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小说专场 | 太难了,可能很久不会再有
的确,图像小说/漫画,图画+文字的形式,使得一些偏严肃、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变得更加易读易懂。我觉得可以看作是图像叙事从儿童领域(绘本),向成人领域的一种拓展。
一些文字量巨大、曾经让人望之生畏的大部头,现在孩子们也试着可以去读一读图像小说/漫画版,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了。
更重要的,比起起源于分级制度、题材有限的桥梁书,图像小说/漫画的题材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无疑都是更胜一筹的。
比如我们之前分享的书单里,既有反映青少年心灵成长的励志佳作,也有深邃难读的文学名著改编,以及战争、核泄漏议题的非虚构作品……
其中不少作品,都是思想和审美都很高级的大师级经典,不仅适合孩子阅读,也很适合成人读者欣赏和收藏。
之前有读者留言等不及自行提前下手了:
确实,图像小说/漫画品类的定位以前一直比较小众,所以往往定价高昂,平时也很少参与活动。
这个任务很艰巨!老读者应该知道,我们一般很少做单本书的专场,因为都是来自不同的社,要一家家社去沟通,工作量很大。
这次图像小说也是如此,我们选的二三十本,平时基本不参加大促活动的。这次为了能组图像小说专场,我们真是废了老大劲,太难了,中途差点想放弃......最终才薅到平台的羊毛。
相比平时的价格,这次力度是真的香!
依然是100-50满减+大额优惠码。
丹妈读者专享 红包雨
17-23日:9点/12点/21点
👇
大额优惠码
300-105 TX8QV6 WUCZEYT7UW85 MFMGMBQNKV4U
205-80 2GKFK9 FR98AGQPU7YW GEZHBXQCXAZR ZJHDZ8
155-50 TVP9JV WYYTZP4KBFRU ENENKN
优惠码有效期:4.17-23日
👇如何使用优惠码👇
《沙丁鱼罐头之味》
之前给大家推荐过一套社会哲学绘本👉《穿内裤的狼》。
作者威尔弗里德·卢帕诺的脑洞和幽默简直让人叹服,当然更了不起的是他同时赋予了故事深刻的哲思。
今天,他又带来一本充满法式浪漫与哲思的无字漫画《沙丁鱼罐头之味》。
你一定好奇,一本无字的漫画,要怎样讲故事?
在这本书中,威尔弗里德和画家格雷戈里配合得天衣无缝,不用一个字的对白,就给我们上演了一出戏剧性极强一波三折的好故事。
整个故事以双线叙事的方式展开:
◆ 一条线索是渔夫小老头的海上历险。
在海上,
小老头经历了风暴、大火、海盗……
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化险为夷回到家中。
▲海上风暴
▲遇上海盗
◆ 另一条线索是小老头的胖太太。
小老头失踪后,胖太太毅然踏上寻夫之旅,却意外地凭借厨艺和编织手艺成为大受追捧的网红……
一般漫画故事的剧情,多半要依靠气泡里的人物对白来展开。但这部漫画却做到了只用图画就能讲故事。
极度细腻的人物动作、表情,将图画的叙事能力最大化……
正如卢帕诺在采访中说:“几万年前,人类的先祖在岩洞中画画时,文字还没有出现。所以用绘画来叙事,讲述生死和日常生活,是埋藏在人类基因里的一个能力。”
观看这样一部作品,简直就像在看一部精彩的无声电影。
它成功击碎了一切因文字语言造成的障碍,让我们重拾人类最原始的基因能力。
除开老夫妻相濡以沫的爱情主线,这部作品同时被作者巧妙地揉入了环保、消费主义、网红文化等多个议题,每一个议题都引人深思,同时也将作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
比如,巨型轮船船以伤害大自然为代价,充满血腥的捕捞行为。
还有,小老头在海上漂流时,曾遇到轮船肆无忌惮地泄露废油,造成海上污染。
而小老头放出的信号弹,无意中点燃了这片废油,爆炸和大火让污染者自食其果。
作品中另一个有趣的彩蛋,则是被小老头救下的海鸥。海鸥被人类丢弃的垃圾捆住嘴巴,幸好遇上了好心的小老头。
在得救后,海鸥就常伴小老头身边,给他帮了不少忙,最后甚至一路跟到了小老头家。
