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PO专题﹒下篇】富途高级合伙人邬必伟:企业做好上市决策要关注哪几件事?

腾讯云启 腾讯云启 2022-05-16

《【IPO专题﹒上篇】最新!北交所IPO路径以及A股、港股IPO趋势与风向》中,我们与大家分享了资本市场的最新趋势与动态。IPO路上的企业家们还会面临的一个考验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资本市场?作出智慧的上市决策?


上市并不是终点,如何理性看待上市,让上市为企业带来更高价值?近期,富途控股高级合伙人、金融及企业服务总裁邬必伟做客腾讯产业共创营,就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




我们整理了其分享内容中的干货精华,继帮助企业家深度了解IPO趋势后,带领大家重新理解上市作出合理的上市决策。



选择资本市场

你需要做出的8个思考与3大判断


首先要先为很多企业家解答这个问题,“企业走到上市阶段,我到底是上A股、港股、还是到美股上市?”


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因为通常没得选:大多数公司只能达到在某一个市场上市的条件,只有这一个市场可去。如果你真的有非常大的困扰,觉得A股、港股、美股都能上,那你的公司已经不是一家普通公司了。


当然,即便只会去到一个资本市场上市,企业家也应该知道其他市场的优势及问题,要有自己的思考的8个维度与对公司情况的3个判断。


选择资本市场的八个思考维度分别是,宏观政策环境、上市与再融资规则、市场容量、市场流动性、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行业表现、新股表现以及其他重要因素(比如如何兼顾员工激励政策等)。



这些都很重要。但邬必伟认为最重要的,是企业家需要做好以下三个判断题。


第一,首先是能不能上市?哪个市场你的企业最容易上去?上市一旦启动,不仅要花费巨额金钱,还要花费整个团队巨大的精力,特别是占用创始人、高管跟财务和法务巨大的精力。但公司的业务还要正常做,企业不可能只顾及上市而忽略业务。


所以,上市的可控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可控,体现在时间上,企业家要能清晰地知道,当这一刻决定要上市了,那半年以后到底能不能成功?可控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估值高低。比如,去A股能给一百亿市值,去到港股才给到30亿。但假如在香港6-8个月内上市基本OK,而A股可能要两年,那可能会更加推荐香港市场。


第二,市场的流动性非常重要。很多企业家曾有这样的认识:创业时大家都在拼命,好不容易敲钟上市了,就万事大吉了。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上市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公司一旦上市,最核心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流动性。没有流动性的股票,本质上就是废纸一张。很多公司股票上市后,每天只有一两百万人民币的成交量,这就是没什么价值的。这类公司只是创始人可以对外讲“我的公司上市了”,仅此而已,其他毫无价值。


第三,要看这个市场在减持和回购方面的条件要求是否符合团队和公司需求。


创业者敢于走创业这么难的路,一定是基于对事业的信仰。走通以后,如果完全不能减持,这是不尽合理的。所以,也要关注在哪个市场上做减持相对合适。


而回购同样对公司非常重要。今年以来,小米公告回购了一百亿港币的股票。回购有几个确定性的好处。回购就是在告诉市场,自己的价值被低估了。同时,公司也为市场提供了一定买入量,在相对低位买入的股票注销后,公司流通股减少,每股收益就上去了。当然,也有公司将股价低位时回购的股票用于员工股权激励。



拆解A股、港股、美股

三大资本市场IPO优劣势


富途企业服务用一张图总结了三大资本市场的优劣势。



A股市场


A股市场最大的优点是流动性好,估值给得高。


A股市场的难点有两个:


1、它的整个时间非常不可控。注册制出台后,可控性将如何变化,市场也在持续关注。


2、对于股份减持的要求非常严格。这是因为A股市场零售客户非常多,监管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对减持做出诸多规范,作为事物的另一面,这对创业者来讲灵活性就小了非常多。


美股市场


在当前政策环境下,国内企业暂时很难到美股上市。但美股市场对全球企业仍然有较强吸引力。


第一,时间更为可控。理论上,只要企业满足了上市条件,在6个月之内就可以完成美股上市。这能节约更多时间成本。


第二,规则更清晰。企业只要把所有知道的、能讲的讲清楚,就可以上市。


第三,国际化程度更高。对于做国际化业务的公司,在美股市场会更直接地面对全球投资者。


美股的劣势则主要在这两方面:第一,市场分化非常严重,行业的头部公司跟靠后公司一个天一个地。以富途为例,2019年3月,富途在美股上市,当时市值13亿美金,经过两年到现在,富途市值已经到140亿美金。在市值和每日的成交量上,富途都已大大领先同行,差距能达到7至8倍甚至更多。可见美股是非常分化的市场,如果企业选择去美股上市,一定要清楚企业在行业里的定位。


