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校长流派论

李白小筑 校长会 2020-09-01


怎样才称得上是流派,学者田慧生曾提出6个标准:相似的文化传统、共同的教育思想主张、相同的教育风格特色、突出的代表人物和学术团队、标志性的事件和成果,以及社会影响和学界认可。



凡有江湖处,必有“流派”


一说到“派”这个字眼,您脑海里会跳出什么?武当派、华山派、五岳剑派,五大门派围攻光明顶……


华山论剑  图片来自网络


好吧,快打住,您一定是和我一样,小时候武侠小说看多了。


严正声明,咱今儿个不是说这些打打杀杀的武林门派,而是另一种派——教育流派。


当然,为了不引发歧义,还是要进一步做个界定。今天要讨论的,只是教育流派中的一种,可以称之为“校长流派”。


校长有流派吗?校长流派又是个什么派?


话说这些年来,不断有各种各样的校长流派见诸报纸杂志、新媒体、朋友圈,也不断有关于校长流派的研究、论坛和活动。


这样的校长流派,有以地域为分野的:京派,海派,苏派、浙派、粤派……


也有以教育理念主张为标志的:愉快教育派,主体性教育派,情境教育派,新教育派、新学校派、新样态派……


有的尽管没有明确拉起流派的大旗,但俨然已经成为有主张、有体系的一派学校教育新势力。


这样的流派或教育流派,当然不是中国特色,也不纯是舶来品,古今中外皆有之。


追溯历史,远有二程、朱熹、王阳明,近有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或书院讲学,或兴办新学,皆以其主张与实践自成一派,影响后世。


(从左到右)朱熹  王阳明  图片来自网络


再往外看,赫尔巴特、杜威、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都是至今被校长们奉为圭臬的教育流派。


真应了那句老话,凡有江湖处,必有流派!


好了,不扯远了,今天就来说说当下蔚成风习的校长流派。



校长流派是咋来的?


所谓流派,当然不是凭空产生的,或主观为之,或客观形成,总是有缘由的。


有的流派如改革急先锋,“呼啦啦”竖起一杆大旗,从此宣告形成。
有的流派俨然时代先声,或登启事或发声明,以示开宗明义。
有的流派擅结社会盟,聚一帮意气相投之人,共襄文化盛举。
有的流派颇有稷下之风,同好之人朝研夕论,逐渐从者如流。


校长流派的产生,多半也是类似情形,可谓是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社会责任和公共意识的校长、教育学者、研究团体共同促成的结果。


但同时,除了这些主观的积极努力和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当下校长流派的产生,又有赖于一系列社会动因和时代机缘。


近年来,在倡导“教育家办学”的号召下,各地纷纷以培养名校长为主旨,设计推出相应的机制、项目、课题。


这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江苏的“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重庆的“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浙江的“浙派名校长”培养工程,等等。


毫无疑问,诸如此类的培养工程的实施,都为校长流派的创生准备了优良土壤。


与此相辅相成的,是自上而下对特色化、多样化、个性化办学的积极鼓励。


进入新世纪,教育部发布多个文件鼓励学校特色办学,力图破除“千校一面”的痼疾。再加上,经过新课程改革的洗礼,教育国际交流的频仍,使得一批校长逐渐告别了“睁眼看世界”的蒙昧,不再“言必称希腊”,文化自信日渐增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校进入了一个文化意识觉醒的时代,学校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多年前走进学校,看到的几乎清一色都是“谦虚谨慎严肃活泼”的校训。而时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校长开始尝试个性化的校训、办学理念表达。


图片来自《倚天屠龙记


正如教育学者成尚荣所言,今天的校长开始“追求一种开阔的文化心态,表达自己的文化信念,锻炼自己的文化气度和理论勇气”。


于是,作为一种教育文化现象的校长流派,也就应运而生了。



校长有了流派,是好事还是坏事?


自从校长流派的出现以来,各种相关的争议就始终没有停息过。


“流派”这个词,按说是一个中性词,但又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想到“派系”、“宗派”、“帮派”、“拉帮结派”这些词。


图片来自《倚天屠龙记


也因此,对于校长流派为主的国内教育流派,许多人似乎天然有一种排斥心理。有人说,只要是挂出“流派”这个招牌起,注定了他们的未来之路是浮躁的。


在他们看来,国内的教育流派已经“泛滥成灾”,结果是让人不能沉下心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入、理性的探究,只是不停地造势。


也有人批判当下的教育流派太功利,今天推出一个“模式”,明天发现一个“典型”,都是运动式的同质化改造。


还有持论者认为,中国的教育只是一个模式,哪有什么流派,有的只是一些标签而已,是“旌旗挥舞,山头林立”的乌合之众。


总而言之,真可谓是“校长一有‘派’,立马就变坏”啊!


图片来自网络


果真如此吗?


客观地说,这些批评的声音有一定道理,指出了在教育流派特别是校长流派建设中存在的急功近利、乱贴标签、有失浅浮等问题。


但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对校长流派、教育流派的建设持否定态度,否定其积极意义和正面价值,恐怕也不可取。


仔细分析这些批评意见,其立论逻辑也是站不住脚的。


有一些观点纯属“天然黑”,因为中国教育是有问题的,所以身处其中的流派就一定是有问题的,应“一棍子打死”。这未免过于绝对。


另一些观点则有“以偏概全”之嫌,因为流派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就对流派持否定态度。这样的观点无疑“因噎废食”。


同时,认为国内的教育流派已经“泛滥成灾”,也有点夸大其词。


显然,相较于国外现当代教育流派的发展,中国当前的教育流派仅仅是刚冒头的新生事物,还远不到泛滥的程度。


图片来自《倚天屠龙记


也因此,与批评的声音同时存在的是,也有一些教育学者、教研工作者怀着积极、建设的态度看待校长流派、教育流派,热心去研究、推动、建设。



校长流派,就是“地域黑”?


