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少有公号推荐的4本好书
又到了不定时更新的小众童书栏目了。「上一期的小众书」分享的儿童文学,意外收到了很多大朋友的喜欢,这次我要给大家分享两本绘本+儿童文学。
今天就分享4本,书不在多,在于精。在我看来,同样是知名度可能没那么高、其他号也基本没看到过介绍,但却非常值得一读的作品,我们来扩散它们,希望大家看后能产生一些心灵上的共鸣,多多唤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绝妙的馊主意》适合4岁+
《小不点》适合4岁+
儿童文学《萤火谷的梦想家》8岁+
儿童文学《孤岛上的23堂写作课》9岁+
《绝妙的馊主意》
著绘:[美] 玛戈•泽蒙克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适读:4岁+
“馊主意”能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还是变得美妙无比?这书特别无厘头,却太有道理,看完我想拍案叫绝。
写《绝妙的馊主意》的玛戈•泽蒙克,是名副其实的获奖大户了。《绝妙的馊主意》获得凯迪克银奖,《法官:一个不真实的故事》获得凯迪克银奖,《达菲和魔鬼》也获得凯迪克奖。
《绝妙的馊主意》还被评为“1977年美国纽约时报书评推荐的年度儿童书”。多年后,这个源自犹太民族的传说,还是独特得很,依然有让人深思的实力。
一个贫穷又不幸的男人,和他的母亲、妻子、6个孩子生活在一间拥挤嘈杂的小棚屋里,举步维艰。
男人向聪明的长老求助,长老给他出了一个又一个主意,但每个新的主意,都让家里的状况更糟了……
原先的房子已经够挤了,长老还让他把家里的牲畜也赶进屋子里:
绘本里的彩色插图,也非常直接、真实的呈现出男人家里的灾难式场景。我们隔着纸都能感受到棚屋的拥挤和嘈杂。
再把老山羊也牵进去:
接着,还领牛进屋。
长老这是干什么呢?
屋子更挤,噪声更大。全家人越来越烦躁,男人实在忍无可忍,又找上了长老。
没想到,长老作出令人迷惑的指示:把所有牲畜一个个从屋子里赶出去。
最后,房子还是故事开头的那种拥挤,一家人还是最初的那种贫穷,男人却万分感谢长老让他的生活甜蜜无比...
作者这样写故事,够诙谐,也绝妙无比。
它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反转。
每次长老冒出一个“馊主意”,男人一家就更是艰辛。男人反复找长老,吊足胃口,让人总是忍不住设想长老接下来会用什么办法,能不能一步解决问题。
直到他最后让男人把牲畜赶出屋子,我才恍然大悟:哦,男人一家的问题还能这样解决!
反其道而行之,既合情合理,又在意料之外。
男人一家看似拥挤如初,心态却是完全不一样了。起初的窘迫,变成现在的轻松。
确实,有时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取决于环境,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心境。
这个故事对我们大人来说,依然奏效。我看完书在想,很多时候我们对生活不满足,但试想,如果你现在拥有的东西,要一件件失去,再又一件件还给你,是不是觉得人生太满足了?
换个角度看问题,合理调整好自己的心境,不失为一种生活智慧。
《小不点》
著绘:[比] 安·艾珀
适读年龄:4岁+
孩子的悲伤,你真的关注过吗?
相比他人的不幸,小孩的悲伤可能很小很小,但他的悲伤独一无二,可以很大很大。
今天要介绍的绘本《小不点》,出自绘本作家安·艾珀之手。不得不提,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与深意。《风是什么颜色?》和《装满夏天的信》也是他的诗意之作。
小不点心爱的猫走丢了,于是,他走遍世界去寻找。
可是,他遇到的人都认为自己更不幸,小不点丢了猫没什么大不了。
牛仔说自己丢的东西更多,有钥匙、帽子和马儿。
乌鸦夫人则列出自己断了鼻子、鞋子进了小石子的惨状。
流浪汉更甚,他失去的是整个家园。因此,流浪汉觉得,小不点为了一只猫落泪,太微不足道了。
后来,巨人、商人、船长、老婆婆、风向标陆续出场,但依然没有一个能体会小不点丢失猫的悲伤。
小不点的悲伤,真的无关紧要吗?
幸好,最后出现的小狗,消解了小不点的闷闷不乐。
小不点用另一种特别的方式,弥补了丢失猫的空虚感——他把猫写进了故事里......
就算不幸几乎席卷全世界,小不点的苦闷难道没有一点儿价值吗?
