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想找一些学校的经验借鉴吗?请看这一组“新鲜出炉”的“样品”!

校长会编辑部 校长会 2022-07-17



7月6日—7日,“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新实践经验交流会”在山东临沂举行,这次会议着重交流各地和学校落实中央劳动教育部署新的实践经验。7所学校的新鲜经验介绍,让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学校参会代表们,直呼“解渴”。小编特将这7所学校的经验摘编如下,供更多校长们借鉴参考。



01

临沂市半程中学

职业技能劳动教育把那些考不上高中的孩子们激活了


始建于1958年的临沂半程中学,是一所曾创造过辉煌办学业绩的农村初中。随着临沂城市商品经济的崛起、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少年、隔代抚养、家庭教育缺失缺位等问题,使得学校发展一度陷入低谷,在学校表现为教师懈怠、生源外流、质量下滑甚至“塌方”。
于2017年来到半程中学的雷明贵,面对的就是这样一所不折不扣的薄弱边缘校,为了改变学校的面貌,他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办学探索。
由于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比例有限,大多数孩子往往会失去希望,进而厌学、逃学甚至弃学,在学校也是眼中无光、无精打采,因为他们常常被轻视、被漠视,甚至被忽视,结果是初中毕业直接走向社会务工。
为了给每一个农村学生成长找到出口,半程中学开启了摸底调研、研讨论证的艰辛征程。苦苦求索中,尝试了一下让几所职业院校到学校来演示职业技能,并鼓励学生参与。没想到学生们兴趣浓厚,热情很高。
学校经过讨论,认为学生读职校学技术,成为技能型人才、甚至大国工匠,不也是育人成才的可行之路吗?
于是,半程中学与多所职业院校紧锣密鼓的对接商谈,高标准建设4000平米的劳动教育中心,引进10余所中职院校的拳头专业,在校内建成了30多个劳动兴趣社团(面点、烹饪、剪纸、国画、舞蹈、布艺、陶艺、标本制作、机电、数控机床、图书管理、心理健康、医护等)。
这一下,给学校带来了生机活力。那些原来无精打采的孩子,逐间教室尝试,或纵横在米面油盐中,或点墨于宣纸之上,或穿梭于机电线路里,精神抖擞,眼睛闪光。
在这里,越来越多的学生撕掉了“成绩差”“惹人厌”的标签,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小能人”“小达人”;在这里,顽皮的学生学会了专注,懂得了努力,其创造性潜能得到挖掘;在这里,越来越多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因为兴趣而选择,因为选择而坚持,因为坚持而走地更远。
中央做出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决策部署后,半程中学乘势全面设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确立了“劳动相伴,点亮人生”的课程理念和“奠基学生终生发展、引领学生生涯规划”的课程目标,建构了“3976”课程内容体系、“3131”课程实施体系和“1123”课程评价体系,融通各类资源,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实践基地+企业+社会”六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实践新样态。

三大类课程群各有侧重,又彼此相连,相互支撑。每门劳动课的开设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相应的年级开设相关的劳动课程,让学生的成长与知识的螺旋上升密切结合起来。
为了推动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还搭建了劳动教育的“3131”实施体系,即“三课一清单”和“三支一素养”,建立了固定开课、自主选课、兴趣约课与家庭劳动清单的实施方式,组建了学校教师、家长志愿者和外聘专家三支队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劳动素养。具体实施中,融通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社区与田间、基地与企业等多维学习空间。
同时,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构建了“1123”发展性评价体系,即“一册一袋两评三关注”。一册,即劳动实践记录手册。一袋,即动态生成的档案袋。两评,即评选劳动达人和技能达人。三关注,即关注学生日常劳动行为、阶段性劳动素养和未来发展。依托“记+评+展”模式,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劳动教育的全面实施,点燃了学生的梦想火焰,点亮了学生的精彩人生,教育生态得以改变,学校已经由昔日的薄弱学校提升为老百姓家门口的高品质学校,实现了华美“蝶变”。
半程中学升入示范性高中的学生人数屡创新高,2021年较之2017年已实现翻两番;学校连续四年荣膺全区教育教学综合督评镇街中学第一名,先后荣获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首届乡村温馨校园、临沂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一系列殊荣。


