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华的饼

金轩 浙江宣传
2024-10-09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一块寻常不过的面团,在金华却有了五彩斑斓的“生命”:金华酥饼、婺城雅畈肉饼、义乌东河肉饼、永康肉麦饼、东阳拍拍饼、浦江麦饼、武义宣平卷饼、兰溪鸡子馃饼、磐安大蒜饼……金华每个县(市、区)都有一两种拿得出手的饼。


一日三餐,无论何时,即便在乡下,你都能在金华买到饼。在金华城区的古子城,有个熙春巷,又被当地人称作饼街,专门网罗各地制饼大师,只为现场献上这最具特色的珍馐小点。


来金华,怎能不吃吃金华的饼呢?


金华酥饼 图源:“金华发布”微信公众号




在中国,从北到南,从东至西,饼的身影无处不在。作为一种常见主食,它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文化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就跟鲁阳文君讲了一个富人去别人家偷饼的故事。这则故事不经意间透露了饼的制作技艺当时在民间已有一定基础。只是,制饼师承何人?谁又是第一个吃饼的人?这些疑问如同历史的迷雾,无从解答。


饼的传说丰富了金华这片土地的饮食文化。据《金华市志》记载,程咬金早年流落到金华以卖烧饼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将未售完的烧饼重新放入炉中,次日,这些烧饼竟变得油润酥脆,香气四溢。这便是金华酥饼的前身。


永康肉麦饼背后的故事更为久远。相传,以麦粉裹上碎肉在青铜板上烤饼,是黄帝在石城山铸鼎时的充饥之法。这种古老的烹饪方式在永康流传至今,因南宋思想家、状元陈亮对其赞不绝口,永康人也将肉麦饼称为“状元饼”。


武义的宣平卷饼是与节日民俗紧密相连的美食符号。每年端午,当地家家户户都会和面制饼,炒制各式荤素菜肴,卷入饼中,共享这份独特的节日风味。宣平的卷饼,因其圆润如月的外形而寓意团圆,成为家人间情感交流的桥梁。


当然,这些故事只是饼文化中的一抹亮色。饼的真正魅力,在于饱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简单易得的食材,经过巧手的加工,竟变成了既能充饥又美味可口的食物,不仅滋养了人们的身体,也寄托着人们对更加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永康肉麦饼 图源:“金华发布”微信公众号




小麦,可以说是大自然中最神奇的物种之一。


一经碾磨,由谷物化为面粉,烹饪的天地就豁然开朗。经过大师的匠心独运,重塑其形,面团便成了个性化的食物。这也正是中国各地的饼不一样的原因,正如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然而,瓷器非常容易受地域限制,往往一个地区仅能孕育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瓷器。这与金华的饼截然不同。鲜有食物能像金华的饼这般,在一地可以有这么多呈现样式。


在做饼这件事上,金华人充分发挥了奇思妙想,煎、烤、摊、炸、烘、烙,“十八般武艺”通通上阵。比如,用两层麦饼粘连,中间夹着猪肉、葱,再捏成薄如纸片的大饼,用大火烙两分钟出锅,鲜香美味,这便是义乌东河肉饼。


东阳李宅的拍拍饼,一开始也是面团剂子,反复拍打成饼状,让馅与饼皮充分融合,再双手来回轻拍成薄饼状,遂放入锅里鼓包成球,香酥可口、油而不腻。制作一个拍拍饼下来,仿佛打了一套“降龙十八掌”,拍拍声不绝于耳。


金华酥饼在个头上,完全跳脱于金华各类饼,大的如茶杯,小的只有硬币大小。用具上,其他饼用的是电饼铛,而酥饼用的是炉桶,历经10多道工序、四五个小时才能制成。别看是小小个,其实内有乾坤,上下10余层,每层薄如纸,酥脆异常。


馅料的不同也能组合出不同风味。浦江麦饼的馅料十分丰富,以南瓜、青菜、萝卜打底,再拌入豆腐和猪肉,一口下去,捕获多重味道。浓郁的蒜香味是磐安人钟情的味道,大蒜饼形似披萨,表皮涂有一层薄薄的蒜泥,刚刚出锅的大蒜饼吸足了蒜味,齿间轻咬,蒜香扑鼻。


为什么一张饼能在金华“七十二变”呢?这是因为金华地区山峦起伏,各地在过去交流不便,连方言都是“十里不同音”。基于各地的自然禀赋和认知,饼的种类自然也就丰富多彩了。


出锅后的鸡子馃 图源:“金华发布”微信公众号




随着时代发展,金华的饼早已超越了果腹的简单范畴。在岁月沉淀中,它深深融入了一地的风土人情之中,形成独一无二的味蕾记忆,同时也反映着一地的人文特色。


比如,永康的麦饼分为小麦饼和肉麦饼,一个只是一张饼皮,一个则是馅料十足,看似两个极端,其实具有不同意义。小麦饼耐饥饿、易储存,馅料有什么包什么,是永康工匠们行担走四方的“伙伴”。肉麦饼则是日子富裕以后,人们对自己的嘉奖,馅料要什么包什么,可以是小半斤肉,也可以是豆腐、豇豆、茭白。


在选择日趋丰富的年代,磐安人制饼坚持以玉米、大蒜等本地食材为馅料。这既是他们利用山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创造各色美味的生动写照,也是当地人不忘本、坚守传统、珍惜乡土文化的真实体现。每一口玉米饼、大蒜饼,都承载着磐安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和对过往岁月的温馨回忆。


如果在金华,你被本地人用饼款待,说明他以最质朴、最热情的方式招待你。因为大部分金华的饼,外皮虽然朴实无华,内里却是满满的梅干菜与猪肉的鲜香,恰似金华人外表坚韧、内心温热的性格。


走在金华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每一家饼铺都藏着几代人的手艺传承,每一块饼的背后,都有一双双巧手在默默耕耘。他们制饼既是谋生所需,也是文化传承。金华悠久的饼文化,正是靠着他们一张饼一张饼传递下来的。


天赋异禀,天赋一“饼”。其实,哪有什么天赋,只不过是老一辈人为生活打拼,在饼中讲述着一个地方的故事,传递着金华人的情感与温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浙江宣传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