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永新:缓解教育内卷,与其强制摇号,阅读才是更好的“出路”

校长会 2022-07-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外滩教育 Author Luna




来源: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文丨Luna    编丨Olivia


教育资源一直是许多家庭关注的问题。


此前, “期末考差就跌房价”、“小区家长帮孩子补习”等新闻都能迅速吸引诸多关注。可见,即便有公民同招等政策的出台,家长们对于“名校”的追捧之意依旧火热。


这背后反映的,正是当下教育资源不足所导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对此,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就曾在两会提案中指出:要用“阅读公平”来促进“教育公平”。


朱永新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的朱永新,早在1993年于苏州大学任职时,就推出了“苏州大学学生必读书计划”,
并且在1995年组织全国专家学者研制“中国第一个中小学生和教师阅读书目”,由此开始了专业的阅读研究和推广生涯。
2020年,朱永新还获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颁发的“IBBY-iRead爱阅人物奖”。


在去年出版的《教育的对白》一书中,朱永新与英国科学院与欧洲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艾伦·麦克法兰教授共话中英教育。


在谈话中,他们也多次提到了阅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阅读与教育公平的关系,外滩君特别与朱永新教授就这个主题进行了一次谈话。


在他看来,中国当前的教育现状下,教育资源不均的根源是什么?对于阅读,他为什么又寄予如此重大的期望,认为阅读是达成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怎么读”、“读什么”这些问题,他又有哪些答案?



01

学校之间的差距

根源在于教师的差距


在《教育的对白》中,朱永新提到了中国教育公平的问题。


教育经费来说,上海学生的生均经费比贵州高好多倍,这样各地之间的教育发展就很难平衡。


城市的教育公平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关系没有很好的平衡,2. 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比较大。 



针对第一点,朱永新分别用北京上海举例,在不同地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地位存在差异:


在北京,公办学校呈现出强势的样态,诸如人大附中、北京四中、清华附中、十一学校之类的名校都属于公办;


而在上海,则有许多成绩非常突出的民办学校。



理想状态下,公办、民办学校应该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其中,民办学校主要来满足家庭个性化的需求。但现在,两者正在错位发展,处于此消彼长的竞争状态。


家庭对教育的选择,既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其结果。


家庭总是倾向于选择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就造成了更多更好的资源会向这些学校集中,形成“马太效应”。自此,为了挤破头进名校,“教育军备竞争”愈演愈烈。


为了遏制这种现象,摇号入学的政策进入大众的视野。但是,朱永新认为,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本质上来说,有选择才能促进品质。摇号政策是在整个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情况下,出于无奈的选择,它不应该是一个方向。


说到改变这一现状的策略,其一,是政府要努力提升公办学校的品质。可以通过购买课程、托管等方式来实现。美国和英国在提升公办学的教学水准方面,都做出了相当的努力。


其二,要引导民办学校走公益化发展道路,不能过分强调商业化。放眼整个国际,私立教育机构也有许多是以提供公益、优质的教育为目标的。比如,各种类目的奖学金、助学金计划都让不少学子不用受制于经济状况,可以安心求学。



但是从本质上说,朱永新说,造成教育资源不公平,以及学校差距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教师,有没有好老师是关键。


一方面,是师资存量不足。好老师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的教育资源,是各方争夺的对象。


村里的好老师会被镇里挖走,镇里的好老师会被市里挖走。收入少、文化环境差的地方很难留住人。


武汉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调查一个乡镇中心学校时发现,近5年来该校新招聘的乡村教师流失率达45.5%,留下的一些老师在等待调走时机,处于“人在心不在”的状态。


即便是在聚集了全国最多师资的上海、北京、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挖人”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学校不惜花重金聘请教学能力优异的老师。


而上海市教委等部门近日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也印证了师资稀缺的现状。


规定新评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不低于20%左右的人员流动到乡村学校或初中强校工程实验学校支教3年;每位上海教师10年内须有规定的流动记录。



另一方面,是增量需要长期积累。


培养一名老师,尤其是优秀的老师很不容易,且需要时间的沉淀。当下,随着教育领域许多理念的更新,以及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重视,老师这一行业已经从过去的“教书匠”升级为了“多面手”。不仅需要升级各种多媒体教具的使用,还要从教学方法上进行变革,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培训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成本,青涩的教师成长为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往往需要好几年时间,并且培养出来的好老师又可能被其他学校挖墙脚。


对于学校来说,这样的结果似乎有些得不偿失,而选择直接“挖人”也加剧了优秀教师的存量危机。



02

阅读是弥补教师差距的重要方法


那么,除了提升教师水平,是否存在一种更加便捷的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学习环境,缩小教育在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差距?