哈哈哈,看来“不远万里”也要找到你的,可不止胖太太一个呢。
《马当家的饭桌》
坦白跟大家讲,这本书完全是我误入的。
在翻开本书之前,我原本以为它是一本治愈系的美食漫画。
但事实上它的深度和所传达的复杂情感远超我的期待,不愧是豆瓣9.0的高分作品。
故事的情节相当琐碎,一如我们中年人一地鸡毛的日常。
出于经济窘迫,故事主人公马当带着妻子和不到一岁的孩子,搬到了远离都市的乡下。
这座四处漏风的房子,老鼠比马当一家还先住进来。
马当的父母虽然还住在首尔,但经济状况也很糟糕:
父亲酗酒,动过手术已经丧失劳动力,母亲身体不好,依赖药物。
老两口只能生活在见不到阳光的地下室。马当抵押了车子贷款,才筹措到妈妈的医疗费用。
马当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带孩子,买菜做饭,陪妈妈去医院复诊、拿药。
忙得晕头转向的马当,晚上通常来不及开展自己的漫画工作,就已经累到不行,什么也做不了了。
晚上已经体力不支撑,工作完全没有进展
马当的生活太平凡了,平凡到就像我们每个人日常;
马当的生活太真实了,真实到我们像看到自己一样唏嘘。
在这部半自传性质的作品中,作者直面自己的内心,用一支画笔温柔却又保毫无保留地,剖析了他与父母之间两代人的爱与怨。
马当心中有对酗酒家暴的父亲的怨恨;
小时候,父亲是家里的独裁者和暴君,只要他一回家,温馨的家庭氛围就荡然无存。
父亲是家里的“统治者”
作者即使在潜意识里,也无法掩饰对父亲的不满,在这个全员“猫化”的故事里,他唯独把父亲画成了一只老沙皮狗。
马当心中有对温柔多病的母亲的愧疚;
马当成年后努力逃离原生家庭,试图建立自己的生活。他为了自己的小家庭,没办法和妈妈一起生活,最后只能将她留给父亲。
只有在父母接触不到的地方,
才能维持我完整的世界。
马当想要帮助父母改善生活,至少搬到地面上的房子来住,却直到母亲去世都没有做到。
马当在生活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也会忍不住抱怨:父母的身体为何早早衰败,不如同龄老人健康。
为什么没有早点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呢?
这本书太真实了,真实到有些刺痛到人到中年的我们。住房、养老、育儿……这些谁都逃不开的问题,是成年人必须面对的生活困局。
虽然,生活并不如意,但故事的底色却仍然是温暖且充满希望的。
因为住在乡下,春天院子里茂密的野菜,统统变成了马当家饭桌上的美味。
啊!真好吃~
而这些美味也让马当回忆起和母亲的点点滴滴:
和妈妈一起买菜、看着妈妈在厨房做饭,那些端上饭桌的热腾腾的饭菜,最后都变成了记忆中最温暖的部分。
或许,对东亚人来说,饭桌始终是一个家庭最让人安心的所在。
无论与亲人间发生过什么,只要说一声:“来吃饭吧!”
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当尘埃落尽》《不必为我歌唱》
这两部作品也是半自传性质的作品。
来自加拿大的国民级漫画家米歇尔·拉巴利亚蒂,以自身为原型创作了“保罗”及他身边亲人们的故事。
《当尘埃落尽》故事一开篇,作者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幸福热闹的大家庭。
外婆看到回家的女儿殷切地不停追问:你们饿吗?要不要再吃一点?
碎火腿三明治和蟹肉三明治?牡蛎馅饼?蓝莓布丁?伊丽莎白女王蛋糕?蜜枣曲奇?布朗尼?……还是先喝点东西?
一大堆的美食恨不得全部塞进孩子们的肚子里,才能让母爱充分释放,让人忍俊不禁。
外公亲切的把所有的孩子都叫做“兔子”,而所有的外孙们都是小兔子。
为了让外孙们尽情游泳,外公不惜血本给泳池安装了最好的加热器。
孩子们每次来拜访,最后都会变成一场盛大的节日:
除了数不清的美食,他们还会为孩子热情组织各种游戏,扮演印第安人的派对、乘坐四驱车兜风、像奥运会一样滑冰、滑雪……
最棒的是圣诞节的时候还会装成圣诞老人分发礼物。
这些难忘的家族回忆,给孩子们带来无比的快乐。然而,这一切幸福的图景,却在外公患癌后急转直下。
被病痛折磨的外公,一度变得坏脾气、不通情理,让身边的家人尤其是外婆饱受折磨。
“他!他就是个巨婴!该做的事情一件不做!而且,他变得对我很不客气!”
