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推荐阅读
温馨提示
点击对应课题即可查看
中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微课
微课|中考历史主题复习精讲+配套习题 (1-32)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微课+思维导图+真题 )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微课+思维导图+真题 )
精品课件 | 九年级上册历史(1-21)
九年级下册历史课件(微课+思维导图+真题 )
九年级上历史教材解读+同步测试(1-21)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21年,列宁)
1.原因:①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②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③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2.新经济政策:
项目 | 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 |
农业 |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
商业 |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
工业 | 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
特点 | 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计划+市场) |
影响 | 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
※计划+市场的发展措施:1921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苏联的成立和历史沿革
1.苏联成立: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如何区别“沙俄”、“苏俄”和“苏联”?
(1) 沙俄:1547-1917年,指的是二月革命前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
(2) 苏俄:1917-1922年,指的是十月革命后至1922年苏联建立前的苏维埃俄国;
(3) 苏联:1922-1991年,指的是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的简称,1991年苏联解体。
(4)俄罗斯:1991——现今
三、苏联的工业化:
1.开始时间和领导人:1926年,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过程:1928—1937年,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3.成果: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4.评价:苏联的工业化是在 高度集中 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四、农业集体化:
1.原因:1927年到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2.开始时间:20世纪30年代
3.过程:苏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五、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1.原因: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2.形成时间:1936年
3.形成标志:新宪法的颁布,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4.特征: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和高度集权的 政治体制 。
5.评价: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 工业化 ,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比较列宁与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
项目 | 列宁 | 斯大林 |
政策 | 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 | 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
工业 | 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 制定和实施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
农业 |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 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 |
影响 |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 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成 |
特点 |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生产 |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