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臭霉糟醉让人上头又上瘾

绍轩 浙江宣传 2024-04-08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在中国,什么是最臭的食物呢?可能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臭豆腐。但对很多绍兴人来说,能称得上最臭食物的“另有其人”,那便是绍兴霉苋菜梗。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曾介绍过这道因臭闻名的食物。一坛冒着泡泡的青绿卤水,一揭盖就散发出难以名状的味道,直冲鼻腔。


但这让外人避之不及的霉苋菜梗,却是绍兴人甘之如饴的所爱,而这只是绍兴人独特口味的冰山一角。在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绍兴,饮食自成体系,除了霉与臭,以酒入肴的糟与醉也是一大特色。


要了解绍兴的风味,恐怕就要从“臭霉糟醉”这四味说起。


霉臭拼盘




先说霉与臭。


“圈粉”绍兴人的霉苋菜梗,据说最早能上溯到春秋末期,越王勾践都品尝过。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传说,但这道让绍兴人喜爱的“霉臭风味”是有记载的,清代绍兴籍学者范寅在《越谚》中写道:“其梗如蔗段,腌之气臭味佳,最下饭。”


如今,绍兴民间流行的霉苋菜梗做法,是选新鲜苋菜梗切成段后浸入清水,泡足一天后沥水密封起来,自然发酵至酥软。霉苋菜梗,外硬里软,芯肉可以像果冻一样吸入口中,奇异的味道可能会令外地人难以下咽。


有的“老绍兴”还会把腌完霉苋菜梗的卤水当成好东西,把豆腐、毛豆、冬瓜等浸入坛中,短则半天,长则数日,就能制成臭豆腐、霉毛豆、臭冬瓜等。在吃臭这件事情上,绍兴人也将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臭豆腐既可以炸,也可以蒸,还可以炒碎了做成臭豆腐花,佐以碎青椒和毛豆,臭得入味、越嚼越香,下酒配饭两相宜。


有英国美食作家在2009年为了黄酒探访绍兴,没想到反而被霉臭之味吸引,觉得臭豆腐与欧洲的奶酪异曲同工。后来她又多次到访绍兴专门品尝臭豆腐,也带来欧洲奶酪给绍兴厨师品尝。这两类霉臭食物虽相隔万里,但都越吃越香、越吃越上瘾。


绍兴臭豆腐




再说糟与醉。


1926年,鲁迅收到了作家川岛赠予的一些书籍和糟鹅、鱼干等,很是高兴,并将这件事写入日记。川岛和鲁迅是绍兴老乡,糟货可谓是两人的乡愁。


更早些时候,另一位绍兴老乡陆游曾在诗中表达对糟醉口味的青睐,他在《糟蟹》一诗中写道:“醉死糟丘终不悔,看来端的是无肠。”


所谓糟醉,就是以酒入肴之法。糟醉风味形成的背后,流传着一个无心插柳的故事。有一户省吃俭用的农家,为了让食物储存得更久一点,便试着将煮熟的鸡鸭等加盐腌,放入老酒坛中。不料,揭开坛后香气四溢,吃过的人都赞叹不已,这种做法便流行开来。这一源于民间的糟醉之法,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千百万双巧手,在千百万绍兴人家的灶台上,积淀成了绍兴菜中这一独特风味。


香糟鸡


虽然有“糟醉一家”的说法,但严格区分的话,糟醉其实是两种风味。


“糟”用的是酒糟,也就是酿酒的余渣经过滤后的残留物和细颗粒。糟菜一般先将酒糟调制成卤,然后将食品放入卤中浸至入味。如以冷菜盛盘的糟鸡、糟肉、糟毛豆、糟肚子,还有旺火急炒的糟熘虾仁、糟熘鱼片、糟香鸡丁等热糟名菜。在一些美食家看来,“糟”是一种阅尽沧桑后的淡泊,带有一种老于世故的深沉回味。


而“醉”,则直接使用黄酒加工,或浸泡或醉焖,又有生鲜之醉和熟食之醉。生鲜之醉即生醉,直接以酒成熟,让食材在酒中浸泡而得酒香入味,醉麻蛤、醉蟹、醉虾都是如此。熟食之醉,即为熟醉,是食物经汆或煮,再加以料酒等调料组成的卤水焖醉而成,醉腰花、醉毛豆、醉鸡等则属此列。


黄酒熟醉蟹


最生猛的吃法当然是生醉。鲁迅就曾对“醉虾”做过生动描述:活活的喷着酒香的虾,品尝者是“虾越鲜活,吃的人便越高兴、越畅快”。文豪一生常年离家,但家乡的味道始终牵着他的胃与心。




饮食口味的形成有着历史地理成因。霉臭口味的发展源于越地适合天然发酵的自然气候条件,而糟醉之肴的美味则是作为绍兴酒的副产品。臭霉糟醉技法的运用与发展,背靠着绍兴建城2500年以来的历史文化,是绍兴人于饮食活动中智慧的折射,也是时间所沉淀出的口味。


这种独特的味道给人带来强烈的味蕾体验和刺激,既满足了人们探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成为一些人追求与众不同个性和审美的表达。而对一些老饕来说,光是臭霉糟醉的“噱头”就值得品鉴一番。因此绍兴风味虽然奇特,却不缺拥趸。


但这些年在外来饮食文化的冲击下,传统饮食的传承面临着挑战。在不少外地食客眼里,绍兴菜十分“重口味”,对臭霉糟醉敬而远之。像霉苋菜梗就是不少外地人无法接受的霉臭菜肴,觉得太咸而且风味过于浓郁。而本地一些年轻食客,也觉得老底子的口味太过时,更青睐川菜、火锅等餐饮品类。


其实,每个城市,都可以有自己的美食名片。这既能增添城市的烟火气,也是城市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之一。拥有臭霉糟醉等传统风味的绍兴菜,正在积极打破外地食客既有的重口味印象,努力以守正出新实现“舌尖突围”。


像作为绍兴美食金名片的霉干菜焖肉,在刀工上经历了由最先的五花肉长方块到小方块的演变,在烹调上由扣蒸到烧焖,迭代改良成为菜点结合的新款。一些本地餐厅的霉苋菜梗,拿掉内芯,改以嵌入虾滑,在保留霉臭风味的同时,也让外地游客更容易接受。


特色美食的形成离不开地方饮食文化的积淀,而饮食的发展也需要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和融合。一些传统名菜之所以能流传百年千年,经历时间淘洗而一直熠熠生辉,深受不同时代人们的青睐,靠的正是一代代人的传承出新。


留存着悠远历史印记的臭霉糟醉,不仅承载着绍兴人的情感、记忆和乡愁,也将在改良创新中吸引更多铁粉,获得更多认可和喜爱。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