“这是正常的,妈妈!想一想他的处境,他知道自己没有多少天了,他只是气自己的人生。”
仅仅一个月,外公的体重就减轻了一半。
疾病带来的肉体折磨,失去对自己身体掌控感的无助,面对死亡的恐惧,这些即使是亲人,也很难完全感同身受。
最终,外公住进了临终关怀疗养院,也放下了所有的愤怒和不甘,在所有孩子们的陪伴下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程。
什么是死亡呢?
死亡不可避免,终有一天会降临到我们每个人身上。
但只要这一生有爱,就不必畏惧。
每个人的生命都会如同尘埃般落尽,但我们给世间和亲人留下什么样的回忆,或许才是永恒。
事实上,外公的童年极为不幸,差一点就走上了邪路,却在关键时刻得到了救赎。
他白手起家成为一家公司的副总裁,并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用心地爱着自己的每一个家人,同时也收获了朋友、顾客、同事的爱戴。
葬礼上的亲朋的真切怀念,就是外公人生最伟大的勋章。
用心生活吧,就当它是真的那样。
以千吻之深。
——莱昂纳达·科恩
《不必为我歌唱》是《当尘埃落尽》的姊妹篇。
主人公保罗在这部作品中正在经历中年危机:和妻子早已离婚,女儿也要远走高飞,母亲身患重病,漫画事业也走入瓶颈期……
幸福早已远去,而生命的衰败,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就像保罗家后院那棵枯死的苹果树。
如何度过人生下半场这孤独又迷惘的时光?可能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想一想了。
比起颓丧的保罗,他母亲埃琳娜的人生态度,是最打动我的。这位经历过种种人生不幸的女士,至死都保持着无比优雅的姿态。
如果生活注定苦乐参半,那么不如就让我们笑着面对。
大自然充满了汗水
田地里有着幸福
春天到了……
我们的忧伤也有了颜色
不幸中也有春天
春天到了……
友情提示,这两部作品都是超级催泪弹,读之前请备好纸巾并及时补充水分😭。
《森林大帝》
★手冢治虫
《森林大帝》的经典隽永之处,固然在于三代狮王悲壮的命运史诗,以及对人与自然主题的深刻探讨。
比如,🦁小狮子雷欧第一次来到动物园的时候,就忍不住怀疑:即使吃喝不愁,住在这种地方的动物会幸福吗?
▲
《闪光的旅程》
作者:[法] 卡米耶·茹尔迪
适读年龄:8岁+
如果说《森林大帝》讲述的是“勇气与面对”,那么《闪光的旅程》就是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
爸爸再婚了,小女孩和继母,还有继母的两个女儿都相处得不好。所以,全家一起露营的时候,她背起自己的小背包,短暂的“离家出走”了。
后妈是“巫婆”什么的,实在是非常小朋友的“经典表述”啊哈哈~
于是,我们也和这个迷路的小女孩一起,闯进了一个灿烂又梦幻的奇妙世界。
整个故事的氛围非常宫崎骏:一场误入桃花源的奇妙冒险,一个孩子无声的独立和成长。
狐狸背起小女孩时,小女孩应该是想起了爸爸宽厚的背吧。
这样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一种成年人对孩子的善意的温柔:
为想要逃离现实生活的孩子,打造了一个粉红色的奇妙小宇宙,供他们躲藏、玩耍,等待他们慢慢成长。
因为,有时候“逃离”并非软弱,而是需要时间和积蓄力量。
非常喜欢故事的结局:
这是归家之际,团圆之际……
明日相约再玩耍……
弹珠、纸牌、过家家……
警察抓小偷还有打仗的游戏……
日子就这样一点儿一点儿过去……
如果有一天你想要逃离……
去邂逅世间的美妙、梦想还有奇遇……
妙妙马守护着的奇幻森林永远欢迎你。
真好,有这样一个奇幻世界永远等着孩子,他们也会多一点面对生活的勇气吧。
《我的辽阔天地》
作者:[法]卡特琳·默里斯
开本:16定价:88.00元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适读年龄:12岁+作者卡特琳·默里斯的人生,似乎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我的辽阔天地》,是这位法兰西艺术学院的院士写给自己的童年颂歌,也是她的自我疗愈之作。
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内封,小小的女孩,在广袤又茂密的林间自由地探索着。
