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逛绍兴古城,“city不city啊”

绍轩 浙江宣传
2024-07-22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近日,一句中英混搭、语调魔性的“city不city啊”走红网络。最初,这只是一位叫“保保熊”的海外博主在中国旅游时,为拍摄短视频搭配的一句个性感叹,却意外成为了一个网络热梗、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它既是城市化、洋气、新颖的代名词,也是震撼、开心、喜悦的表达词,伴随着“China Travel”的阵阵热浪,世界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和向往。


在这波“China Travel”的热潮中,2500多年来城址未变、格局依旧的绍兴古城,成为众多中外游客的打卡地之一。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绍兴古城这个“city”是从何而来?又“city”在哪里呢?





这是来自2500多年前的原味“city”。中国的古城不少,但很多原城址已废湮动迁。绍兴作为吴越都城,历经千年沧桑,仍在原始城址上存续和发展。


故事要从公元前490年说起。勾践,这位在吴国忍辱负重3年之久的越王终于归乡,开启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传奇历程。他采纳了范蠡“处平易之都,据四达之地”的选址建议,把都城从会稽山区迁到山会平原,在卧龙山东南麓建起了一座小城,绍兴古城城址由此初现端倪。


这座城被称为勾践小城,也就是今天的越子城历史街区,城有陆门四、水门一,周长三里多。接着,范蠡又在小城东南兴建了10倍于小城的山阴大城。自此越国开启了“逆袭”之路,直至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


隋朝初定,越国公杨素以越州为治所,修筑罗城。时至今日,从绍兴环城路的布局依旧能辨认出当时罗城的大致轮廓,9.09平方公里的绍兴古城与罗城的范围基本重合,历史的印记在此得以清晰传承。中唐以后,越州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江南大都会之一。无怪乎阅尽世间繁华的元稹,也不禁赞美一句:“会稽天下本无俦。


绍兴老城区里的江南水乡 图源:“绍兴古城”微信公众号


现在我们说,越王勾践为绍兴定下了初始城址,杨素框定了它的基本城廓,而南宋的汪纲则是精心勾勒了城市内部布局。


汪纲担任绍兴知府期间,细化了城市区域划分,完善了独具特色、水陆交织的城市肌理,奠定了绍兴古城的基本格局。


从越国古都、南宋陪都到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经25个世纪城址未变的古城,“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风貌依旧,浙东古运河穿城而过,稽山鉴水美不胜收。


绍兴越城迎恩门水街宋韵婚礼秀




city不city,要看城市与人文的融合。一座千年古城,就是一本史书。


依托清光绪《绍兴府城衢路图》这一绍兴古城最早的实地测绘图,以及南宋嘉泰《会稽志》、宝庆《会稽续志》等众多地方文献资料,通过精准的测绘与考证,《南宋绍兴府城图》在去年正式发布,将尘封于历史的绍兴古城之扉页缓缓翻开,依循图中的山水街河、厢坊建筑,投身其中,如游旧径,如见故人。


《南宋绍兴府城图》 图源:“绍兴宣传”微信公众号


绍兴古城的城市规模和布局,到今天仍足够惊艳。


南宋绍兴因宋室南渡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后又在知府汪纲的推动下实现了城市面貌的迭代升级,成功跃升“一线城市”,仅次于当时的首都临安。


绍兴府城内分设有山阴、会稽二县,县以下设有厢,厢下设坊,共五厢九十六坊。这四级管理机制,相当于如今的市、区、街道、社区,其层级分明,管理脉络清晰,由此可以一窥近千年前的中国城市管理模式。


不过,绍兴古城最动人的,却是寻常巷陌的诗情典故、市井烟火。


循着这张府城图,从最具古城味的仓桥直街“荡”起,朴拙古意的台门建筑、笔直悠长的街巷,酒香氤氲,市井气息渐浓,你会遇到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下学路上一路嬉闹的孩子,它原汁原味地保留住了烟火气,原模原样地维持着一种慢生活,漫步此间,俯仰皆景,一抬眸便到了府山。


府山的蓬莱阁之上,陆游和辛弃疾这两颗“文坛巨星”曾于暮年在此相见。而与府山遥遥相对的蕺山脚下,至今仍留存着大片古民居,躲婆弄、题扇桥、戒珠寺……回荡着一段段书圣王羲之的轶事旧闻。


书圣故里转而向南,便至八字桥,历经800多年风雨沧桑的石桥依然伫立,桥下浙东运河汩汩流淌,若从水路溯源,甚至能还原出当时宋代官船顺着浙东运河,自西北隅的迎恩门入城,再自都泗门而出的全过程……


绍兴书圣故里




许多人第一次来到绍兴,会有一种古今交织、时空错置的奇妙感觉。融古于今、两相和谐,这是一座与时俱进的“city”。


1982年,国务院公布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榜上有名。经过40多年探索,能否总结出古城保护之道?


古城保护务必合乎定位。近年来,“修古城”变成“毁古城”的新闻时有所闻。究其原因,有的地方对古城保护的基础定位就产生偏差,对古城之“古”的理解不够透彻。


绍兴依其历史观之,是2500多年仍然未变城址的越国古都。但延续至今的建筑主体风貌却来自宋代及以后。放眼全城,除了青山依旧,几不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原迹。如果规划之初就将绍兴古城形态定为越国古城,那反而破坏了以宋明建筑为主体的整体风貌。


所以对于绍兴来说,越,是滋养此方土、此间人的精神息壤;宋,才是这古城血肉肌理、品格特性的源头。古城之古,并非清一色的飞檐翘角、粉墙黛瓦,也不能就着网红景点“依样画葫芦”。每一座古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气韵,进行科学规划、立足长远保护,就是对古城的最大敬意。


古城保护务必原汁原味。漫步绍兴古城,青砖黛瓦,雨巷悠长。真实、完整是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大的魅力。


绍兴的古城也出现过房屋失修、店铺杂乱等种种情况。倘若这时拆旧建新,无异于破坏文物。修旧当如旧,绍兴坚持尽一切可能还原真实样貌。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不是轻率地在其上留下现代的痕迹,而是致力于实现对其原始风貌、整体风貌的精准复现。比如,对仓桥直街历史街区内的河道水系和水乡风貌带实行原生态恢复,波光里的水草、夕阳下的乌篷船、沿河斑驳的青石阶,这些风物一聚拢便是人们梦中的水乡。


黄酒博物馆内,外国友人观看了解黄酒酿制工艺展示


古城保护务必把准天平。过度商业化、原住民流失常常使一些古城保护陷入困境。古城是历史的倒影,是文化的余脉,更应是嵌入我们生活的寻常所在。


走进书圣故里、八字桥历史街区,迎面感受实实在在的生活气息。置满梅干菜、笋干的竹簸箕晾晒在宅门前,檐廊边高高挂起的酱鸭腊鸡等待着新年的来临。越音袅袅,藤椅上的老大爷在树荫下乘凉,陶醉极了。抿一口老酒,尝一口臭豆腐,坐一趟乌篷船……通过“city不city啊”的探索,挖掘古城的醇厚与淡雅,捕捉古城的繁华与活力。


逛绍兴古城,“好city啊”。绍兴古城试图用它的故事告诉世界,真正的保护和发展是让城市真正地“活”下来、“火”起来,让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变得更美好。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