故事里的小不点,起初只想找到自己的猫,在倾听了其他人的烦恼时,也在深深期盼有人承认他的悲伤。
每个悲伤,都需要有出口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倾听
在他得不到理解和安慰后,甚至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该悲伤。因为情绪不被认同,小不点从丢失猫的困境,跌入了更深的情感困境。我为他的低落感到难过。
他找呀找呀,试呀试呀,才在小狗这里找到地方安放悲伤。
人人各有烦恼,可悲伤没有大小之分,孩子的悲伤也该有落脚之处。他们的情绪等待着我们予以倾听和包容,这样才会让孩子感觉到他的重要性。
这部绘本的插画细节,值得我们睁大眼睛去找。大家丢失的东西,一件件都拼贴在画面里,包括小不点心心念念的猫。
有时,颜色、图案也意有所指。有时,某一页的图像元素,也会为下一页作出暗示。比如,船长一页的零星花纹,到下一页就变成老婆婆身上大片的图案。
安·艾珀把真实和虚幻结合得很微妙。小不点走过沙漠、森林、大海、极地,邂逅了不同身份的人,画面里甚至还有小红帽和大野狼。
我们宛如走进童话,却真真切切感受了丢失的痛苦。
作者:[美]艾莉森·麦吉
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开本:32开 装帧:精装
定价:68元
适读年龄:8+
在我心目中如果有一本书可以和《柳林风声》相媲美,那非这本《萤火谷的梦想家》莫属了。
同样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题材。
故事中透露的自然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拂过河畔的夏日清风,萤火虫的微光,还有蟋蟀的长鸣。
作家艾莉森 · 麦吉(Alison McGhee)的文字清新简单,却蕴藏着巨大的生命能量。
一只渴望飞到月亮上的萤火虫,
一只喜欢唱棒球歌的蟋蟀,
以及最后一只传奇河鼠……
三个孤独的生命体原本在自己的生命轨迹上孤单前行,却因为同样怀揣一颗追梦的心,彼此相遇了。
这是一本从开始到完成花了近六年时间的书,就像艾莉森在后记里写到的,
“实际上,创作《萤火谷的梦想家》的整个过程都是缓慢的。只有当时机成熟的时候,这本书的心脏和灵魂才呈现在我面前……”
在生活在萤火谷的萤火虫们看来,萤萤绝对是一个异类,她有点儿疯疯癫癫,总是念叨着总有一天要飞到月亮上去,而且她一点儿也不惧怕“巨人”——人类。
同样的,在萤火谷的蟋蟀族群中,有一只不那么合群的蟋蟀——蟀蟀,和萤萤一样,蟀蟀对人类一点也不惧怕,甚至有那么些向往。
如果说萤萤和蟀蟀都对人类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那么对于萤火谷的最后一只传奇河鼠——阿鼠来说,人类就是给他们的部落带来灭顶之灾的罪魁祸首。
很久以前,当阿鼠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人类捣毁了一座海狸坝,这使得河水突然暴涨,正在打鱼的阿鼠爷爷和其他所有的河鼠都被湍急的水流吞没了。
相较好奇心浓重、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的萤萤和蟀蟀,阿鼠身上带着一种苍凉的使命感。
在河鼠部落消失后,他在萤火谷河堤旁的一条船上孤独地生活着,仅靠着一本《河鼠指南》,努力地学习着前辈们的智慧,从导航图到星座,从打绳结到航船。
萤萤和蟀蟀是孤独的,因为不被同伴所理解,他们满怀对认同的渴望;
阿鼠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不但体现在行动上的形单影只,更体现在心灵上。
在阿鼠心中,其实像他的祖辈们那样,是怀揣着一颗远航梦的。
只不过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掌握所有需要的知识,也不知道这一天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到来。
他日复一日地练习着、忙碌着,生怕一停下来,就被巨大的像黑洞一样的孤独感所吞噬。
和故事里的三个动物主角一样,“小巨人”彼得的出场,也带着浓重的孤独感。
因为挚友查理的离世,彼得一蹶不振,不肯去上学,他终日在河边发呆,想要造一个小筏子顺着河流远走高飞。
艾莉森用了很大的篇幅,详细描写了萤萤和蟀蟀与彼得真正相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起初是试探的、躲闪的。
直到萤萤抢着说出蟀蟀的梦想——当一名棒球运动员,这个让蟋蟀们嘲笑的梦想,彼得却认真地听进了心里,他微笑着提议帮蟀蟀从接球练起。
从这天起,蟀蟀开始从接蒲公英练起,灵巧度与力量感与日俱增,他感到,离当一名棒球运动员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萤萤也忙碌着,她让蟀蟀给她计时,终日刻苦地练习着飞行,总有一天,她要飞到月亮上去。
故事的高潮,毫无疑问出现在萤萤为了证明自己,负气向上直飞,她像一粒子弹头一样直直地飞了出去,稀薄的空气让她头晕目眩,终于,她开始向下坠落。
下面的小动物们惊恐地注视着,听到萤火虫们惊呼的彼得一头冲出了房门,嗵嗵地跑下河岸。
彼得从岸上一跃,落到了小筏子上,不堪重负的小筏子开始沉没,紧随而来的彼得爸爸把他从河里捞了上来,不顾他的挣扎。