说到校长流派,很容易招致的另一种批评就是“立山头”、“划地盘”,是“山头林立”,是“割据一方”。


图片来自《倚天屠龙记


受批评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客观情况是,许多校长流派都是以地域为单位来划分的,比如传统的京派、海派,后起的苏派、浙派,还有近年来勃兴的粤派、闽派、齐鲁名校长,等等。


乍一看,批评似乎并非“空穴来风”,但深入推究,其实并不能一概而论。


一方面,批评所指出的问题确实存在,源自于根深蒂固的“文人相轻”传统,在校长流派的建设中,相互轻视、拉拢亲近、排挤异己的情况并非虚言。


但另一方面,流派建设中的地域化,有其客观的、历史的、文化的诸多原因,有其存在合理性,不能因为存在问题就对之进行“地域黑”。


峨眉山金顶  图片来自网络


应该说,流派地域化的重要推手,是各省市近年来实施的“教育家”、“名校长”培养工程和“教育名家”评选等。同一区域内相同的培养、推介和评选机制,造就了流派的地域化特征。


同时,流派地域化还有历史渊源。以江苏为例,自宋明以降的书院教育,乃至民国的新学兴起,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育遗产,影响着如今一批苏派校长的办学。


也因此,从文化视角去考察,教育学者成尚荣认为,地域文化是流派重要的文化成因,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个性也造就了流派独特的文化性格。


当然,还应该看到的是,近些年,随着名师名校长流动的频繁,流派的地域性问题正呈消解之势。


最典型的就是,从李希贵、刘可钦、廖文胜等一批名校长“北上”,到程红兵、袁卫星、陈钱林等“南下”,不同地域的校长流派正在走向文化融合。



校长流派如何走向良性发展?


的确,在近年来校长流派的建设中,问题不可回避和忽视。但同时,怎样解决问题,促使其良性发展,应该是更为理性、科学的态度。


毫无疑问,无论作为教育流派还是学术性流派,校长流派的建设都应该更加规范,具备流派应有的一些“基本要件”。


图片来自《倚天屠龙记


怎样才称得上是流派,学者田慧生曾提出6个标准:相似的文化传统、共同的教育思想主张、相同的教育风格特色、突出的代表人物和学术团队、标志性的事件和成果,以及社会影响和学界认可。


如果从6个标准去判定,当前的一些校长流派恐怕还不够“理直气壮”,这也成为被批评与诟病的主要原因。


综观这6个标准,可以说,一个校长流派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所建树,而理论素养的不足,又恰恰是很多校长流派的短板。


为此,怎样通过大学、科研院所与中小学的联手,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隔膜,应该是当前校长流派良性发展的关键。


正是着眼于这一问题,新一期的“浙派名校长”培养工程力图创新模式,通过专业研究者的引领,聚焦于名校长办学思想的凝练,以期培养教育家型卓越校长。


图片来自《倚天屠龙记》


无独有偶,而在广东,华南师范大学领着当地一批名师名校长,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正致力于从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两方面打造“岭南教育流派”。”用华南师大教授王红的话说,“广东教育人很务实,也很能开拓,但善做不善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对岭南教育的共性特征进行提炼,建设良性的区域教育生态。



校长流派,是教育家的必由之路吗?


回到问题的原点,当下校长流派的滥觞,正是在“时代呼唤教育家办学”的号召下开启的。


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校长流派的建设是否是教育家成长的必由之路呢?


对于这个问题,伴随着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名目不同的教育家培养工程的实施,批评和反对的声音也是不绝如缕。


归纳起来,大部分的批评意见不外乎,教育家不是培养出来的,教育家的成长需要自由的氛围,教育家需要“放养”不能“圈养”,等等。


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观点大抵也是不错的,可是,任何问题都不能简单地用“二元思维”去理解。我们肯定这些观点,但并不意味着相反的观点一定就是绝对错误的。


我们承认,教育家可能不是培养出来的,但同时,教育家也一定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教育家成长固然需要自由的氛围,需要“放养”,但更离不开群体的文化氛围,离不开必要的基础条件。


从这个角度来说,校长流派建设与教育家成长,是密不可分的正相关关系。


有了校长流派的良性发展,有了不同流派的百家争鸣,才有教育家诞生与成长的沃土。


换一个形象的说法,校长流派建设是高原,教育家成长是高峰。真正的高峰,一定是挺立在高原之上,才愈显峻峭挺拔。


参考资料:

田慧生:《教育流派和新粤派语文建设》

成尚荣:《教学流派研究的文化阐释:以苏派教育研究为例》

凌宗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流派》

项红专、唐琼一、黄芳:《基于办学思想凝练的名校长培训模式重构:以“浙派名校长”工程为例》

刘古平:《中国教育没有流派,只有“一个模式”》

张国庆:《流派泛滥昭示教育浮躁》



责任编辑:赵矗

图文排版:虫子



推荐阅读:


阅读真的可以救孩子的语文吗?

耶鲁教授揭露残酷真相:童年被透支的孩子,往往很难形成健全人格

教育部: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学什么,考什么!

斯坦福毕业的华裔妈妈把儿子送来中国读书,最后她后悔了吗?




长按二维码

高品质学校发展全面检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