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冬妮:稳信心、稳预期,路虽远行则将至

GIG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2023-11-08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GIG)立足湾区,服务国家,面向未来。研究院由著名学者郑永年教授担任理事长。


图源:网络

何冬妮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学术副院长、资深研究员    

相关链接:

2023年国内外政经形势预测论坛成功举办

本文系何冬妮在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合作主办的“2023年国内外政经形势预测论坛”圆桌研讨上的发言整理。


导读

全国两会刚刚胜利闭幕,中央政府新任领导班子集体亮相,新任总理李强在记者招待会上阐释了政府施政纲领,并用“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八个字表达他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大疫三年,失去的已失去,在不忘反思的同时,当下最重要的是修复疫情期间企业和居民的就业损失、收入损失、财富损失以及心理伤痕,通过行动、事件、时间来稳定信心和预期。从2023年通往未来,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稳信心稳预期,可能至少有几件事是需要把握住的。


1

一手促居民消费,一手促民间投资

以内需为战略基点,是一个重要判断,是基于内外形势变化提出来的。从统计数据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需比重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不断下降的。去年四季度,我国出口下滑得很厉害,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外需是回落?是萎缩?还是疲软?我们要避免笼统的判断。外需回落可能更多是周期性的判断,周期性的回落与全球制造业周期波动直接相关;外需萎缩可能更多是趋势性的判断,趋势性的萎缩与大国人口老龄化、逆全球化浪潮、气候变化等趋势直接相关;外需疲软更多是结构性的判断,结构性的疲软与大国竞争导致地缘政治风险加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各国产业分工结构变化、全球收入和财富分配失衡等直接相关。从周期性、趋势性、结构性几个维度看,未来外需都不容乐观,过去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格局很难持续下去。

更重要的是,国内的情况发生了变化。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内需大市场起来了,这是一个由中低高不同收入阶层共同构成的单一大市场,虽然还不是完美的橄榄型,但由于人口总量巨大,如果不同收入阶层的多元消费需求都能充分释放出来,那么对任何产品和服务市场都是规模巨大的需求。

把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打牢,中央反复强调要着力扩大消费与有效投资。其中,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是扩大内需的两大支柱,是我们观察信心和预期的重要对象然而,两大支柱的健康持续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一方面,我国居民消费率较低。我国居民消费率不到40%,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疫情三年里全社会社零总额年均同比增速为2.6%,比疫情前三年(2017-2019年)低6.5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下降0.2%。居民消费增速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下降。如果居民对未来就业、收入、财富的预期仍然不稳,预防性储蓄动机就会一直很强,消费者信心指数就会在低位徘徊,居民消费就很难扩大。居民消费不扩大,M2再扩大也转换不成有效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下来以后,货币空转的问题更加突出。扩大居民消费,更大的挑战来自于“未富先老”以及少子化趋势。疫情对消费是一次性冲击,虽然这种冲击是猛烈的,但老龄化少子化给消费带来的是长期性冲击。我国高龄少子化的趋势明显,人口高峰比预期提前到来,导致劳动人口加速减少、劳动人口抚养比加速提升。在第一支柱养老金替代率不到50%、二三支柱养老金只覆盖极少人群的情况下,居民消费必然受到收入预期降低的负面冲击。预计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后,养老负担加重会导致社会总体消费倾向下降、储蓄倾向上升。

另一方面,民间投资占比下降。统计数据显示,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比10年前下降了7个百分点左右。2022年,民间投资增长0.9%,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0.1%。今年1-2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8%,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0.5%。

拉动居民消费,不管是发消费券,还是发现金,或者使用各类消费补贴,都属于短期刺激政策,长期看不可持续,因为政府支出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所以促进居民消费根本还是要靠扩大就业和提升居民收入预期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关键在民营企业。民营企业“56789”的贡献中,对就业的贡献是“8”,贡献超过八成。所以,宏观政策的出发点是扩大居民消费,但落脚点是在如何稳定民资民企的预期、激发民资民企的活力、扩大民资民企的发展空间上。这可能是新任总理如此强调民营企业发展的原因所在。

在民营企业信心不足预期不稳的情况下,政府试图拉动投资,比如推动大规模的新基建投资,目的是要撬动和挤入更多的民间投资。但现实中,政府投资和国企投资如何有效拉动民间投资仍然是一个难题,而且现实中国企同民企争利的现象并不鲜见。如果公共投资是挤出而不是撬动民间投资,很难说是有效的投资。