这是卡特琳家的花园,也是她和姐姐从小长大的地方。
即使如今生活在巴黎,她还是希望能有一扇特殊的门,一打开就通往童年的牧场……
▲在墙上画一扇门
▲一打开,就通往童年
卡特琳的童年,是充满好奇与探索的童年。
🐚她和姐姐从地里挖出贝壳、石头、残缺的雕像、数百年历史的粪便……开起了博物馆;
🐏她亲眼见证过小羊的出生;
🐖她围观过杀猪,知道血肠和红肠如何被制作出来;
卡特琳的童年,是被自然滋养的童年。
她的爸爸妈妈在自家巨大的花园里,种下了所有能种下的植物🌱:
耧斗菜、百叶蔷薇、山毛榉、雪松、木瓜树、雪莲花、鼠尾草、玫瑰、无花果、康乃馨……
🌸它们有的是为了纪念亲人,爸爸的奶奶,妈妈的曾外婆;
有的是为了向我们宣告季节和时令的到来:李树每年最早开花,告诉我们终于告别了冬天;鼠尾草向我们预告夏天将至,牧草生长,樱桃成熟……
卡特琳的童年,也是被文学艺术滋养的童年。
伟大的文学家:波德莱尔、埃尔·洛蒂、蒙田、拉伯雷、左拉、席勒、普鲁斯特……
他们的玫瑰、无花果……在卡特琳家的花园恣意生长;他们的杰作,也在卡特琳和她的父母口中时时被吟诵;
文学之美与自然之美彼此交融,丰盈着卡特琳的灵魂。
书中大量引用了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每每和书中的卡特琳一起吟诵那些美丽的句子,我就感觉到灵魂如同蝴蝶般轻盈飞翔。
🕍父母带着卡特琳姐妹去卢浮宫参观,
🏞️卡特琳学会了用画家的眼光久久凝视自家的花园,常常忘记身处何地……
👁️用另一个人,另外成百上千人的眼睛来观察宇宙……
足够自由丰盛的童年,让卡特琳得以成为了卡特琳。
她一路向着艺术家的梦想前进,刚大学毕业就成为著名的《查理周刊》中漫画团队的一员。
然而,杂志社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恐怖袭击事件!迟到的卡特琳躲过一劫,但她的朋友们几乎在事件中全部丧生。
卡特琳一度痛苦到无法画画,
但终究是童年和老家治愈了她。
🖌️她重新提起画笔,用温柔、轻盈的笔触回顾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父母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建成的家园。
孩子读这部作品,可能更多是着迷于卡特琳自由、丰盛的童年;成年人则可能更感动于卡特琳一家与自然、文学、艺术的和谐交融。
虽然只有短短的90页,《我的辽阔天地》是一部余韵无穷,值得反复阅读体味的作品。
真心推荐成年人也读一读。
《流浪地球》
今年春节档,《流浪地球2》用绝对的实力证明,什么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
从1到2,我们等了4年,第3部不知还要等几年,求求郭导你速度点……
不过,在漫长的等待中,可以先看看这本图像小说版《流浪地球》。它由刘慈欣亲自授权,《大鱼海棠》的场景设计师担任绘者。
绘者夏天有大量为动画电影进行场景概念设计,绘制背景的工作经验。
他笔下的每一帧画,都堪比电影镜头,视觉效果震撼之极:
从宇宙中望向地球
▼
地球发动机发出的光柱
▼
被巨浪淹没的摩天大楼
▼
太阳氦闪的剧烈爆炸
▼
月球引起的巨大潮汐
▼
生死时速的大逃亡
▼
对子孙后代新生的美好期待
▼
同时,故事内容严格遵照原著的四大章节编排:
刹车时代——逃逸时代——叛乱——流浪时代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
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
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最大程度地保留原著的文学之美。
在地球准备逃离太阳系的前夕,老师带领“我”和全班同学去看日出。
原本再平凡不过的日出,在地球即将离开太阳系的背景下,变得那么庄严神圣,不禁令人感慨又叹息。
科幻大师刘慈欣不仅幻想力卓绝,他笔下的文字也极富感染力。
大家感受下他文字的魅力:
老师一手搂着一位同学,一手指着星空:“看,孩子们,那就是半人马座,那就是比邻星,那就是我们的新家!”说完她哭了起来,我们也都跟着哭了。
那是黑夜大海狂狼中远方陆地的灯塔,那是冰雪荒原中快要冻死的孤独旅人。前方隐现的火光,那是我们心中的希望,是未来一百代人在苦海中唯一的希望和支撑……