(临沂半程中学校长 雷明贵)




02
浙江省杭州富春第七小学校:

用劳动点亮儿童生命底色——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富阳实践”


2009年,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成立,开学不到半年,就利用学校周边的20亩土地,创办了“开心农场”, 逐步建设了一个集学习、劳动、体验、探究于一体的教育综合体,从回归自然角度切入,探索育人模式的转变,让劳动回归校园,并与课程逐步融合,形成了一大批特色课程群;与学科教学相渗透,让学科教学有了新鲜的元素,扎实而接地气。 
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支持系统,以保障其有序推进。结合劳动教育的目标需求及学校实际,学校采用“学科整合、力量融合、资源综合、多元评价”四个策略,通过“课程开发、区域推进、生态优化、全面发展”四个路径开展探究与实践,努力追求适合学校发展和师生健康成长的劳动教育课程新样态。丰富多元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达成育人目标提供了丰富载体和有力依托。
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让学生在真实生活、生产、生态中体验学习,有主题、跨学科地亲近大自然,促进生命健康多元成长。作为指导农事的子课程,跟着节气去劳作,学校不仅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还将节气课程与田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
劳动教育努力让劳动回归校园,让学生站在学校的中央,走向幸福而完整的学习生活。学校将劳动作为一个教育的综合体,顺着每一个学生最自然的天性,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长的沃土,点亮生命的底色,促进全面发展。


(浙江省杭州富春第七小学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章振乐)


03

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教育集团:

“五育”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


在“五育并举”背景下,究竟该如何看待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并充分发挥它强大的综合育人功能?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教育集团总结了三点经验。


1挖掘文化传承,让学校劳动教育有“魂”


深挖并梳理学校劳动教育的文化。在文化层面为劳动教育溯源寻脉,就是在寻觅劳动教育的支点和方向。那些曾经的劳动记忆,弘扬的劳动精神,最终都可能在文化的层面,凝结成劳动教育的文化印迹,并且成为学校新时代推进劳动教育的“魂”之所在。


2进行顶层设计,让学校劳动教育有“形”


自上而下进行研究设计,提炼出系统、科学、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作为学校的顶层设计。我们学校劳动教育构建了“3433”模式,即“三路径、四领域、三实践、三行动”。


其中,“三路径”指的是从整体设计的角度规划的三条实施路径,包括学科渗透、课程实践和活动体验;“四领域”指的是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的融合;“三实践”指的是生活生产、艺术创造和科技创新三类劳动实践;“三行动”则指的是我们分别在低中高年级开展的“创美”“励耕”“云帆”三大主题体验活动。


3明确实践规范,让学校劳动教育有“根”


有了顶层设计,是不是劳动教育就能如我们想象一样落地了呢?也未必尽然。再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在目标维度、教学或活动过程中以及评价体系上,都要有可执行的具体教学设计或实施方案。


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教育集团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   隋红军)



04

山东潍坊271集团:

271劳动教育课程探索与实践


在国家文件的指导下,271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劳动教育课程特色,形成了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观,旨在创造性整合各方面资源,综合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出力流汗的体验中习得技能、生成新知、锻造精神。
271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模块一:课堂劳动认知与制作(劳动认知、手工艺制作、木工金工电工技术、家政服务);模块二:校园劳动实践(内务班务劳动体验、校园卫生保洁、校园岗位劳动体验、餐厅综合服务、校园农场种植、校园美化);模块三:家庭劳动体验(周末家务劳动、今周我当家);模块四:社会劳动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现代企业岗位体验、新农村劳动体验)。
在纵向上,学校分设小学1-2年级、小学3-6年级、初中、高中四个学习阶段,每个学习阶段包括课堂、校园、家庭、社区四个模块,内容涵盖了生产劳动、生活劳动、服务劳动。
同时,在中国教育学会时俊卿教授的指导下,学校积极探索四种劳动教育课堂模式——体验式、项目式、契约式、探究式,这四种劳动教育课堂模式能够让我们对准劳动教育课程目标,较好地实施课程内容。
集团还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督导评价的重点项目,从课时落实、场地管理、教师备课等维度制定评价标准,定期进行专项调研和反馈。学生成长中心严把教研会商和三级调研,将课程实施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评价,确保开齐开足课程。