对于这个问题,不少学者都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当偏僻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有了与中心城市的孩子一样多的优质图书时,他们精神发展的起点就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
美国学者赫希曾在《知识匮乏:缩小美国儿童令人震惊的教育差距》一书中提出,“我们只有在妥善处理好阅读问题后,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处于最佳地位,才能实现保证每位学生人生起点公平的目标。”

朱永新也深以为然: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以图书和阅读来缩小教师差距的过程很简单。

任何一个老师,一个人能够传递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但是如果能够借助书籍,一个是教师能够用自己的视野、经验、见解为孩子们的阅读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提升;另一个是孩子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视野、境界、知识结构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建构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因此,想要推动孩子们阅读,非常需要老师以身作则,带领孩子们阅读。在朱永新看来,老师阅读是学生阅读的前提,甚至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1%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

在发挥老师带头作用方面,朱永新提出了三点建议。



1. 老师自身要热爱读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用自己对阅读的坚持对学生耳濡目染。当下社会,老师们工作时间长,也面临读书时间少,读书少,效果差的难题。要改变这一现象,朱永新建议老师们还是要合理安排时间,挤出时间读书。
2. 老师自己要有鉴别书优劣的能力,乐于阅读优质书籍。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书,重在精读;其他好书则可以用来提升自己的内在涵养。
3. 老师要耐得住性子,不抱着功利心态阅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的成效无法在短时间内显现,但是持之以恒,非功利化的初心一定会带来成长。



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增加阅读后的成效,朱永新也在教育实践中真真切切地看到了。



2016年四月,湖北随县召开了一个新教育大会。原本,随县是新建的一个农业为主的县,原来没有城区。随县参加新教育实验仅仅五年,五年以后,它的上级地级随州市进行了一次综合测评,以初中为例,随县的二十三所学校全部进入全市前三十名,全市前十名随县更是拿下七名。

朱永新和团队专门去看村小的孩子,发现他们的阅读量和精神状态和城市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甚至还更好。

03

改良阅读结构

阅读内容需要多样化


除了要增加阅读量,朱永新还指出,当下国内孩子的阅读结构还存在缺陷,主要就体现在阅读内容不够多样化。


这不仅是老师们需要注意的,也是教育的另一重要场景——“家庭”——这一情景下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是孩子的课外书太少,教科书以外的书没那么多。朱永新将教科书比作母乳,不可否认它很有营养,但是6个月以后,母乳已经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了。


其二,是跨领域的阅读太少。与文学相关的小说看得多,但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传记文学,甚至充满艺术感的诗歌也应该为孩子的阅读提供养分。


与朱永新对话教育的麦克法兰先生对于这一点也颇为赞同,他认为阅读影响着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孩子脱离自身,了解其他世界的重要能力。他推荐孩子阅读小说、诗歌,还有儿童故事来培养想象力。


通过阅读小说,我们可以进入到作者创造的另一个世界中。如果想要了解19世纪初期英国中上层阶级家庭的模样,就可以阅读奥斯丁等小说家的作品;要了解19世纪晚期的俄国,就要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的作品。


诗歌则通过运用押韵、节奏、想象、比喻等手法让读者脱离自身去体会作者希望表达的情感,我们可以从莎士比亚的很多作品中感受到。这一点是其他形式无法实现的。



此外,英国乃至整个欧洲传统上都有十分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当然其他国家也是。


儿童故事是一种奇幻文学作品,像《哈利波特》、《爱丽丝漫游仙境》等可以将我们带入一个亦真亦假的想象世界,激发我们对另一种现实的感受。


在改善孩子阅读结构上,朱永新很早就开始了实践。上世纪80年代,朱永新还在苏州大学任职时,就组织了一批专家做了《新世纪教育文库》。发起新教育实验以后,他又组织专家成立新阅读研究所,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书目。

经历了近10年,研制了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阅读书目各100种,还有教师、父母、公务员、企业家阅读书目各100种。

这900种阅读书目完成以后,朱永新和专家们又开始编选中小学学科阅读书目,希望课外阅读能够跳出语文的框框。

阅读不仅是语文的事,所有学科都有阅读的需要。自然科学领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不论哪个领域都需要阅读大量文献。

朱永新希望能够借此书目为家长和孩子都提供一个学科学习指南。

朱永新


学艺术的孩子需要培养自己的艺术视野、鉴赏能力,可以看世界名画、听大师的谱曲与弹奏;读了《元素的故事》的孩子或许会就此对化学产生兴趣;看过《从一到无穷大》的孩子可能会走向数学科研道路。

拓宽阅读的内容,也就是在拓宽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

阅读之于朱永新并不是新鲜的主题,在缺少图书馆和书籍的年代,他从南来北往住在招待所的客人那里获得了书籍与知识,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此后,更是因为阅读,进而进入教育领域。可以说,对于阅读与教育的关系,他有着亲身的体会。

时光流转,时代也在不断变化着,尤其是新冠疫情使得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节点,也让朱永新对于阅读与教育有了新的思考。

一方面,线上教育等技术使得教育也进入一个吸纳了更多多媒体技术的时代;另一方面,亲子陪伴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日后,阅读展现的样貌或许会有更多不同,比如阅读网络资源,或是使用电子设备阅读,但阅读之于教育的重要意义不会改变。



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并系列化提供面向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优质在线课程。



  ● 教师如何在听课中成长自己?这篇最全听课指南值得收藏!

  ● 学校中层干部的领导力问题,本质是如何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问题

  ● 诺奖得主朱棣文的哈佛演讲,告诉我们教育最终要教出怎样的人

  朱永新:我们教育最大的弊病之一,就是“看不见儿童”





责编 | 江光满客衣

排版 | 江光满客衣

来源 | 外滩教育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