宇宙史诗般的宏大悲壮,人类携地球流浪的残酷浪漫,真的被这本书拉满了~
强烈安利给“小破球”粉丝,书籍和电影真是各有各精彩。
《一万种时间掠过》
随手翻开一页
美到让人屏住呼吸
《柏林苍穹下》
作者:[意] 塞巴斯蒂亚诺·托马
[德] 洛伦佐·托马
开本:16定价:138.00元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适读年龄:14岁+第一次听说《柏林苍穹下》,还是因为这部电影荣获1987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而剧本的创作者,正是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彼得·德汉克。
有诺贝尔奖作者加持,这部作品的文学性可想而知。
后浪出版的《柏林苍穹下》,将这部经典文艺电影的许多精彩瞬间,定格到了纸上。
两位天使,陪伴着柏林,他们静静聆听着人们的所思所想,记录着人们的生命轨迹……
直到其中一位天使爱上了凡人,他决心放弃永生之躯,参与到平凡人的生活中来。
虽然故事涉及爱情,但整部作品的主题却绝不止于爱情那么肤浅。
这部作品与我们讨论了一个经典的话题:永恒的生命和平凡的一生,你究竟选择哪个?
作品虽然整体只有黑白两色+少量金色,但画风却相当震撼,每一帧都给我们极大的视觉震撼。
同时,作品中的文字也极富诗意与哲理之美,非常耐读:
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
他走路时总是挥舞着双臂。
他幻想溪流就是小河,小河就是激流,
而水洼就是一片汪洋。
当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
他不觉得自己是个孩子。
一切之于他都是富有生命的,
一切生命都是相同的。
当一位天使决心转化成凡人时:
“我要把这俯察一切的永生变成平凡的一世,哪怕我的生命会在某一刻戛然而止,哪怕只如转瞬之间,哪怕只像一声呼喊,一缕清风。我终究置身事外太久、缺席太久,和这个世界分离得太久。”
无论是电影还是图像小说,《柏林苍穹下》都是一首极致唯美的影像之诗。
《人鼠之间》
作者:[美]约翰·斯坦贝克
开本:16
定价:358.00元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适读年龄:14岁+在欧美,已经有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了图像小说/漫画。
但法国绘本天后海贝卡对《人鼠之间》的改编,无疑使其成为最特别的一部。
正式介绍绘本版《人鼠之间》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下原作。
《人鼠之间》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坦贝克的代表作,在全球发行200多种语言版本,畅销3000万册,更被斯蒂芬·金,丹·布朗等作者盛赞,称其为不朽的经典。
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破灭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美国大萧条时期,小个子乔治和大个子伦尼是一对好朋友。居无定所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拥有一小块自己的地,盖上一间木屋,养一头奶牛、一窝伦尼喜爱的兔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这样简单的梦想,随着心智如儿童一般的傻大个伦尼不断地闯祸,也破灭了。最后,乔治不得亲手杀死了伦尼,也杀死了自己的梦想。
原著不过100来页,而海贝卡的改编却将其增加到足足400多页。
她的改编,将整部作品由平面的文字,变为了立体的舞台剧,也让读者们亲眼见证着主人公的悲欢离合。
海贝卡在整部作品大胆采用了多种绘画风格,不停变幻:
在文字描述风景静物时,
是细腻入微的写实风;
在傻大个伦尼喝水时,
是夸张变形的讽刺漫画;
在伦尼幻想他们的农场时,
又变成了幼稚的儿童画;
除此之外,
还有杀虫灭鼠药的广告招贴画;
速写人物画……
每一次画风的变幻,都是贴合剧情发展和人物情绪的变化。
