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作木雕师何子鑫:木头是我的红颜知己

广州生活发现家☞ i广州 2022-11-18


在荔湾湖边有一个广作非遗木雕工作室,
一位30岁出头的年轻人每天在这里敲敲打打,
这位懂木,视木为红颜知己的人
便是广州年轻一辈的新锐木雕师何子鑫,

而1989年出生他,
竟然已经和木打了12年交道。



上午七八点,何子鑫来到荔湾工作室,这里是西关小巷的深处,偶尔能听到叮铃的自行车路过声音。工作室内,琳琅满目都是木器,木料、摆件、把件……应有尽有。
 
每日清风拂面,泡上一壶茶,穿上曾经车间的工作服,固定好凳头绳,坐在工作台旁的小凳上开始琢琢磨磨,敲敲打打,用手、眼以及心去感受木的温度……

何子鑫的桌子上有大大小小近30把刻刀和锉刀

谈到和木头的结缘,还得从童年说起。
 
何子鑫小时候和爷爷一同生活,爷爷特别喜欢收藏各种广式家具:木椅、木桌、屏风等家具随处可见。那个时候,爷爷经常给小何子鑫递上一根鸡毛掸子和一些零钱,让他打扫家具上的灰尘,也教小何子鑫做家务换零花钱。


真正对广作木雕有了触动是在何子鑫14岁,还在读初中的他,路过荔湾花鸟市场时,看见那些木头原料和木质摆件,眼里充满了惊喜。
 
“那时自己才发现原来木头还能做得活灵活现,充满趣味。”
 
少年隔着玻璃橱窗观望,象征着生命力的广作木雕,在少年的心中扎下了根。


成年后,何子鑫成为了一名汽修工人。但他的内心,仍然念念不忘的是各种木头和雕饰。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何子鑫找到了木雕老艺人李佑传。
 
刚开始老师认为年轻人只是凭借兴趣爱好一时冲动,并没有立即答应收徒,在何子鑫半年坚持不懈的软磨硬泡下,老师才愿意传授技艺。
 
“但是,师傅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你必须要辞掉现在的工作,全职投入广作木雕;第二,学徒没有工资。”
 
这对于刚满20岁的何子鑫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师傅的用意很明显,希望他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非遗传承中,但对于刚出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没有收入却是一个大问题。

凳头绳,广作木雕中用来固定木头的工具
 
当天晚上,母亲对他说:“你尽管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吧,家里一直有你的那副碗筷。”有了家里人的鼓励作为后盾,第二天一早何子鑫回到车间立刻辞去了工作。

2010年,何子鑫拜师广州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唐锦全,在两位老师的教导和帮助下,何子鑫的木雕技艺突飞猛进。
 
“就是要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因为木雕就是我最大的兴趣和动力。”何子鑫说道。
 
 
中国人酷爱木,是一个谜:追求长生的古人,却一反常态地追寻无法永恒的木器,这也是如今中国古代家具明清时期居多,而宋代之前家具实物已无从考证的原因。
 
何子鑫也痴迷于木,对他来说,不同种类材质的木头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像不同类型的女生:黄花梨如同活泼开朗的女生,崖柏则是香远益清的女子,而小叶紫檀则是比较成熟知性的女性……”
 
熟悉了这些木料的质地,何子鑫才会更容易雕刻出她们的魅力。
 
痴于木的开端,是对原材料的认知和收集,尤其是一些珍贵的原材料,他收海南黄花梨,从广州开10小时的车程去海口,找到当地人进入深山,挨家挨户地拜访当地农户,购买他们手中的木头原料。


何子鑫在挑选木料



何子鑫对木头的选择极为严格,一定要生长成熟、质地好的木头。不仅如此,何子鑫还喜欢收老料——曾经被制作成家具的优质木料,这种木料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更具有稳定性。
 
对主要做小件木雕的何子鑫来说:“只要木头质地够好,就算它形状各异,我都能使用,找到它最适合的用途。”

收到好的老木料,何子鑫会直接放在易拿之处随时把玩
 
何子鑫很喜欢创作广式底座,尤其是异型底座。广式底座讲究一木成型(即同根木料雕刻出,苏式底座多为多木组装),此外还需要非常高的美术审美:好的底座不仅可以与主物的元素相呼应,衬托出主物的美感,甚至能弥补残缺,带给观看者视觉上的享受。

好的底座何以更好的烘托作品
 
底座与主物底部接触部分的地缘线一定要吻合紧密,有人把底座视作“镶嵌的艺术”,毕竟这样的作品要做到严丝合缝、纹丝不动。
 
何子鑫制作底座,往往要将主物放上拿下十几次甚至几十次オ行,这就需要耐心和细心。底座上的玉石是独一无二的,这句话对广式木雕底座同样适用:广式木雕的一体一木、以层次见厚度造就了每个底座座坑的专配性。再配上符合玉石的元素雕刻纹饰。
 
一件玉石可能会有几个木雕底座,但一个广式木雕底座却只能配一件玉石,这就是广式木雕的“形”。

与平洲黄国清合作的作品祥云底座由何子鑫创作)

何子鑫很喜欢岭南的的元素,而广式木雕做工豪放、粗犷,刻画传神,雕刻工艺有镂空、线刻、薄雕、浮雕、高浮雕、多层次高浮雕等技法让岭南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何子鑫眼中,广式木雕也是岭南人文化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表达。广作家具雕饰,花鸟、瑞兽等倾注岭南元素的符号,是何子鑫信手拈来的灵感,其作品用料以黄花梨、小叶紫檀为主,从当初的像生式摹写进步到如今的刻画传神。


近些年,他把创作的乐趣,更多地用到了文房器用上,特别着迷一些可以随时上手的小小把件。“我想让大家知道,用手工的东西是最自豪,哪怕是小小的摆件也能感受到生活之物的灵动。

回忆起第一件作品,何子鑫一直铭记在心,那是自己花了整整一星期制作的一件寓意“事业有成”的树叶木雕,却被老师直接扔掉了。老师告诉他:多看看优秀的作品,先学会用图纸去临摹,不要急功近利。


何子鑫认为,非遗传承是中国古人的对美学的总结,也是智慧的结晶。任何非遗传承与创新,都离不开对古人知识的累积。欣赏木雕,阅历与专业知识尤为重要,眼界的高度取决于个人素养。形、韵是广作木雕的气质,气质不好,用再矜贵的材料打造也是胭脂俗粉。

“学会传统才能突破传统。”何子鑫说道。


编辑 / 里木
图片 /何子鑫提供
设计 / 盛华  统筹 / 冷佳

添加编辑微信,加入VIP社群
认识一个更丰富的广州
还有专属福利可以领取



 往 期 回 顾

您点的每个赞,我们都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