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好为基层减负的“八个锦囊”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3-12-29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为基层减负是个老问题,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大力推进为基层减负,解决了不少痛点。但也要看到,少数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出现了“新马甲”“新变种”,一些基层干部的负担不降反增。


前不久,“浙江宣传”在《基层干部的八大焦虑,哪个击中了你》一文中梳理了基层干部面临的八种焦虑。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一步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图源:视觉中国



一、给材料报表“挤水”


材料、报表和台账是对基层工作的检验和督促,是重要工作手段,但如果一些材料“早上布置中午就要”,同一批数据“今天报这表明天报那表”,一项工作“不留痕就是没做好”,对基层干部而言就像是被套上了繁重的“枷锁”,束缚住了干事的手脚。


因此,破除“材料为王”、告别“文山会海”、精简发文立项,有助于基层干部从“写不完的材料、填不完的表格、理不完的台账、开不完的会议”中解脱出来,留出更多时间走村入户、访村进组,听百姓的真心话,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解决邻家的“烦心事”,达到“一减N增”的效果。



二、给督查检查“瘦身”


督查检查是把双刃剑,用得好事半功倍,用力过猛可能会使效力打折扣。当督查检查过频,考核指标过多,逼着基层对照着搞“应付性迎检”“技术性报数”,督查检查就“变了味”,基层干部更是叫苦不迭。


无论检查还是考核,实绩重于痕迹、现场重于材料。各部门督查检查前,应当尽可能联合组团;检查时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检查过程采取“解剖麻雀”蹲点调研、“马路办公”“一线工作法”等就简方式;设计指标前,多到基层走一走、问一问,从实际出发推出更多“分类指标”“一地一策”,做到“查得实”“检得准”。



三、给职责权限“划界”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负担过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权责界限不够明晰。“层层下压”“条条下压”“压紧压实”固然能够强化执行、确保落地,但如果靠简单施加压力,各层级、各部门没有合理分工,所有重量都集中到基层,只会让基层组织超载运行、基层干部负重运转。


权责有界,各有分工,基层绝不是所有责任链条的终端,也不是各项职责、事项的“接盘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指的是工作,而不是职责。因此,进一步厘清职责关系,建立健全权责清单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全面梳理基层权力事项清单、“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等,划出“边界线”,明确“责任田”,从制度上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图源:视觉中国



四、给担当作为“撑腰”


基层工作直面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基层干部面临工作压力和改革考验,有时会“流汗又流泪”“吃力不讨好”。因此,给基层干部合理容错的空间、试错的底气,让他们放下包袱,敢闯、敢干、敢首创,就显得十分必要。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性,为基层干部的“大胆闯”保驾护航。“为公”与“谋私”、“过失”与“故意”、“担当”与“懈怠”、“敢为”与“乱为”分清了,他们就能更好安下心来,先行先试、大胆挑战。各地已经先后推出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受失实检举控告的干部开出“健康证明”,就是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五、给指尖之负“解压”


数字赋能原是基层治理的助推器,但在一些场景下,“互联网政务”走样跑偏,没有达到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目的,反而耗费行政资源,演变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加重了基层负担。


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向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工作群组开刀亮剑,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用强硬手段为指尖之负“解压”。当刷分、签到、打卡等回归“正规”,微信群清清爽爽,App不再满屏都是,“群里吼”回归“实地走”,那么基层干部的“大脚掌”就能更好丈量民情。



六、给成长成才“铺路”


基层干部普遍不怕苦、不怕累,但如果因培养渠道“梗阻”、隐形台阶受限,价值得不到发挥、才能得不到释放,再优秀的人也会失去工作斗志。相反,如果为干部打开成长空间,搭建干事平台,将释放无限活力。


在为基层减负的同时,更要激活干部的“精气神”。比如,用事业激励干部,选派一批基层干部到重大改革、重要岗位、重点项目中去攻坚克难,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再如,以名师帮带、学习研讨等方式练就硬本领、铁肩膀,用干部成长的“加速度”推动基层提质增效按下“快进键”。


图源:视觉中国



七、给急难愁盼“开方”


基层干部是“多面手”,也是“千斤顶”,承担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落实工作的重任。倾听基层干部心声是件大事。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曾提出,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给基层。


各级各部门不妨多些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充分从基层实际着想,既交任务也教方法,发现问题也帮助解决问题,尽可能让基层少些阻碍、多些动力;不妨多听听干部心声,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访谈等,与他们贴心谈话,让他们有机会袒露心声、释放情绪,同时在政策激励、待遇保障、评优奖励、选拔培养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以实打实的举措来回应基层干部急难愁盼问题。



八、给制度规范“上劲”


基层减负最怕“风过了无痕、雨过地皮湿”。有些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冒头;有的抓一抓会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把在减负中形成的成熟经验和有效措施固化下来,符合基层的期盼和需求。


基层减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就要求着眼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少些“一刀切”,多些“硬杠杠”。




说一千道一万,基层减负这篇大文章做得好不好,成效到底如何,最终要让基层干部群众来评价。希望这“八个锦囊”可以帮助基层真正享受“减负”红利,让基层干部轻装前行,在广阔天地大展拳脚、大有作为。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