故事的最高潮,是乔治决心亲手枪杀伦尼。
两人摘下帽子,坐在湖边,画面忧郁沉静,
在他们最后一次开始畅想共同的梦想时,变成了可爱滑稽但缺乏真实感的卡通画,
当乔治扣响扳机的那一刻,画面变成了两个人的巨幅头像,一个闭目不忍,一个茫然不知……
枪声之后,却又是写实风的宁静乡村傍晚。
这一幕幕图画风格的变幻,将悲剧的氛围烘托得淋漓尽致,又留有余韵。
小人物如同老鼠一般,努力挣扎却无可避免的悲剧命运,令人长叹。
在一众名著改编图像小说、漫画作品中,这套书无论是内容的艺术水准还是装帧设计,都堪称收藏级别。
一经出版就被抢购一空,更被评为法国最美书籍。
要说毛病,可能就是实在太贵哈~
《白鲸记》
赫尔曼的《白鲸》,一直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上一次给大家介绍这部作品,还是因为曼努埃尔·马索尔改编的绘本《亚哈与白鲸》。
《亚哈与白鲸》
马索尔将船长亚哈与白鲸之间宿命般的追逐,处理得带有一些荒诞的奇幻色彩。
这样的改编,更适合年龄偏小的孩子。
但原著的残酷性与船长亚哈疯狂的执念却稍稍被减弱了。
漫画家夏布特改编的《白鲸记》,则无论文字体量,还是内容风格,都更贴近原著,也更适合大孩子来欣赏和感受这部文学名著的魅力。
原著大约有30万字,其中有大量的篇幅是关于捕鲸产业的背景介绍。
在改编中画家夏布特大手笔的删除掉了这些冗长的部分,只留下戏剧张力十足的场景和对话。
在许多页连贯的分镜设计中,人物甚至是一言不发的。
但这却丝毫不妨碍我们跟随故事的主人公,一起进入那肾上腺素飙升的与大海、与白鲸的紧张搏斗中👇。
这种干净利索的改编,使得整部作品的宏大与悲壮之感大大加强。
最后再简单聊聊这本书的绘者夏布特。
他的画风的虽然粗犷,但描摹人性时却细腻无比。
在《白鲸记》的改编当中,他把亚哈由电影版中磐石般的钢铁强人,变成了一个苍老、衰弱却又强大的,一个更像“人”的亚哈。
▲亚哈是一个擅长演讲,极富煽动性的船长
而这一成功改编,无疑使得作品的文学性得到了更好地彰显。
《开罗团长+洞熊学校的三个毕业生》
《银河铁道之夜》
《开罗团长》代表宫泽贤治所憧憬的理想世界:
有一段时间,30只雨蛙在一起愉快的工作。它们捡来紫苏和果实,制作花田。或是收集形状好看的石头和青苔,建造优雅的庭院。
在田里的豆秧下面,在林子里的橡树根旁。还有被雨水打湿的石头的阴影里,都可以找到它们的杰作。
与他人一起愉快的工作,劳动同时创造艺术。
《洞熊学校的三个毕业生》则代表宫泽贤治厌恶的,缺乏温情,竞争残酷的现实社会:
蜘蛛,鼻涕虫和狸猫,是同一个学校毕业的三个学生。
他们在老师“谁最大谁最了不起”的教育下,用各种不正当的方式盲目追求“大”而伤害他人,最后落得悲惨的下场。
这两个故事延续了宫泽贤治一贯以动物讽喻人类的创作风格。
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会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是他们的成长必经之路。
在这个融入的过程当中,我们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应该选择怎样的价值观,我想宫泽贤治的故事,会给他们一些启示。
《银河铁道之夜》是我私心最爱的一个故事。
宫泽贤治本人出生家境优越,但他却选择放弃富裕的生活,主动走到农民中去,为农民解决民生问题,最终积劳成疾死于37岁。
但直到他去世前的几个小时,他还在接受农民的请求,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而这种为他人牺牲的崇高精神,正是《银河铁道之夜》最动人的内核。
《银河铁道之夜》其实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
当然,故事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少年焦班尼和他最好的朋友柯贝内拉登上了一辆银河列车,似乎要来一场浪漫的宇宙之旅。
而直到故事将要结束,我们才发现焦班尼的朋友早已不在人世,原来他为了救落水的同学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而银河号列车,是载着亡者开往天堂的列车。
此时再回想柯贝内拉之前说过的话,不禁泪流满面。
“不知道妈妈会不会原谅我?”
