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果子,越来越出息
▲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暑去秋来,露凝而白。过了白露时节,临安的大街小巷又飘起了奇特的香味:这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混杂着椒盐抑或奶油的奇妙嗅觉反应,是妥妥的舌尖上的美味。而再过几天,这些新出锅的舌尖山珍就会飞到全国各地,成为大家口中的“一口酥脆”。
这就是临安山核桃。
“枝头核桃年年新,馋那一口酥脆”。在很多临安人的心中,这香气、这酥脆渗透了血脉。无论游子身在何处,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一
“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每逢白露将至,临安西部山区里就逐渐热闹起来。满满当当停着的车子中,有前来收购最新山核桃的客商,更多的是回家料理祖传山核桃树的游子们。
如果说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是杏花、春雨、青苔、油纸伞,那么属于临安人的乡愁便是竹竿、背篓、一颗颗金黄饱满的核桃、晚归时一个个挑着担子的背影和夕阳下一张张淌着汗水却洋溢喜悦的笑脸。
天还未大亮,大家扛着竹竿,背上竹篓,走进晨雾弥漫的山林间。年轻后生爬上高高的树梢,手持竹竿,用力敲打着一个个金黄圆滚的核桃果,妇女儿童在树下的草丛里一个一个捡拾果实。家里分工明确,劳作场面温馨。
偶见一些年轻小伙,既不爬树也不摇杆,只在树下捡果子,那应该是热心的毛脚女婿了。
夕阳西下,秋日的山风变得愉悦而清爽。袋子里装满了大自然的馈赠和丰收的喜悦。人们肩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踏着落日,脚步却是那般欢快。
白露前后,对于临安人来说,是团圆时刻,是拥有共同回忆的时刻。
也有临安人说,其实,山核桃打多少捡多少无所谓,主要是回来了,不是为了碎银几两,而是为了一种祖祖辈辈的传承。是的,过去的生活苦了我们的祖辈,苦难的生活不值得歌颂,但艰苦朴素的品质需要我们传承。
采摘回家的山核桃经过脱蒲、浮籽、晾晒,然后静待阳光在外壳上刻下痕迹。待水分自然蒸发,煮料出锅,冲洗、晾制、烘烤,道道工序都是岁月的积淀,现在更成为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
二
临安山核桃,源自大自然的馈赠。
纷繁世界奇幻莫测,蕴藏着自然界的神奇和奥妙。坐落在北纬30度上的临安,地域面积3118.7平方公里,森林面积约占80%,是培育山核桃的天然土壤。
历史上关于山核桃的详细记载,可见于明万历《群芳谱》。“南方有山核桃,底平如槟榔,皮厚而坚,多肉少禳,其壳甚厚,须椎之方破。”
而据《辞海》记载:山核桃,属胡桃科,落叶乔木,分布于浙皖等地。临安山核桃因核大、壳薄、饱满度好、香脆可口而著名,而且其营养价值丰富,有滋养血脉、乌黑须发、健脑益智等功效。
临安山核桃,承载着丰富的民间记忆。
相传元末明初,刘伯温辅佐朱元璋起兵,在今日的临安昌化大明山中屯兵数日,期间偶拾山核桃,咬开品尝后,惊讶地发现此果虽然外膜涩得难以入口,但肉质却甚是鲜美。此后,刘伯温叫士兵装扮成农民,挑着煮熟烘焙过的山核桃到集市上叫卖,换来铜钱,充实军饷。而明朝代元之后,那片刘伯温屯兵、水煮核桃的山脉,便被后世称为“大明山”。
一代代流传下来,临安山核桃又被称为杭州小胡桃,最早作为商品在民国初年被杭州商客贩销。到了上世纪60年代,居民实行凭票限量供应,在物品紧俏的年代,有人说:“烟票酒票可以不要,山核桃票不可不要。”足见喜爱之人对山核桃的情有独钟。
临安山核桃,有着津津乐道的发展佳话。
1958年的春天,昌化县(1960年8月并入浙江临安)干部刘子成被昌化县委派遣带队到外地采购机械物资。众人一路辗转,来到北京,参加了一个由外国政府举办的工业产品展览会。
刘子成看到展览现场的许多机器正是自己想要的,可苦于手中没有“外汇额度”,他大胆地提出以山核桃作为交换。不知山核桃为何物的外国商人在品尝了之后,居然满口答应了下来。一个山区县的基层干部,成功地做好了一笔“国际生意”。
用山核桃换来的机械设备,为当地小水电发展、农业生产提前实现半机械化操作等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
山核桃四、五月开花结果,九月果实成熟。当枝头青果变成金黄色,收成便紧紧地攥在了村民手里。
一颗小小的山核桃,先后经历了采摘、脱蒲以及加工、包装,最终通过销售物流,被送入千家万户,销至世界各地,一条完整的乡村特产产业链就此形成。
目前临安有57万亩山核桃林,山核桃总产量在1.6万吨左右,全国75%以上山核桃在临安加工。临安山核桃产业拥有四个“全国第一”: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生产总量全国第一、加工规模全国第一、品牌价值全国第一,综合产值达35亿元。
因此,临安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山核桃之都”称号,也有“中国山核桃看浙江,浙江山核桃看临安”之说。
山核桃好吃,但收获是个辛苦活。
山核桃树一般都长在山坡上。为了打山核桃,果农有时要爬上陡峭的山坡,站在数米甚至数十米高的枝丫上,面临着不小的安全风险。很多山核桃被打下来又容易滚落到山涧中、石缝里,想捡起来也不容易。
早些年间,因为打山核桃带来的意外事故不断。为此,近几年来,临安大力推广了自然落果法和张网采收——在山核桃树下,铺上特制的网,成熟的山核桃自然掉落网内。这为山核桃的收获,系上了一道“安全带”。
得天独厚的培育优势,人文底蕴的加持,再佐以产业集聚,“山核桃那么多,为什么偏爱临安的”这一问,便有了答案。
而也正凭此,这颗“远古野果”“山中珍物”“人文果实”,成了能参与临安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致富果”。
一颗小果子,越来越出息。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