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适先生珍贵老照片

黄沙荡荡 2020-09-12
来源:自媒传闻

胡适先生,名适,字适之,原名胡思糜。1891年12月17日出生于上海大东门外。1893年4月-1895年2月居台湾。其父胡传,字铁花,清岁贡生,仕至台东直隶州知州。胡适1904年春跟随同父异母的哥哥赴上海求学。此为1909年,清宣统元年,19岁。

胡适(适之,1881-1962)是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历任北大文学院院长、驻美大使、北大校长及“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不幸猝逝于台北。蒋中正先生为其题写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右一,胡适
胡适幼年先在家塾受教,1904年赴上海入新式学堂,陆续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与中国新公学。初到上海时,因听不懂上海话,被安排在低年纪,却在第一天连跳四级。此为与澄衷学堂同学合影,约1905年。
1909年,19岁的胡适。

1910年8月初,考取清华学堂第二批庚款留美官费生,70名被保送留学的榜单中,胡适排名第55。当时因为新式学堂的原故,留学考试科目非常现代,比如作文、英文,科学考试则包括物理、化学、算学等。此为会集上海搭船赴美前的合影。立者二排左一为胡适。

1910年9月,进入美国绮色佳的康乃尔大学农学院,选修农科,后改修文科。前排右三
从康乃尔大学毕业时,胡适不仅完成了哲学心理学的课程,还副修了英国文学,以及政治经学。此为1914年,美国,时年23岁。
看过胡适留学日记中,他把康奈尔大学所在地的伊萨卡市翻译为绮色佳,也不愧为全美最美大学的美称。

  在康乃尔大学
 胡适(前排右一)与康奈尔大学中国学生俱乐部成员合照,最后排右一是赵元任。
胡适(前排左一),1916年与教授和同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合影,后排左二为蒋梦麟。
  胡适1915年9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部,师从杜威攻读哲学博士学位。
  胡适(左二)与哥伦比亚大学同学。
  胡适寄给江冬秀的毕业照
胡适14岁赴上海求学前,母亲作主为他择定了亲事。1917年,拖了十三年的婚不得不结了,事母至孝的胡适于27岁生日当天与江冬秀完婚。顶着三十多个博士头衔的胡适与几乎不识字、性格耿直、粗悍的江冬秀的婚姻,成为民国奇闻之一。

1915年5月,归国前夕的胡适。
  1913年的胡适。
1917年胡适结束七年留美,返回中国,任教北大,年仅26岁。翩翩年少,学贯中西,在北大所开课程,以中国哲学史为主,深得学生信服,并协助蔡元培与陈独秀改革校政, 积极引荐人才。

  返回中国,任教北大,年仅26岁。翩翩年少
1918-1925年期间,胡适任教于北大。“五四”运动时期,胡适致力于新文化运动,努力推行白话文,以通俗语法代替文言文。提出打倒“孔家店”,希望对中国传统作一个比较彻底的反省。

  1921年冬
  1922年,胡适获上海读者杂志票选为“中国十二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1924年与《国学季刊》编委会成员。《国学季刊》是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于1923年创办的学术刊物。胡适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

  1924年冬
  1925年,与北大部分文科教授。
  1946年就任北大校长,55岁。
1920年3月14日于北京西山卧佛寺,右起:李大钊、胡适、蔡元培、蒋梦麟。李大钊1927年遇害后,胡适与徐志摩等人于次年在上海创办《新月》杂志,1929年4月第2卷第2期起,陆续发表胡适的《人权与约法》等一系列政论文章。

胡适与长子胡祖望(1919年—2005年)。胡适题赠给杜威夫妇,题词中称他的儿子为“小胡适”。

胡先骕与胡适,1925年,上海。胡适题名为“两个反对的朋友”。

1923年杭州,徐志摩、朱经农、曹诚英、胡适、汪精卫、陶行知、马君武、Eloise Ellery(瓦萨学院的历史教授,陈衡哲的老师)、陈衡哲(自左至右)。

胡适在上海迎接来华讲学的杜威。前排左起:史量才、杜威夫人、杜威;后排左起:胡适、蒋梦麟、陶行知、张作平。1919年摄于上海。

1926年2月,胡适以“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国方面三位委员之一的身份参加“中国访问团”活动,团长为卫灵顿子爵,庄子敦为临时秘书长。左起:胡适、安德生、王景春、威灵顿、丁文江及苏慧廉。

  1926年在伦敦。经西伯利亚赴英国,后至美国。
胡适1917年5月提交博士论文,并通过口试,但依哥大规定,必须提交论文100册,方能取得文凭,而当时北大敦促他回国任教。胡适搁置论文后续作业先行返国,1922年出版论文,1927年正式取得哲学博士文凭,终止了多年“老胡冒充博士”的争议。