“可不管是谁,只要做了真正的好事,就会感到最大的幸福吧。所以我想妈妈会原谅我的。”
这个故事无论是从文学性还是思想性上,都真的非常值得一读,在这里我就不再剧透了。
《切尔诺贝利之春》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相关题材,一直是我不忍卒读的。
本书的开篇,主人公手里正在阅读的那本《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正是如此。
辐射太强了。
皮肤粘膜开始层层脱落,
好像白色的枯叶……
现在在你面前的已经不是你的爱人了,
而是一个危险的放射性物体……
一块块的肺和肝从他的嘴里出来,
他被自己的内脏呛得喘不上气来……
我提前两个星期分娩了,
女儿一出生就得了肝硬化……
四个小时之后,他们告诉我她死了。
这些残酷的故事,仅仅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的开端。
本书是一篇严肃类的纪实散文,实际由两个部分组成,《切尔诺贝利之春》和《福岛核记》。
作者艾玛纽埃尔亲身前往两个核泄漏隔离区,亲眼见证灾难后人们的生活。
想象中的切尔诺贝利,应该是一片被黑雾缭绕的焦土。
这座受到核污染的城市,的的确确已经变得十分破败荒凉。
市中心游乐场的摩天轮,本应于1986年5月1日开放,也就是事故发生的当年。
但它还没有机会启动,就永久的停滞在了这里。
但这些,并不是切尔诺贝利的全部。
跟随作者艾玛纽埃尔的脚步不断探索,“核”带来的恐惧和负面效应逐渐淡化,我们开始关注那些核泄漏之后,依然努力生活、热情好客的人们。
还有那依然如约到来的春天。
这片土地,
在这个春天里散发出醉人的美,
甚至让人联想到天堂。
这片土地把人都赶走了……
不,是人们把自己驱逐了!
从前人类被赶出了天堂。
在切尔诺贝利,人类把自己赶出了大地。
风力发电成本是核电的两倍!
……没人想回到点蜡烛的时代。
福岛核事故,是一次自然事故!
这是中世纪式的恐惧!
放弃利用核能会是一场灾难。
或许历史是一个轮回,而人类永远不会吸取教训。
《摄影师》
很难定义,这究竟是一本漫画书还是摄影书。
全书近5000多张摄影照片,再加上手绘漫画和文字补充剧情,共同叙述了摄影师迪迪埃跟随无国界医生团队,在战火中的阿富汗的所见所闻。
其中最令人心碎的,就是战争中的孩子。
一个米粒大小的导弹碎片,就能切碎了女孩的脊椎,让她永远站不起来。
一个孩子死于内出血,她的母亲说拍吧拍吧,让更多人看见。
年仅16岁的少年战士,被炮弹炸坏了半张脸,幸好在治疗前他已经昏迷。
唯一不是在战场上受伤的小男孩,脚通过手术救回来了,可是在这个遍布地雷的国度,小男孩你还得多加小心啊。
阿富汗的很多孩子受了伤都不哭,最多是痛的时候哼两声,他们小小年纪,就已经很坚强了。
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可能只有生活在其中的人才能回答。
摄影师在阿富汗拍摄了几千张照片,最后只有5张被新闻选用。但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又岂是5张照片能够概括得了的。
《摄影师》的出版,无疑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它由三位作者共同完成,摄影师迪迪埃用照片记录,漫画家埃曼努埃尔(《也是《阿兰的战争》作者)用画笔讲述,另一位画家负责上色。
我们在观看这部巨作的时候,仿佛在看纪录片,又仿佛和被拍摄者面对面,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丹妈读者专享 红包雨
17-23日:9点/12点/21点
👇
大额优惠码
300-105 TX8QV6 WUCZEYT7UW85 MFMGMBQNKV4U
205-80 2GKFK9 FR98AGQPU7YW GEZHBXQCXAZR ZJHDZ8
155-50 TVP9JV WYYTZP4KBFRU ENENKN
优惠码有效期:4.17-23日
👇如何使用优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