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工作切忌“套路化”
▲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浮。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单位和党员干部在推进工作时陷入了“套路化”的境地,不考虑实际,不敢于创新,不动脑筋,总是简单化浅表化地处理问题,呈现出落实僵化、创造退化、思路老化等特征。
做工作确实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套路,与时俱进地运用好某些套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实效。然而,陷入“套路化”则意味着忽视了丰富而具体的实践,信奉用套路就可以应付工作。这与干事创业的导向完全相悖。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治,甚至任其蔓延扩散,演变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会贻害无穷,这值得我们警惕。
一
有哲学家说,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我们面临的形势、肩负的使命、工作的要求都在改变。但也有一些地方、单位和党员干部认为,一种套路、一套经验就能“包打天下”。“套路化”有以下三种集中表现。
以前怎么样,现在就怎么样。时代发展一日千里,“刻舟求剑”必然贻误时机。面对群众提出的新诉求新期待,面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回应,为事业发展开辟出新的境界。但少数地方和单位抓工作不观照现实,不创新求变,陷入经验和路径的依赖。
有的创新意识不强,身子进了新时代,脑袋还在过去时,凡事必先找模板,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言必寻据、行必问典;有的应变不足,手里的几把刷子“新三年,旧三年,凑合凑合又三年”,原地踏步;有的“守摊儿”思想浓厚,自认为“经历了很多浪”“吃过了很多盐”,习惯于凭经验办事情,面临新情况时往往心中无数、手中无招;还有的不管不顾群众需求实际,总是拿以前的老一套来敷衍。
别人怎么干,自己就怎么干。“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每个单位的情况是千差万别。0.99和1.01原本相差无几,但经过365次方运算后相去甚远,这个数学算式发人深省。工作也是如此,如果对工作的具体情境、具体环节、具体细节都视而不见,而是怀着照搬照抄的心态,美其名曰“学习借鉴”,那么只会带来“水土不服”。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一些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实效,就在于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像“千万工程”一个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千村千面”,根据各村不同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方案,而没有套用“千村一面”的工作方法。
二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什么样的态度、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那么,为什么一些地方、单位和党员干部干工作会陷入“套路化”呢?对这类党员干部,有网友曾作出生动比喻,可以说是十分形象,一定程度上也能回答这个问题。
比如,能力不足的“南郭先生”。明代袁了凡的《了凡四训》道:“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有的党员干部陷入“套路化”,重要原因就是能力不足。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他们不愿意学习和消化。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他们便无所适从,只好拘泥于过去的经验,行为僵化、缺少创新。平时他们还可能忙得不亦乐乎,热衷于文来文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变成了“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即使偶尔去调研了,也是“人到心不到”,如蜻蜓点水般坐着车子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回到材料谈一谈。
比如,缺乏担当的“软骨先生”。今天,我们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不论是推进各项工作,还是进一步深化改革,都不可避免要面临一些顽疾性障碍、触碰一些深层次矛盾。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需要一批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干部。
然而,有的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不敢也不愿接烫手的山芋、啃难啃的硬骨头,遇到难度大、动真格的工作就不去做深入研究,停留在表面上。有的觉得按“套路”出牌办事比较轻松安全,心安理得地住在“舒适区”,没有自我超越的锐气,导致许多工作在原地打转,走不出一条新路。
再如,政绩观错位的“算盘先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造业绩,必须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好政绩观问题。陷入“套路化”而不改正,从根本上来说是政绩观出了偏差。他们或简单粗暴地理解上级政策,上面“唱一句”、自己“哼一句”,一旦出了问题就赶紧把责任甩出去、把自己撇出来;或热衷于“嘴上谈兵”,讲起来是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希望给自己的形象加分,抓起来却墨守成规、无的放矢,置群众利益于不顾。
三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复杂严峻的任务,如果工作陷于“套路化”,就容易导致效率低下、贻误发展时机,也会造成管理漏洞、增加风险隐患,最终引发群众不满。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在思想认识、制度机制、能力作风等方面自觉避免“套路化”,将工作向纵深推进。
明晰改革创新的思路。虽然过往经验为工作积累了基础,却也容易造成路径依赖、惯性思维、固化僵化等问题。简单沿用旧有的方法和模式,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很多时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变化,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机遇,必须树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意识,以改革创新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
发扬谋深研透的精神。工作仅仅依靠表面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所从事的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既办好每件“小事”,更在制度机制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长远之策,在深入复盘中“解剖麻雀”,通过一例个案解决一类问题。反之,如果停留于事件本身的解决,而不去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那么今后很有可能还会再度发生类似问题。
树立务求实效的导向。追求实效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套路化”干工作不可能有实效。无论多么美好的构想或计划,如果不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产生积极影响,那么都将失去意义。只有把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牢固树立起来,建立完善评价体系和机制,才能让“套路化”没有市场,确保每一项决策部署都能抓深抓实、抓出成果。
古语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干工作就要树牢“做就做到最好、干就干到极致”的意识,打破一成不变的套路模式,唯有如此,才能把握住发展机遇,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确保工作出新又出彩!
各位读者: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留言在本文发布的24小时以内得到点赞数最高者,我们将赠送任意一套《浙江宣传》书籍。您怎么看待工作陷入“套路化”?来评论区聊一聊吧!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