2

“市场决定”是最能稳定信心和预期的激励机制,

公共投资应聚焦于人

如何稳信心稳预期,有效拉动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本要靠改革开放。不管是资源要素配置的市场决定,还是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都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市场”是到今天为止最有效且最能稳定预期的激励机制。如果政策多变、还常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部门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是不利于稳民企信心和预期的。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打造服务型政府,将增强民资民企信心和预期。

国资国企改革“从管企业为主到管资本为主”已经推了很多年。除了确实关系国家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领域外,国资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存在,能不能只需要实现资本利得,而不需要寻求控制权和主导权?这样可以扩大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同时实现国资保值增值,一举两得。不管是为了促进居民消费,还是为了促进有效投资和民间投资,公共投资应越来越多投到促进人自身发展的项目上。在以往很长时间里,许多公共投资都是见物不见人。“铁公基”等老基建以及5G等新基建投资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但越往后,人类由工业文明进入数字文明,投资于人将愈发重要。科研投入也是这样,实验室、试验设备、科研场所等固然很重要,但人的脑子更重要。如果科研经费支出仍以贴发票为主,就很难说是主要投资于人。Chat GPT、Office copilot来了,如果科研人员还在贴发票的话,转向创新驱动就容易停留在宏大叙事上。

开放是稳信心稳预期的必要条件,不仅指对外开放,也指对内开放。中国对内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是打破内部壁垒;对外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主动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接,是打破外部壁垒。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不是不要开放,而是要更加开放。外需占比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不等于开放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下降。开放的大市场,是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技术、资本的前提。中国经济增长正由要素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更重要的,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看,内外需战略基点的转换是工具理性,坚定开放、践行开放是价值理性。

3

金融回归价值创造,为科学发现、技术创新持续造血,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居民财富保值增值

从十五年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到今天硅谷银行暴雷引发系列连锁反应,我们可以从美国的经验教训得到的启示之一是:以“容易钱”赚“容易钱”有上限,风险错配期限错配导致踩踏的风险永远存在,要防范金融成为问题和麻烦本身,金融资本应回归价值创造。

从我国的情况看,不管是拉动居民消费,还是促进有效投资和民间投资,金融的作用都不可替代,反过来看,这两者又是金融价值创造的体现。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出发,金融回归价值创造,可能有三件事情很重要。

为科学发现、技术创新持续造血。人类正处于科技革命大爆发的前夜,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算力、能源、材料、数字货币等领域的新发现和新发明涌现。我国在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方面总体仍相对落后于美欧发达国家,现在又面临美国及其盟友“卡脖子”和“小院高墙”的步步紧逼。金融如何助力中国成为创新强国?中国的创投、风投如何健康蓬勃发展?此次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由“一委一行两会”转变为“一委一行一局一会”,在党的领导下央行宏观审慎管理与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微观审慎监管分工协作。更好的监管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未来在避免监管盲区、有效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同时,更大的挑战是打造一个能更好激励全社会创业创新行为、为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持续造血的金融市场和金融生态。

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一再强调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如何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创造价值?首先,土地财政、土地金融的模式基本已经走到头了,不可持续,房地产还在挤泡沫的进程中。其次,虽然我国已经不缺资本,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未来除了促进专门服务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发展,需要切实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再者,金融科技、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新业态正在兴起,这些新兴业态未来将更好地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服务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对企业家来说,金融能给我流动性,能对我的风险进行定价,能给我整合资源、拓展市场、扩大生产的杠杆,这是金融的价值创造。对普通人来说,金融能让我的财富保值增值,或者至少能跑赢通胀,这是金融的价值创造目前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一半以上仍是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占比还不到一成。居民投资的渠道太少。未来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扩大,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会进一步释放,财富管理行业还有巨大的市场。我们有理由期待,在金融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制度不断完善的趋势下,一个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能给价值投资者带来时间的玫瑰,让居民的财富实现保值增值。

注释:

① 央行报告:我国居民消费率还明显低于高收入国家水平.中国经济网.2023-02-25.

② 国家统计局:2022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新华网.2023-01-17.

③ 1-2月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投资消费增速开始回暖.经济观察报.2023-03-15.


END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是“民间性质、官方支持、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研究院秉承独立、客观、有效的核心价值理念,汇聚海内外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学者和实践者,扎根真实世界,积极回应转型中国的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致力于知识创新和专业的政策研究,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和解决方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