第二,对于某些赛道,美股的认知跟我们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的经济发展所经历、见识到的更丰富些。举例来说,比较A股的芯片公司和美股的芯片公司,实力上美股的芯片公司可能会更高于A股的,但是估值是倒过来的,A股的芯片公司估值远远高过美股的。这个不同是基于一些非经济方面的原因。


港股市场


港股处在相对比较中间的地带。


拿上市条件来说,港股与美股一样,也讲注册制,但港股是注册+审批。但港股也不会像A股这么严格。所以港股是在A股和美股的中间位置。


香港市场的最大优势在于,香港市场是全球唯一一个大陆投资者、海外投资者、香港本地的投资者都能参与的市场,这是港股非常得天独厚的优势。


香港市场最大的劣势在流动性方面。在这三个市场当中,香港市场的流动性是最低的,大概是A股市场和美股市场的十分之一左右。每天的成交量如果算人民币大概一千多亿,而现在A股已经连续四十多天成交额每天上万亿,美股也是这个水位。


企业在作出IPO选择决策时,需要充分依据各个资本市场的优劣势,结合企业情况与发展需求,进行综合判断。



重新理解上市的钥匙:“流动性”


流动性值得被反复强调,因为它是重新理解上市的关键点——IPO只是一个节点,它只是上市的起点。上市是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它是个流动的过程,而流动性就是上市后非常核心的概念。


流动性高代表有很多人会关注你的公司,交易你的公司。当企业业绩也越来越好,就会有流动性溢价。


反过来,没有流动性的股票,意味着投资者对你的行业、公司没有认知,不关注也不交易你公司的股票。缺乏流动性,则机构难建仓、期权难变现、股票在散户中更加无人问津,股票价值被低估,再融资也着实不易,陷入恶性循环。


流动性如此重要,现实情况是怎样的?



富途企业服务统计了从2017到2019年上市的所有美股中概股公司,大约60%的公司每天成交量少于300万美金。在港股,排名市值前1%的25家公司占到了香港市场成交的一半以上。而三千多家市值分位后50%的公司,成交量只占到1%,也就是几千家公司每天分到十几亿港币的成交量。这就是现实。


面对残酷的现实,企业除了坚定“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信仰,做大做强公司业绩,赢得市场青睐。是否还有其他方式可以激活流动性这潭活水?


流动性来自于投资者的交易。在二级市场,公司永远面对着三类投资者:机构、高净值客户和普通零售客户。要激活流动性,就是要面向这三类投资者沟通、互动。


理论上讲,公司很难只通过沟通工作来影响机构的观点。机构有自成体系很完善的方法论,它就看你的数据,根据财务报表做出交易判断。


而高净值客户和零售客户则更能够通过沟通、互动建立互信与认可。因此,关注高净值客户和零售投资者,与他们做好沟通,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他们将带来更多的交易活跃性,流动性。



投资者关系管理迈向数字化

企业上市全链条呼唤新服务方式


传统的投资者关系工作方式,比如线下投资者会议,在现在来看已经过时了。投资者关系的管理正在迈向数字化。


传统IR,因为形式单一,覆盖低效,也没有数据支撑、没有科学办法评估结果如何。所以,现代化的企业应该做的就是IR和PR的数字化:可以基于交易数据和关注数据,做细致科学的成效分析。


实际上,公司从开始创业到上市,到上市以后的长期发展,是一条完整的全链条。链条上,除了要注意激活流动性,其他易被忽略的、需要避开的“坑”还有很多。


从创业阶段授予员工股权激励,到上市阶段做信托、路演、预热,最后卖股票。终于走完上市这一步后,会发现,其实上市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增发、员工股权激励的行权归属、卖股票,根据市场行情做回购等等这些事情,非常多和烦琐,而且政策性很强,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相助,企业很容易踩进坑里。


比如,上市以后高管跟员工可能有股份减持的需要,但公司对于二级市场交易并不熟悉,毫厘之间的细节操作不同就会差出很多。一亿美金股份,差了一个点,就是差一百万美金,这是非常大的数字。


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创新。


大家可能都听过富途创业的故事,作为曾经腾讯的第18号员工,Leaf李华因为自己在投资交易港股时的不佳体验,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痛点,带领团队打造了面向C端投资者的富途APP。


这也是富途企业服务的逻辑——在企业上市全链条的各个痛点中,富途一样看到了创新机会——帮助企业上市之路走平坦,避免踩坑,在为企业提供贯穿上市前后的全流程服务之中,成为新经济企业的长期陪伴者。





 

关于腾讯云启

腾讯云启是腾讯产业创新生态孵化平台,以资金和资源为抓手,以产业基地为服务载体,通过产业加速器汇聚优质ToB创业企业,以产业共创营作为桥梁,链接腾讯ToB业务,从0到1共创行业解决方案,帮助中国创新企业成长。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