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坛回顾|一次环湖流域村庄绿色发展的路径探索

杨林港
2024-08-30

 


11月12日,滇池西岸杨林港村围绕「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在地生态保育经验探索」、「村庄可持续发展」、「在地青年人才的培养」等话题,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乡村振兴实践者、研究者、专家学者、环湖沿线村庄干部、社会企业及社会组织,一起探讨云南环湖流域村庄治理与振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论坛回顾视频


环湖流域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论坛在观音山社区杨林港村圆满举行。




开幕式

在论坛开幕仪式上,碧鸡街道党工委书记邓杰为论坛启动仪式致辞,同时为云南杨林港锦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揭牌。
 
 
 

云南民族大学滇池流域社会变迁研究工作站、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乡村营建教学实践基地、向荣专家工作室-杨林港村工作站、云南港湾众创中心、在地自然杨林港社区自然中心、昆明市社会科学院乡村振兴社科书屋、云南省青年联合会“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服务团结对村,7个杨林港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合作伙伴成功挂牌,将携手助推乡村振兴,共绘杨林港的美好未来。
 


云南永续农业协作中心联合发起人王叟民,在论坛开幕式上做云南村寨研学联盟启动发布仪式。




观音山社区杨林港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董珈源, 发布杨林港村歌共创者招募计划。




杨林港村导赏及民俗体验

与会嘉宾在杨林港党支部书记董珈源同志的带领下,共同感受杨林港滇池沿岸人文与自然景观,深度体验杨林港传统民俗—舂粑粑。
 





下午论坛环节由碧鸡街道党工委书记邓杰首先致辞,提出了从多元主体共创杨林港滇池生物多样性保护,环湖流域的生态保育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中的青年人才培养等。

 
 

主旨演讲



滇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流域村庄发展

李羿
云南省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秘书长


杨林港村的核心是民族和生态,在环滇池流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调研中,杨林港后面的山林里,还能保留有滇中高原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资源,以及对生态指标非常重要的物种,比如豹猫。杨林港村作为天然自然湿地,不管以后是怎样的调整,自然湿地的状态一定要保持住。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开展滇池保护治理,关注高原湖泊。希望滇池治理的模式,包括滇池流域、村庄发展的模式未来能够像东南亚、非洲高原的高原湖泊保护模式进行推广。


杨林港探索“绿色振兴 活化共治”,争做滇池保护领头雁

珈源
碧鸡街道观音山社区杨林港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


讲述了杨林港村民在滇池边长大,骨子里对滇池的保护,以及在杨林港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阿吒力咀湾环境前后如何变得越来越好。村民集体合力对杨林港后山山林保护、生态保育,从70年代开始村集体经济发展脉络,传统民俗活动逐渐恢复的过程等。
 
 

杨林港专家智库聘任仪式



此次论坛邀请了高校、社会组织、新农人、研究员、设计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在内的22位各行业领域专家,成为首批杨林港专家智库的成员,并举行了杨林港专家智库聘任仪式。
 
 
 

分论坛一 

环湖流域的生态保育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一群守在苍山洱海间的蓝精灵

张翰敏
大理市蓝续文化的创始人
 

回想小时候,记忆中扎染不是一件衣服,不是一个作品,是一种生活方式。后来我们回到家乡,去了解传统的匠人,他们是怎么通过扎染表达他们自己的生活,表达他们对于人的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处理。我们开始建立全国第一家白族艺术染织馆;做手艺新生包括技术创新和产品放心;做体验型的产品;做模式突破。你和自己之间最自然的关系也是最舒服的,在城里很多时候没有平静自己的内心,希望在这个村子里,村子里什么样的方式是最自然?应该有老人,有年轻人,有小孩,有手艺,有事业,有笑声,这样的村子才可以生生不息。
 
