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秋韵叫“芦花飞雪”
▲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中的美好,正重现在这个季节的江南。
江南的秋韵里,有一种颜色被称作“芦花飞雪”。每年11月至12月,芦苇田渐渐泛白,成片的芦花恰似雪漫沃野,将秋日氛围感拉到极致。
随风起伏的片片芦花,伴随着落日余晖下的水光粼粼,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出现在许多人的镜头下,温和而又坚韧,浪漫却不张扬,无比契合着水润江南的柔美风情。
一
芦苇,一种极其普通的水生植物,多生长于浅水湿地。
江南多水,因此可赏芦的地点颇多,上海的崇明岛、江苏的阳澄湖、江西的鄱阳湖等都是名声在外的赏芦胜地。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位于江苏常熟的沙家浜,在那段峥嵘岁月里,当地群众以芦苇荡掩护受伤新四军战士的故事,通过京剧《沙家浜》传遍大江南北。这片芦苇至今依旧旺盛,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浙江的湿地公园,在这个季节同样打出了赏芦的招牌,如杭州的西溪湿地、湖州的下渚湖湿地、宁波的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以及台州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等。就拿杭州西溪湿地来说,西溪河渚的古称就有“蒹葭里”“蒹葭深处”,民国以前,西溪河渚芦花核心区域起码有百亩之多,可谓“千里蒹葭十里洲”。
除了这些景点以外,江南的乡村也经常能见到芦苇田。这段时间,杭州余杭下陡门村就在网络上赚了一波眼球,摇曳的芦花、静立的香樟、诗意的生活氛围氤氲在乡村田间,吸引了许多年轻人专程打卡。
年轻人赏芦打卡,多选择在落日时分,但在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看来,赏芦最好是在夜色之下。清代文人厉鹗认为“花时月泛最佳”,乘一叶扁舟漂泊在芦田之间,看千里芦花在清冷月色中飘摇,别有一番雅趣。
芦花盛开时,若雪花满滩。明代文学家张岱欣赏了西溪湿地的芦花后,在《西湖梦寻》中写道:“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红楼梦》大观园里,有一处四周环水的庭院名为“芦雪庵”,贾探春邀请宝玉参加诗社活动时,在信上写道“棹雪而来”,大抵也是觉得芦花似雪,要摇着小船穿过“芦雪”前来。
这一雅好,也延续到了现代。郁达夫在《西溪的晴雨》中写道,赏芦最好的季节“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
芦花秋雪、月夜泛舟,江南秋天里的古人赏芦之趣,时至今日读来,仍让人向往沉醉。
二
在芦苇众多的别称中,“蒹葭”一词,因为《诗经》而广为人知。
在数千年的诗文传诵间,芦苇不仅仅象征着对“伊人”恍惚飘摇的情思,也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复杂的情感。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苏东坡的笔下,刚刚冒出头的芦芽,是欣欣向荣的新生命,春天清新欢快的气息扑面而来。
芦花虽高大,却随风轻拂、柔顺温软,让人心神安宁。“最是平生会心事,芦花千顷月明中。”在陆游的心里,那些壮志难酬的情绪,在静谧的月夜芦花下,得到了短暂的安放。“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隐居孤山的林逋,最爱在雨后的芦花中,在渔船上生火做饭,独享一份清闲安宁。
风吹四散的芦花,在失意人眼中,更多是落寞怅惘的象征。“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远离故土的李煜思念起江南清秋,清寒暮色笼罩着故国江山,遥想自己与芦花孤舟为伴,词中深藏着一份眷恋与哀愁。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杜鹃啼血归。”在被俘后的文天祥看来,芦花也因为国破家亡而“白头”,和自己一同在国土沦丧中沧桑老去,亡国之痛溢于言表。
江南水乡滋养着芦花,多情的江南儿女在其中嗅到了乡愁的滋味。
“离人到此倍堪伤,陂水芦花似故乡。”唐人罗邺在异乡水边看到芦花,想起的却是家乡杭州。今人徐志摩远赴西伯利亚途中,十分惦念西溪的月下芦花,提笔写下:“我捡起一枝肥圆的芦梗,在这秋月下的芦田;我试一试芦笛的新声,在月下的秋雪庵前……”
三
芦苇,于文人是诗意,于农家是生活。这种普普通通的植物,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特殊含义。
如坚韧不拔的精神。“得地自成丛,那因种植功。”芦苇耐寒、抗旱、抗高温,在水边便可以自在生长。在神话故事中,芦苇焚烧后的芦灰是女娲止住滔天洪水的“神器”。有学者分析,“芦灰止水”可能是当时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芦苇不怕水,即便被洪水淹没,过后依然长得郁郁葱葱。这种坚韧的生命力得到了先民的崇拜,他们因而相信芦苇能战胜水患。
如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古代隐居有樵隐、耕隐、渔隐等,归隐于山林湖海的隐士对于芦苇自然是不陌生的。“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唐代诗人王贞白赋予芦苇自在潇洒的隐士风骨,直言在湖边种芦苇可以满足对于辽阔江湖的思慕。这种“植芦之好”受到许多文人追捧。
如一种美好的情愫。芦苇的根茎纵横交错,总是聚在一处密集生长,人们有时将其比作为兄弟间的敦厚情感,南宋严粲在《诗辑》中说:“苇之丛生如兄弟之聚也,戚戚然,亲爱之。”如今,在一些地区,仍有在门上挂苇帘的风俗,以期子孙后代繁荣团结。
江南一带的居民,有采芦苇叶包粽子的习俗,芦苇叶的清香和糯米的软甜交融出春夏之交的幸福感。对于孩子来说,粽子的美味固然难忘,钻进芦苇荡中和同伴一起捉迷藏、抓鱼的美好,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回忆。
其实,赏芦的美好,并不一定非要我们看出与众不同的意境来。“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目之所及,那一份随风摇曳的恬静,就足够治愈生活了。
风吹过,秋水荡漾,苇叶沙沙作响,芦花绽放如雪,江南的芦苇荡景观大多相似,但胜在自然随意,足以抚平人的心绪。正如同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所写的,“世间万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