绝不能画等号,“治病救人”的行业也绝不能是违背初心的生意。


图源:视觉中国



三、数朵乌云不应使整片天空蒙尘


随着本次医疗领域反腐风暴不断推进,被揪出的人员名单越拉越长,在深感国家决心之坚时,也让一部分人产生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错觉。


比如,有些网友看到如此多知名人士被抓,直言“感觉整个医疗系统都烂透了,宁愿自己去抓偏方也不想再去某些医院”;还有网友回想起曾经不太愉快的就医经历,顿时对医护人员失去了信任。


这些想法无异于“一叶障目”。事实上,贪腐生长于人性的阴暗面,从来都不是一个行当、一处地域独有的问题。单纯因为部分腐败分子的恶名,就把整个行业推到对立面,实为以偏概全,全无必要。那些仍恪尽职守、不愿同流合污的工作者,完全值得一份尊重。


过去的几年,无数奋勇请缨、逆行而上的医护人员已经用行动证明,白衣天使的光芒绝不会因为少数医疗“蛀虫”而蒙尘,广大奔波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依旧是“最可爱的人”;高角度看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等乱象已经得到一定的破除。


草木皆兵既伤感情、也于事无益。在当前医疗行业“刮骨疗毒”的关键时刻,更需要我们彼此信任、凝聚共识,同心协力将矛头对准恶疮。



四、建好“阳光下”的机制是长久之计


客观来说,多年来,我国对医药领域的“打虎、猎狐、拍蝇”从未停歇,但与反腐进入“深水区”相对应的是,“狐狸”越来越狡猾,“围猎”手段更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


医药系统本身由于专业性强、相对独立、封闭运作,就给自己蒙上了“纱”。再加上“定制式”招投标、“规避式”委托采购、“供股式”入股分红等各种利益输送方式通过“隐形变异”穿上“合法外衣”,让人“想都想不到”“查也不好查”。


然而,医疗反腐从来不是一件可以商量的事情,而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因为这关于医疗安全与质量,关乎人民健康福祉。因此,对医疗领域展开反腐风暴,切实进行“刮骨疗伤”,既要“用猛药”又要“晒太阳”。


一方面,要继续以雷霆万钧之势重拳出击,做到“秋风扫落叶”,涤荡一切“污泥浊水”。既要有打“游击战”的灵活,有腐败行为露头就开打,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着眼于千家万户的长久幸福。昨天,浙江就发布了相关通知,集中整治医药领域腐败问题,并公布3种举报途径。


另一方面,治标更要治本。着眼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建立一整套在阳光下运行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建强综合监督机制,同时加强医风医德教育,维护医疗环境的公平与公正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