就像忘记了自己曾和自然里的动物们也是这样亲近一样,时光也将童年里那只叫阿鼠的河鼠伙伴,从彼得爸爸的记忆里抹去了。
“男孩都会长成巨人”,而阿鼠却将那艘写着“戴维”的纸船宝贝似的叠了起来,视作最珍贵的收藏。
危急关头,阿鼠抓用刀切断了紧紧缠绕的绳索,这是船的首航。
因为对未知没有把握,渐渐老去的阿鼠迟迟不敢行动,如果没有这次意外情况,船可能就要这样停泊一辈子。
船猛地划了出去,蟀蟀从甲板上一跃而起,接住了坠落的萤萤。
萤萤得救了。
萤萤的死里逃生让彼得深受震撼,他突然意识到生的可贵,从好友离世的悲恸中走了出来,他决定回到学校,试着开始接受新的生活。
改变的不止有彼得。
在故事的结尾处,阿鼠打破了对未知的恐惧和对自身航船能力的不自信,下定了决心要到萤火谷以外的地方看看,蟀蟀和萤萤也跟着上路了。
彼得将一只白色的小纸船放进水里,为三个伙伴送行。
前方是未知的,既蕴藏着希望,也存在着挑战。
但,不勇敢地向前迈出一步,谁又能下一番定论,这未知的前方,对我们这短暂而漫长的一生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这是一本特别适合睡前阅读的书,艾莉森用轻柔的语调,吟诵了一首奇妙的生命赞美诗。
在它恬淡清新的童话外衣之下,其实包裹着许多深沉的主题——
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和解;
如何保留特立独行的生命本色;
对生与死、梦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就像在“万物都有归宿”这个章节里,萤萤、蟀蟀和彼得所探讨的,
《萤火谷的梦想家》的原版书名叫《Firefly Hollow》,直译过来就是《萤火谷》,马爱农老师在翻译的过程中,加入了“梦想家”这三个字。
在我看来,这个点睛之笔既点名了主题,又增加了美好的意蕴,让人光是读书名,心中就闪动着梦想的微光。
总的来说,这可能是最近带给我治愈和力量最多的一本书了。不管生活有多难,希望大家还是要有梦呀!
作者:[意]帕多文尼高·巴卡拉里奥&
[意]亚历山德罗·加蒂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开本:32开 装帧:平装
定价:25元
适读年龄:9+
因为想要系统地学习一下创意写作,有一段时间入手了一些写作方面的书,这本乍一眼看上去并不打眼的书,却给了我最大的惊喜。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漆黑一片的旅店里,一位撑着大红伞的小女孩,把一个据说藏着写作秘诀的盒子带到了两位作家面前。
孤岛上的23堂写作课,就此展开……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它结合了小说的呈现形式,并以23件各具特色的小物件串联始终,娓娓道来。
既颠覆了我们对于写作类型指导书籍的刻板印象,也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书中的写作建议和写作练习,都是两位作家多年写作经验的结晶,较全面地呈现了孩子在写作时可能会遇到的难题。
比如如何寻找灵感、
如何塑造人物、
如何让写作更加顺畅……
不管是对于学习写作的孩子,还是热爱写作的成人读者,都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随着盒子的开启,故事里的两位作家费里尼和斯拉卡巴尔迪,还有小女孩吉尔达一起,开始猜测起埃瓦里斯通叔公留下的这面袖珍镜子的用途。
主人公的讨论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是对读者思路的引导。
镜子背后埃瓦里斯通叔公留下的爱好清单——“第一,钓鱼;第二,阿加莎;第三,国际象棋”,令人豁然开朗。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他自己的喜好是如此重要。
“你的喜好就像是指南针,这个指南针可以帮助你找到那些你真正想要写下来的东西。”
关于第一个物品镜子的探究在这里画上句号。
紧接着的练习,更加清晰地阐明了这一小节想要传达的重点,以画外音的形式,将读者和故事紧密地联系起来。
起初,这张没有棋子的棋盘令吉尔达非常疑惑,随后三人展开了思索和推理,关于这个物品的深意也变得清晰起来。
棋子就是人物,骰子就是作家,故事就是将不同的格子相连,组成的一条路线。
“如果阅读故事的人也想要和你一起抵达终点的话……那就说明,你写的故事非常成功!”
随着谜题的解开,三个人满足地看着桌面上摊开的游戏棋盘,等来了厨房送上来的第二道大菜。
其他章节,也大体采用的是“物品——实际用途——推理——写作技巧生发——经验总结”的讲述方式。
这里我简单地整理了一下 23 个物品分别对应的写作知识和建议,
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就能构建出一个无边无界的纸上王国,这大概就是写作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往期精彩儿童文学• 日式轻幻想故事《猫的风工厂》• 二孩家庭《我和小姐姐克拉拉》• 动物奇幻小说《猫武士》• 老鼠记者全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