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出来的美味
▲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要说哪一道美食在南北方都拥有忠实粉丝,卷饼一定拥有一席之地。
作为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食品,卷饼实现了面皮和各种食材的“混搭”。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卷饼”一词,可以找到超过50万篇网友们分享的笔记,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那么,小卷饼里究竟有着怎样的大千世界?又“卷”出了怎样的独特美味?
在我国,卷饼里包裹的食物通常是就地取材。在东北,人们常吃春卷,主菜多是鸡蛋、土豆丝;山东人则偏爱裹大葱大酱,或是驴肉、烧烤;北京烤鸭也是卷在一张轻盈的面皮里,附上黄瓜丝、葱丝等,给美味增加了多重层次;而在浙南一带,无论是四季豆、茭白、小山笋等当季“山味”,还是肉丝、红烧肉和海鲜等,都是常见的食材。一张面皮,裹足了山珍海味。
这道美食有何独特之处?
用心制作的仪式感。制作卷饼前,浙南一带的百姓往往会提前准备好丰富的馅料,等着面皮烙好,然后围坐在一起制作。发酵好的面团像会跳跃的果冻,有的技艺娴熟的师傅不用擀饼轴,只需用手掌裹着面团在滚烫的鏊子上轻轻一抹,一张卷饼皮隔几秒钟就出炉了。而后就轮到大家各显身手了,人们一手拿着卷饼皮,一手用筷子夹起各种食材,动作麻利地在饼皮上铺了一层又一层,直到饼皮被撑得鼓鼓囊囊,才心满意足地收手,然后小心翼翼地从一端卷到另一端。这样,一个饱满诱人的卷饼就完成了。
丰俭由人的松弛感。卷饼既是浙南一带每逢端午的节令美食,也是各地一道不可或缺的日常美食。比如,在公交车站附近、校门口、美食街,不时可见卷饼档口,店家忙碌地烙制着面皮,而一旁则摆放着琳琅满目的食材供食客挑选。卷饼已然成为“快餐之王”,只要一张卷饼在手,很多人就能轻松“对付”一餐,虽然嘴巴上说着随便吃点,但其实碳水、蛋白质都能分分钟“拉满”,而且丰俭由人,兼具口味、营养和性价比。
回味无穷的层次感。无论是想要品尝“季节限定”的特色美食,还是口味地道的家常炒菜,“卷物”之多超乎想象。一张面皮在摊主的巧手下,包裹着各种食材,很容易勾起人的食欲。吃卷饼是一种享受。咀嚼间,面皮的筋道、蔬菜的清爽、海鲜的鲜美、肉类的醇厚、油条的香脆……各种味道在口腔中“交织碰撞”,令人回味。
有人说,一道美食,就像是一段历史,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了然心间。一张小小的卷饼里,除了美味,其实还有很多。
人们会把团聚的温馨和美好的祝愿“卷”进来。卷饼包容各种食材、不同口味,特别适合家庭成员共享。每逢客人光临,有的人会把家里的上等食材都端到餐桌上,用卷饼“卷”起满满的诚意。“洪炉催卷饼,匕首割烧羊。大笑诸公醉,高谈小子狂”。宋代诗人汪元量在《重访草堂》一诗里,就描绘了亲朋好友其乐融融分享卷饼的场景。
“卷”在其中的还有动人的传说。在浙南一带,卷饼古称“绢饼”,相传其和粽子一样,也是为悼念屈原而诞生的。当地百姓用绢来包扎菜肴,投入江中供鱼食用,从而防止它们伤害屈原的躯体。随着时序更迭,民间不再以绢包束,取而代之的是以面皮包卷食材,其存在也不只为悼念,转而成为摆上餐桌的一道美食,与“绢”音近,故称之为“卷饼”。
卷饼里更“卷”着民间的智慧与传承。相传,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处州招募了三千新兵,欲赴前线一举歼灭敌军。然而,行军途中的粮草却成了问题,如何既保证饱腹,又方便行军?后来,戚继光让人用一张薄饼包裹各种方便取用的食材,解了这个“两难”问题。当时的这种吃法延续了下来。
吃卷饼既为缅怀,也为勉励。回看戚继光一生,“忠孝廉节”可谓是贯穿始终,也因此铸就了威震四海的戚家军。后人吃卷饼,又何尝不是在品味这种优良品质、沿袭这种清正作风?
台州麦饼筒 图源:“浙台头条”微信公众号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