(山东潍坊271集团校长  赵丰平)


05

北京实验中学 :

以技术课程为基础,落实劳动教育


将劳动教育融入中学通用技术分类走班课程,是该校实践劳动教育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学技术课程实践性强,开发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紧密相关的技术型项目,构建体现劳动教育价值的通用技术课程体系,对拓展通用技术课程的劳动育人功能、丰富技术课程的项目内容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学校以技术设计为载体,创设劳动机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项目的学习,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当学生掌握了一项劳动知识和技能,就可以激发他们创造性劳动的热情和欲望。
通过学校的劳动技术课程,学生掌握了激光切割、3D打印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了简单图样识别绘制,掌握了常见材料的特性、加工工艺以及结构、流程、系统、控制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设计的基本技能,这为学生从事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打下基础。
反过来,学生在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中,又更加娴熟掌握劳动的理论知识和劳动技能,激发创造潜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学校还构建了支持学生技术学习的混合学习系统。除利用传统课堂面对面个别化指导,还开发了课程相应的学案、微视频等资源,满足技术学习过程中不同学习场景、个性化的需求,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优势,为劳动实践过程提供有力支持。


(北京实验中学技术室主任 岳云霞)



06

烟台市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

新时代劳动教育综合化育人的实践探索


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劳动教育起步较早,从2009年的日常生活劳动探索到2013年的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开发研究,从2014年的二十四节气劳动课程研究到2019年的劳动教育实施方式的探索,步步深化的省市级课题研究促进劳动教育由零散走向系统,由浮浅走向深入。
基于学校本真课程的目标体系,学校从顶层对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了规划,做到:思想教育与劳动实践、日常劳动与主题劳动、国家课程与拓展课程、集中劳动与分散劳动“四个结合”,依托“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条途径,将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必备的劳动技能、积极的劳动精神、良好的劳动素养”作为学校劳动教育的总目标,从“劳动价值观课程、劳动体验课程、劳动实践课程、劳动社团课程”四大领域对劳动课程进行了细化,结合实际构建了本真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
从2013年开始,学校就开发了《国学就是生活——跬步之行》和《跟着节气走》两门劳动教育课程,两门课程的实施让劳动教育形成体系,成为常态,其实小学的劳动教育就蕴含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落实好每一件小事,对孩子的将来都是一件大事。
学校用心用脑落实国家的政策方针,实现“五育并举”扎实落地。劳动教育的扎实开展,让学校看到了学生的明显变化:百分之百的学生参与家校日常生活劳动,“眼里有活、心里有人”的孩子越来越多了;跟着节气开展的项目化劳动教育,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整合和跨学科融合学习,学生综合素养明显提升。


(烟台市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姜曰美)


07

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整体建构,多元创新,让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肥城市白云山学校的劳动教育建设拥有完善的评价体系,保障了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学校在评价维度上智商、情商、财商三商并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贯穿评价体系,实现与学生生活的无缝衔接。
学校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的支持作用,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圈,建立了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网络。
以面食课程为例,学生需要根据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在家中通过向家人请教,完成实践学习任务;教师借助面食课程时间,完成对学生实践成果的检查、评比和查缺补漏;学生制作的面食,如蒸好的馒头等则借助放学时间到接送区或临近社区售卖。
家长、教师、伙伴,分别依据学生在各个阶段中的现实表现,进行质性评价。在此过程中经历农民、商贩等不同角色的职业体验,感悟社会分工的价值。
明确评价措施,引领老师更好地履行教学职责。开学初,学校即制定了《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办法》,教师也需要制定课程实施规划,细化每周课程内容,同时以“小事记”的方式用照片、视频记录学生的成长镜头。
以农耕课程为例,学校“劳动教育评价小组”会在整地、播种、管理、收获、售卖等关键节点,去现场进行等级评价。
重过程重结果,让劳动教育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


(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尚海涛)





● 疫情危机重重,班主任急需赋能“心育金盾”!

● 最新发布:好学校的21条标准!

  ● 衡量你是不是一位好校长?清华副校长给出了四个关键字

  ● 趟过无数“西式管理”的坑,这位校长用“中国式管理”激发师生内驱力





责编 | 江光满客衣

排版 | 江光满客衣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