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加强中小学STEM教育恰逢其时

田慧生 校长会 2020-09-01




田慧生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


2016年以来,教育部相继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文件,提倡STEM教育思想,建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STEM教育。而我国的STEM教育刚刚起步,在实施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从加强STEM教育紧迫性的认识以及STEM教育在我国的推进与发展两个视角,给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强调加快推动中国STEM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从加强STEM教育紧迫性的认识以及STEM教育在我国的推进与发展两个视角,提出“加强跨学科的学习与合作”“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本土化的研究与实践”以及“加强资源的开发与相互协作”等指导性意见,强调加快推动中国STEM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加强对STEM教育紧迫性的认识


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21世纪是知识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技创新的作用愈加凸显。在教育领域,对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与日俱增、迫在眉睫。世界各国为了应对竞争压力,纷纷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起的STEM(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


STEM教育是一种跨学科的教育方法,通过建立学校、社区与全球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将学术概念与现实世界的经验教训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有效提升学习者创新实践及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进而增强国家竞争力。


近年来,以美国、英国、德国为代表的很多国家都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了促进STEM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协同政府各个部门、大中小学、企业、科研机构、社区和家庭的力量,共同促进STEM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引领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潮流。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转型升级的新挑战;信息化和工业化逐步走向深度融合,劳动密集型经济正在向知识密集型转变,急需培养大批具备科学素养、技术专长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在我国推进STEM教育不仅有助于我们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促进制造业的智能升级;有助于我们抓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革命带来的契机,在新兴产业领域抢占先机,实现经济上的飞跃和赶超;更有助于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提升,促进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STEM教育发展、创新STEM教育模式、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STEM教育合作已成为当前我国人才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优化我国人力资源结构和质量、提升国家竞争力的紧迫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从现在算起到2035年,目前的中小学生到那个时候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高原阶段、正是努力攀登科技高峰的黄金年龄、正赶上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段。所以,现在加强中小学STEM教育恰逢其时,不可不为,不可慢为。



STEM教育在我国的推进与发展


近几年,STEM教育正在我国快速兴起。

 

2016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

2017年初,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建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STEM教育。

2017年10月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也明确地将创意物化能力培养作为课程目标,推荐了体验物联网、用计算机做科学实验、开源机器人初体验等活动主题,引导中小学开展STEM教育。

2018年1月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很多学科也都明确渗透或倡导了STEM教育思想。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许多地区、学校和机构,已经开展了一些STEM教育的研究、实践和探索。可以说,STEM教育已成为我国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选拔模式、提升学生科学与创新素养的重要抓手。新政策指明新方向,新研究提供新支撑,新探索开创新局面,STEM教育中国特色体系正在逐渐显露。


当然,我国STEM教育还刚刚起步,在课程建设、教育标准与评估机制等方面还很不成熟,不同专家对STEM教育的理解、解读也不一致,可以说,甚至存在乱象丛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特别是师资和社会联动机制等还远不能支持STEM教育的开展。STEM教育的推进有赖于系统的顶层设计,有赖于跨部门的协作和全社会的参与,有赖于科学有效的研究引领和广泛深入的实践探索。


希望广大中小学校,在当前落实立德树人、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切实以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变革教学与评价方式,加强推动中国STEM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加强跨学科的学习与合作


STEM教育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整合在一起,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和对学科之间关系的关注。这就需要教师间加强合作,提升跨学科指导能力,促进各学段、各学科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有机融合与学习的融会贯通。



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关注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开展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师资力量的培养,尤其是针对STEM教育相对落后地区和群体的师资培训,帮助教师们获得更多STEM学习经验,提高关于科学、数学和技术的本质认识和科学素养,并提倡教师们将STEM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加强本土化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者应加强对已有经验的研究总结和梳理,积极引进国外STEM教育优质资源,借鉴有效的教育模式,并结合中国情况进行复制、移植、改造,加强本土化、特色化探索。



加强资源的开发与相互协作


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大中小学、社区、企业等应成为一个合作共同体,共同为国家储备、培养创新人才,推进STEM教育贡献力量。营造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体化的STEM教育环境,促进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协同合作。


总之,推进STEM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教育发展趋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主动作为,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STEM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面向未来,立足本土,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STEM教育发展道路,为培养具有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素养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做出积极贡献。广大中小学校当以新高考改革、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契机,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及评价改革,创新STEM教育的实施方案、师资培养机制,完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搭建跨学科、跨学段的STEM课程群;发掘和推广STEM教育的成功实践模式,努力让STEM教育惠及最广泛的学生群体,让科学与创新进入每一个孩子的基因。




责任编辑:赵矗

图文排版:虫子


文章来源:中小学校长论坛。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推荐阅读:


农村孩子绝望的军备竞赛

中国教育惩戒权争议十年记

我们今天所有的教育焦虑,他在八十年前就画出来了

培养“神童”,北上广深走在全国人民的前面?



长按二维码

高品质学校发展全面检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