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校直通车:历史8上第13课(微课+思维导图+真题)

推荐阅读

温馨提示









点击对应课题即可查看


七年级上历史微课、解读、同步测试(1-19)

八年级上历史微课、解读、同步测试(1-26)

九年级上历史教材解读+同步测试(1-21)

九年级道法上册期中材料分析题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

七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九年级历史月考试卷(第7-11课)

九年级道法上册期中专练1(1-3课)

九年级道法上册期中专练2(1-3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问答式知识点速记》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问题式梳理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

 

本公众号开设最新“名校直通车”栏目,提供初中历史同步微课视频,理清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历年真题三站式的学习资料,以方便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学与做相结合,将助力教学贯彻到底。


第13课 

五四运动


“五四青年节”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为之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的足迹,领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第1站 · 名校课堂


微课视频(底部可下载)


本视频内容主讲人:马旭。简介:北京市三帆中学历史教师,中教二级,优秀青年教师。指导教师:陈化锋 常迺媛。简介:陈化锋老师是北京市三帆中学历史教师,历史学科教研组长,西城区历史学科带头人,获北京市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常迺媛老师是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历史研修员,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删。


第2站 · 思维导图



第3站 · 直击中考

1.(2020•张家界)“若卖国首领未诛,卖国条约未废,亡国之祸终难幸免”;“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一二•九运动
 
2.(2020•济宁)革命口号具有时代的特征。下列革命口号中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打倒老蒋,解放全国”
 
3.(2020•鄂州)“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4.(2020•雅安)如图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义和团运动
 
5.(2020•绍兴)“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体国民要求严惩国贼拒签和约电》)这一电文可以佐证(  )
①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③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0•南充)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材料中“中国的集体意识”指(  )
A.长征精神   B.红船精神      
C.五四精神   D.铁人精神
 
7.(2020•泸州)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准备,为新的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新的革命斗争”是指(  )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人民解放战争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
 
参考答案:1.B  2.B  3.A  4.C  5.A  6.C  7.C


往期精彩  

七年级上册道法精品教学视频

八年级上册道法精品教学视频

九年级上册道法精品教学视频

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微课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提纲(精品)

2020-2021期中考试九年级   道德与法治

【问答题】七上历史《问题式梳理知识点》

【问答题】八上历史《问题式梳理知识点》

【问答题】九上历史《问题式梳理知识点》

九上历史1-7单元核心考点过关

八年级历史上册专题知识提纲

九年级历史上册表格知识提纲(1-21)

九年级上册道法第一单元测试卷(1

初中历史同类知识归纳比较 

点击底部原文链接,可以购买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