1927年,美国纽约。此照胡适题赠给康奈尔大学地质学教授亨利·韦莲司的夫人,她的女儿即是胡适的女友伊迪丝·克利福德·韦莲司(edith clifford williams)。

1927年12月,胡适在东亚同文书院演讲时与日本翻译铃木择郎。
  1928年-1930年,胡适在上海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设文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和预科。胡适(右二)
  1930年,胡适(前排左二)欢迎梅兰芳剧团访美演出归来时与齐如山(前排左一),梅兰芳(前排左三)
  1930年上海
  1930年,马古烈博士在中国公学演讲时摄影。右起:朱少屏,马君武,丁肇青,马古烈,胡适,劳伦子。
  1930年11月胡适返北平,就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职。
1931年胡适40岁生日时,与夫人、次子胡思杜(1921年12月17日-1957年9月21日)摄于北平。江冬秀一手好厨艺,给热情好客的胡适挣了很多面子。

这张妻儿合影是胡适寄给韦莲司的家庭照。三个孩子右为长子祖望,生于1919年;左为女儿素斐,生于1920年,于1925年早夭;中为思杜,生于1921年,1948年未随胡适去台,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自缢身亡。

  1933年

胡适于1935接受了他一生中的35个名誉博士的第一个——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此为1935年1月7日获颁学位后于何东合影。

  当时的这种衣服真心不好看 还显身子短,真大大的针脚纯手工

  1930年—1937年期间,北平居宅米粮库四号院。
  1938年10月4日,胡适到华盛顿就任中国驻美大使,下车时与前来迎接的美国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握手。
  1939年,任驻美大使时期的胡适在美国住所。
1938年-1942年,胡适任驻美大使,并在美加各地巡回演说,争取北美地区人民技持中国抗日。

  1938年-1942年,胡适任驻美大使,并在美加各地巡回演说,争取北美地区人民技持中国抗日。
  呈递国书前与美国务院大礼官

胡适与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是大学同学。做大使期间,胡适多次拜会罗斯福,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这是胡适向罗斯福说明中美友好万人签名书。
  胡适的读报、剪报、贴报与用报,胡适可以说坚持了一辈子。
  胡适每天剪报贴报,包括各种新闻在内,有些他还加上或长或短的批语,表明自己的看法。
胡适的收藏之一:火花。其二:荣誉博士学位。其三:怕老婆的故事。哈哈!大使任内,他保了5千多个火花。
  胡适的收藏之一:火花。
胡适充分发挥他的演讲特长,仅1942年五、六个月间里,他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处旅行三万五千英里,演讲了百余次。他以至诚动人,所以他的说话力量很大。
1942年7月国民政府在美国公祭抗日阵亡将士与死难同胞。主席台正中灵位书:“中华民国抗建殉难忠勇将士暨死难同胞之灵位”。两边挽联书:“抗战赖英雄想当年冲锋陷阵百折不回斗愈奋 泽氛留伟绩众先烈成人取义九京虽逝死尤生”。
  胡适在大会发言
  时任驻美大使的胡适与国民政府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熊式辉一同出席。
  胡适与国民政府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熊式辉
  1942年9月14日,胡适卸任时与驻美大使馆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在华盛顿双橡园惜别留影。
胡适任驻美大使时,与他的老师杜威在一起。

1946年7月,胡适从美国归来。傅斯年(左)李宗仁到上海迎接他后陪同他到北平。北大校友会特地举行集会,欢迎胡适回北大担任校长。

1947年4月27日,清华大学三十六年校庆。原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兼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左三)与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左二)、原西南联大训导长兼昆明师范学院院长查良钊(左一)、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合影。
1948年4月1日,胡适在南京“国民代表大会”上发言。
1948年9月15日,胡适与出席泰戈尔画展的来宾在孑民堂前留影。前排右五徐悲鸿,右六胡适,左一季羡林,左二黎锦熙,左三朱光潜;第二排左三饶毓泰,左七郑天挺,左八冯友兰,左九廖静文;第三排左五邓广铭。


“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第二十周年纪念会暨第一次院士会议”合影,1948年,胡适(前排右四)。
  1946年在北平东厂胡同的院内。
  全家福俩儿子都像妈,身材也像
  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在学生集会上演讲。
  1948年胡适一家摄于北平。

1949年6月,胡适题赠其妻江冬秀。1949年初,国共内战,胡适受蒋介石委托赴美求取援助,后因情势所迫,未能达成使命,自此重回学术研究工作,在纽约度过了九年的羁旅生涯。
(完)

推荐阅读:

胡适VS陈衡哲:这是爱情吗?| 林建刚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老照片|罕见夫妻合照

那些民国风流的老照片

民国才女老照片

民国南京老照片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