 
生态振兴视角下的乡村社区自然教育

全海燕
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联合发起人
 
 
去尝试用一个陌生人的视角看自己所在的社区。我们走到一个乡村的时候也可以用一个博物馆的视角看。生态博物馆可以成为一个保护和延续当地生成文化资源的一种方式。一个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形式,更重要是产生了文化层面的对话。在这个层面之下,由此推动本地生产文化的保存和延续,让我们地方文化得益保持它的新鲜度,能够有一个源源不断的内生力。自然教育很重要的是拉长一个时间尺度,重新看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
 
 
食物森林可持续生态文旅
晶喜·一个乡村创意农业+的案例分享

杨 喜(线上分享)
80后返乡创业新农人,晶喜庄园品牌创始人,澄江十大杰出青年
 
以“朴门永续·食物森林”为特色主题贯穿,生态农业为基础,注入体验式乡村旅行+在地自然教育三业态。2019年的时候7位小伙伴,开展抚仙谷稻作复兴计划,策划了很多关于米食谷稻原创的活动。包括一系列的农民丰收节活动,包括农耕文化的体验。第二方面是创意旅游示范,通过深度的策划,把可利用的土地利用出来,以露营N+的模式做了抚仙湖永续生活市集,自然音乐等。第三方面是自然教育基地,以“传承发扬农耕生活,宣传普及自然环保知识”为主导。
 
 

分论坛二

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中的青年人才培养



生态村共建与青年力量

邹长斌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经理、乡村文创+总设计师

 
举例在重庆、北京、福建、陕西等各地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讲述在楚雄元谋、江西、杭州等地的青年人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建设家乡。以重庆武隆为案例,从全产业链绿色生态、乡村生态设计、乡村创客、复兴和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等方面讲述生态村的共建以及青年的力量。怎么做三产的融合创新示范,全球绿色发展创新。同时强调青年力量是乡村创变的力量,留不住年轻人的乡村一定没有未来,没有年轻人参与建设的乡村也一定没有未来。
 
 
昆明近郊乡村的人才振兴

吴晨
昆明市西山区永续动力城乡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墨雨村学推动者
 
 
作为新村民移居者,从城市移居到乡村,首先都会发现改建筑,是比较大的一个变化。在村庄里看不见的是文化,你改一个房子过一年之后转手卖掉也可以走,一旦被纳入到文化网络的时候首先会有归属感,其次会有安全感,这两点非常重要。在大墨雨村最重要的沟通就是吃和喝,如何组织和参与一千人的宴会和公共事务。不管社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积累的新村民,能够把他和乡村社区本身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这一步。让新村民参与到其中,本地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能不能开放,把外来的资源吸引进来,扩大人才效应。


 
 
青年团队参与乡村运营的经验与启示

赵全康
昆明安宁市花巷雁塔“乡村CEO”总经理

 
带来雁塔村的乡村运营的实践案例,从商业运营的模式,从整村的规划打造推动乡村振兴,作为运营团队所做的村庄发展的事情,以及遇到的挑战、困惑,还介绍了自己的经验。逐步形成一个村庄的规划,围绕着村庄村落振兴,找了一个点来打造一个样板工程,这个样板工程打造出来之后,有一定标杆示范作用,吸引到了天使投资,政府部门的认可,村民的认可,才把这个标杆工程扩大到其他外围。

 

论坛总结



向荣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闭门共创会



杨林港新村民、村民骨干、党员代表、公司董事监事等代表,一起参与了有关杨林港发展的闭门共创会,围绕此次环湖流域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论坛以及杨林港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此次杨林港环湖流域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论坛,是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滇池保护治理的重要指示的标志性举措。杨林港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滇池沿岸打造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实践创新基地,号召爱乡村、为农民、护滇池的各领域人才,在杨林港共同探索乡村振兴与滇池保护的双赢之路。
 

组织架构


指导单位
中共西山区委社会工作委员会

主办单位
观音山社区杨林港居民小组
云南杨林港锦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

协办单位
碧鸡街道社工站
西山区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社工总站)
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
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
云南省青联“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服务团
云南永续农业协作中心

传播媒体
昆明日报
春城晚报
华人频道


扫码添加关注
杨林港 滇池边 生态保育白族村 观听尝 村里好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杨林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