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基本上是北方统一南方

近读 黄沙荡荡 2020-09-12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在有史 以前是北方的炎黄,打败了南方的蚩尤。秦是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 秦是西方的国家,其他六国在相对于东方的位置,是西方统一东方这是一个特例。不过我们接着看。接着是西汉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早期也是统一政权,后来出现了起义和割据政权,才打破了统一。之后东汉统一。汉末战乱,随着曹氏自立,进入三国时期。西晋统一全国,是北方统一了南方。东晋退守南方,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隋统一南北,但严格说不算统一了全国 但也是北方统一了南方。唐则又大一统 唐末五代十国割据 北宋统一是北方统一了南方。南宋与金对峙 元大一统,北方统一了南方。


明清两代继而大一统也是北方统一了南方。明代就是篡权也是北方的叔叔打败了南方的侄子。中华民国由辛亥革命算起,算是南北统一,说实话,袁世凯也是北方相当于统一了南方。中华人民共和国不用说了,大一统,同样先从东北开始,过长江统一南方。


每当我们民族遭遇到大的灾难之时,我们就有两个选择,往南京跑,往成都跑。往南京跑的,几乎都陷入了慢性死亡的地步,如东晋、南宋(南宋先迁南京,高宗被吓破了胆,觉得南京靠着长江也不安全,再迁杭州,杭州、南京算在一起也没有大问题)。明朝土木堡之变,京师精锐损失殆尽,皇帝都被蒙古人抓走了,很多胆小鬼说快往南跑吧,民族英雄于谦站出来说“言南迁者,可斩也,独不见宋南渡事乎?”挽狂澜于既倒,保住了北京,保住了北方。于谦确实可以算明朝三百年中,一个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人,不然明朝作为一个全国性政权的历史就将提前一半终结了。而往成都跑的,很多还是可以再度重新回归的,唐朝的皇帝就特别喜欢往四川跑,安史之乱,黄巢之乱,唐玄宗、唐僖宗往成都跑的不亦乐乎,不管结果如何,他们最后还是重新回到了长安。


中央朝廷避难,往四川避难的,比往江南避难的,东山再起更有可能。然而从江南北伐,虽然不靠谱,但是相比从四川北伐这件事,就显得靠谱多了。所谓入川易,出川难,四川作为一个后勤补给基地和避难所可以,要成为统一天下的核心却不能。唐朝的皇帝在这里避难,但是最后平定叛乱的力量还是来自北方,而不是四川。卧龙兄跟曹魏打来打去,还是尺寸之土未得,可见隆中对在战略上就难以实现。巴蜀跟关中捆绑在一起,可以进取天下,单独拿出来,难度实在太大了。


说到这里就要提一下中国前一千年文明史的中心——长安,朱温把唐昭宗迁到洛阳,一把火烧了长安,从此这个千年古都便正式彻底失去了再次成为中国首都的可能。但是,长安的没落是伴随整个关中地区的没落而没落的。在中国的前一千年,关中作为华夏文明最早开始的地方,气候环境都十分优越,又易守难攻,以至于得关中得天下,在那个时候,关中配上巴蜀,无往而不利,秦为一例,西汉为一例,北周(杨坚篡周建隋)为一例,都是以关中取巴蜀终得天下。然而随着关中的过度开发,环境终于变得恶劣,加上身为统治中心不免于各种战乱。唐末的时候朝廷的粮食竟然全仰仗于东南,贞元二年,在经过历时四年才平定的李希烈之乱后,江南漕米又运到陕州时,德宗高兴地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由此可见,长安在盛唐达到最辉煌的顶峰,终于也迎来了末日。中国的后一千年的历史就不再属于长安、洛阳了,而是属于北京和南京。


这里就要提到中国历史的一个大惯性了,即凡东西对峙,一般西可胜东(如秦汉隋唐史),凡南北对峙,一般北可克南(如宋元明清史),即如朱元璋这般逆天的存在,也不能保证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除了地势上的差异,还因为古代中国的威胁就是来自于西方和北方,因而中国最精锐的军队从来都是出自西北。宋朝失去了传统的中国马场——河西走廊,因而终宋一代,中国军队都以步兵为主。在冷兵器时代,以步兵对抗骑兵,胜则小胜,败则一溃千里,因为步兵不可能追击骑兵扩大战果,而骑兵一旦获得优势,在北宋丢失燕云,没有长城要塞的情况下,黄河两岸的广大平原,中国的柔软腹地,都将在一夜之间成为战场,成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天堂。第二波可以组织起来的抵抗只能在淮河长江一线,因而古代中国的防御,就是一战于长城,失长城则失华北,二战于长江,失长江则全国不保。北宋之所以亡的那么屈辱,那么快,也是可以理解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蒋发动的淞沪会战了,中国面对外敌,若是从北至南逐级防御,参考宋朝灭亡史,结果就是先失华北,再失四川,困守东南一隅,最终崖山一战,君臣跳海。因为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有个大趋势,就是从西至东移动,从北至南移动,这就导致了,退守东南的政权是没有意愿去收复西北的,而西北的政权一定会有动力去统一东南。“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穷人才有意愿去拼命,“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多数人都是有惰性而贪生怕死的,活得好好的,谁没事想找人拼命呢?生死存亡的威胁没有到眼前之时,多数人都是得过且过的,北方的与自己无关的人的死活,除了辛弃疾这样刚从沦陷区回来的人,谁会去关心呢?襄阳的守城战到了最后关头,临安的朝廷还在醉生梦死。因而一个王朝的首都在哪里,一个王朝的气度就摆在了哪里。汉唐的天子,长安城直面匈奴突厥的威胁,故而有汉唐雄风。“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而唐朝则直接把突厥的可汗抓到了长安献俘,除了壮哉二字,还有什么言语!明朝“天子守国门”,因而有“君王死社稷”的悲壮,崇祯皇帝比之北宋那两个孬种,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回到蒋的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改变了中日战争的走向,把从北至南的战争走向改变为了从东至西。抗战若是从北至南的防御,因为东南是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所以不出意外地话,肯定是即使丢了四川重庆也一样会在最后关头坚守东南,而东南若无四川之庇护,参考西晋灭吴、隋灭陈之战,必然是长江上中下游一起崩溃,摧枯拉朽,即若不失四川,参考内战渡江战役,还是一样难以坚守。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果断在自己的统治核心跟日本人玩了命,给全国各地的军阀做了一个极好的示范,都别有什么花花肠子了,生死关头,老子带头玩命,是男人都站出来!因而当时的中国难得有了空前一致的团结,十万八千里外的四川,与蒋矛盾重重的桂系,都豁出了老命,一举就击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言。而此战之后,纵然首都失守,但是战略上却有了改善,中国军队从东至西退却,越往西天险越多越容易防守。陕西崤函之固,战国的时候东方六国合纵搞了不知多少次,纠集了天下之兵,热热闹闹攻秦,秦国人闭了函谷关就了事;还有险出了名的四川,“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日本人拼了老命也没有跨入陕西一步。

(完)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